趙宇生
(鹽亭縣人民醫院,四川 綿陽 621600)
白內障合并青光眼是眼科的常見病。臨床研究發現,白內障與青光眼的關系密切,白內障患者在其病情的過熟期和膨脹期容易繼發青光眼,而對青光眼進行手術治療或藥物治療均可能加重患者白內障的病情[1]。進行手術治療是目前臨床上治療白內障合并青光眼的主要手段。多項研究指出,用超聲乳化白內障摘除+人工晶體植入+小梁切除術治療白內障合并青光眼的臨床效果較好。為了進一步探討用超聲乳化白內障摘除+人工晶體植入+小梁切除術治療白內障合并青光眼的臨床效果,筆者對鹽亭縣人民醫院收治的80例(80眼)白內障合并青光眼患者進行了分組對比研究。
本文的研究對象為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期間鹽亭縣人民醫院收治的80例(80眼)白內障合并青光眼患者。這些患者的入選標準:1)其病情符合白內障、閉角型青光眼的診斷標準,且經影像學檢查被確診患有白內障和閉角型青光眼。2)進行房角鏡檢查的結果顯示,其房角粘連的范圍>180°。3)白內障晶狀體核硬度的分級為Ⅱ~Ⅳ級。這些患者的排除標準:1)有眼部外傷史。2)有糖尿病史。3)患有其他影響視力的眼部疾病。將這些患者隨機分為研究組(40例)與對照組(40例)。研究組患者中有男21例(21眼),女19例(19眼);其年齡為50~75歲,平均年齡(62.5±5.3)歲。對照組患者中有男22例(22眼),女18例(18眼);其年齡為50~74歲,平均年齡(61.8±5.6)歲。兩組研究對象的性別、年齡、視力、眼壓、角膜散光的度數、白內障晶狀體核硬度的分級等基本資料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為對照組患者采用白內障囊外摘除+人工晶體植入+小梁切除術進行治療。具體的手術方法如下:在術前30 min,為患者快速靜脈滴注250 ml濃度為20%的甘露醇,并用復方托吡卡胺滴眼液對其進行散瞳處理。對其進行球后麻醉,以其眼下瞼穹窿部為基底做球結膜瓣。以角膜緣為基底做一個5 mm×4 mm、1/2鞏膜厚度的鞏膜瓣。將角膜緣切口向雙側擴大,在前房內注入粘彈劑,對晶狀體前囊進行撕囊,取出晶狀體核。用10-0號線對鞏膜瓣根部、角膜緣切口進行間斷縫合。吸除前囊內的皮質,拆除部分角膜緣縫線和鞏膜根部縫線(留出適當的間距)。將人工晶狀體植入囊袋內,在鞏膜瓣下切除1 mm×2 mm的小梁組織及其周邊的部分虹膜。用10-0號線對鞏膜瓣進行2針縫合,根據瓣下房水流出的速度調整縫線的松緊。在確認前房的深淺適當后,對結膜瓣進行間斷縫合。在結膜囊內涂抹典必殊眼膏,包扎術眼。在術后,讓患者使用糖皮質激素滴眼液和抗生素滴眼液滴眼。為研究組患者采用超聲乳化白內障摘除+人工晶體植入+小梁切除術進行治療。具體的手術方法如下:術前處置方法和麻醉方法與對照組相同。以其眼下瞼穹窿部為基底做球結膜瓣。以角膜緣為基底做一個5 mm×4 mm、1/2鞏膜厚度的鞏膜瓣(分離至透明角膜內1 mm)。對前房進行穿刺,在角膜緣的2點鐘方向做一個側切口。在前房內注入粘彈劑,對前囊進行撕囊。對晶狀體核進行水分離,使用超聲技術將其擊碎。吸除前囊內的皮質,將前囊切口擴大至5.5 mm,然后將人工晶狀體植入囊袋內。在鞏膜瓣下切除1 mm×2 mm的小梁組織及其周邊的部分虹膜,用10-0號線對鞏膜瓣進行2針縫合。根據瓣下房水流出的速度調整縫線的松緊。在確認前房的深淺適當后,對結膜瓣進行間斷縫合。在結膜囊內涂抹典必殊眼膏,包扎術眼。術后處置方法與對照組相同。
觀察并對比兩組患者前房的深度、眼壓、視力、角膜散光的度數和術后并發癥的發生情況。
對本文中的所有數據均采用SPSS 13.0軟件進行處理。計量資料用(±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在術前,兩組患者前房的深度、眼壓、視力和角膜散光的度數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在術后,兩組患者前房的深度均較術前明顯增大(P<0.05),其眼壓均較術前明顯降低(P<0.05),其視力均較術前明顯提高(P<0.05)。研究組患者術后角膜散光的度數低于對照組患者(P>0.05)。詳見表1。
在術后,研究組患者睫狀體脈絡膜脫落的發生率和前房炎癥的發生率均低于對照組患者(P<0.05)。詳見表2。
表1 手術前后兩組患者前房深度、眼壓、視力和散光情況的對比(±s )

表1 手術前后兩組患者前房深度、眼壓、視力和散光情況的對比(±s )
組別 時間 前房深度(mm) 眼壓(mmHg) 視力 散光(D)研究組(n=40) 術前 2.03±0.45 36.08±11.83 0.23±0.14 0.87±0.25術后 3.72±0.65 13.52±4.22 0.71±0.22 0.95±0.30對照組(n=40) 術前 2.10±0.5 34.97±12.02 0.25±0.13 0.90±0.22術后 3.68±0.69 12.95±3.85 0.72±0.24 4.52±1.22

表2 比較兩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的發生情況[n(%)]
近年來,隨著眼科手術技術的不斷完善,采用聯合手術方案(一次手術達到改善視力和降低眼壓的雙重目的)治療白內障合并青光眼的方法在臨床上得到了廣泛的應用[2]。有研究指出,用聯合手術方案治療白內障合并青光眼具有以下優點:1)能夠增加前房的深度,后移虹膜隔,從而有利于房角的開放和眼壓的控制。2)操作步驟并不復雜,相較于單純的白內障摘除術僅增加了小梁切除和鞏膜瓣分離等步驟,且對眼球的損傷更小。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在用聯合手術方案治療白內障合并青光眼前應積極地控制患者的眼壓,以降低手術的風險性[3]。孫麗娟[4]通過臨床研究發現,用白內障囊外摘除+人工晶體植入+小梁切除術治療白內障合并青光眼的效果較好,但手術切口較大,易損傷患者的房角,且容易導致其發生術后一過性眼壓升高、角膜散光等并發癥。近年來,用超聲乳化白內障摘除+人工晶體植入+小梁切除術治療白內障合并青光眼的方法在臨床上得到了廣泛的應用。有研究指出,用此聯合手術方案治療白內障合并青光眼具有創傷小、患者術后濾過泡瘢痕化及感染、角膜散光的發生率低等優點[5]。本研究的結果顯示,在術后,兩組患者前房的深度均較術前明顯增大,其眼壓均較術前明顯降低,其視力均較術前明顯提高。研究組患者術后睫狀體脈絡膜脫落及前房炎癥的發生率、角膜散光的度數均低于對照組患者。
綜上所述,用超聲乳化白內障摘除+人工晶體植入+小梁切除術治療白內障合并青光眼的效果確切,且安全性較高。此法值得在臨床上推廣應用。
[1] 胡豐平,張燕,董立紅,等.不同手術方式治療青光眼合并白內障患者的療效比較[J].安徽醫學,2016,37(2):175-177.
[2] 趙樹林,宋愈.不同手術方式治療原發性閉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內障療效對比[J].醫學綜述,2016,22(9):1854-1856.
[3] 李丹.微切口和常規切口超聲乳化分別聯合小梁切除術治療白內障合并青光眼的效果對比[J].吉林醫學,2016,37(7):1643-1644.
[4] 孫麗娟.白內障超聲乳化術聯合人工晶體植入術治療閉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內障的臨床效果觀察[J].吉林醫學,2015(9):1830.
[5] 史濟波,朱珊莉,許敏.不同手術方式治療青光眼合并白內障臨床療效對比[J].中國實用醫藥,2016,11(15):7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