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敏
(東平縣中醫院外科,山東 泰安 271500)
乳腺癌是已婚女性的多發病,主要因乳腺上皮或乳腺管上皮細胞發生癌變所致。近年來,該病的發病率呈不斷上升的趨勢,而且發病人群趨于年輕化[1]。乳腺癌患者在接受乳腺癌根治術后其生存時間可明顯延長,但術后發生的乳房改變及并發癥可對其身心健康造成不同程度的影響,并會降低其生活質量。研究發現,對接受乳腺癌根治術的乳腺癌患者實施優質護理可顯著改善其不良情緒,降低其并發癥的發生率。本次研究進一步分析對接受乳腺癌根治術的患者實施優質護理的效果。
本研究的對象為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在東平縣中醫院外科接受乳腺癌根治術的90例女性乳腺癌患者。這些患者的納入標準是:1)經病理檢查被診斷患有乳腺癌,但其癌細胞未發生遠處轉移。2)有進行乳腺癌根治手術的指征。3)未發生神經系統的疾病或精神疾病,可以配合醫務人員進行治療和護理。4)其年齡在18歲以上。5)未患其他嚴重的疾病。6)具備一定的書寫、閱讀能力且自愿參加本次研究。將這些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研究組46例患者的年齡為32~49歲,平均年齡為(38.6±6.74)歲;其中有已婚女性45例,未婚女性1例;其中學歷為大專及大專以上的患者9例,學歷為中學學歷的患者25例,學歷為小學及小學以下學歷的患者12例。對照組44例患者的年齡為29~52歲,平均年齡為(41.2±6.31)歲;其中有已婚女性42例,未婚女性2例;其中學歷為大專及大專以上的患者有8例,學歷為中學的患者有24例,學歷為小學及小學以下的患者有12例。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相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次研究已通過東平縣中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的批準。
對兩組患者施行乳腺癌根治術,在圍手術期對兩組患者進行病情監測、用藥護理、飲食護理和健康教育等常規護理。在此基礎上對研究組患者進行優質護理,護理方案如下[2]:1)術前心理護理。乳腺癌患者在接受乳腺癌根治手術后其形體上可發生巨大的改變,因此極易出現恐懼、焦慮等不良的情緒。護理人員應在術前與患者進行深入的交流,進而對其進行心理疏導,緩解其不良情緒和心理壓力。在術前向患者及其家屬介紹手術的流程和預期的效果,讓患者了解在術中及術后可能出現的不適癥狀,消除其對手術治療的抗拒心理。2)術后心理護理。在術后患者可出現不同程度的不良情緒,甚至可發生自我形象紊亂。此時,護理人員應聆聽患者的傾訴,找到其存在的心理問題,進而對其進行有針對性的心理護理,幫助其正確面對自身形象的改變,并重新建立起自尊心和自信心。在必要時,可邀約接受乳腺癌根治術后能保持樂觀心態的病友向患者介紹相關的經驗和體會,鼓勵其建立積極向上的人生觀,盡快走出心理陰霾,以全新的面貌面對生活[3]。幫助患者適應形體上的改變,向其介紹可恢復自身形象的技巧,如接受乳房重建手術、佩戴義乳等。鼓勵患者參加正常的社交活動,并指導其穿戴合體的服裝。3)讓患者家屬參與護理。促使患者的家屬更多地參與到對患者進行護理的工作中。患者家屬在成為護理工作的參與者時,會更深刻地理解患者的處境和身心狀態,進而可更多地關心和鼓勵患者。4)上肢水腫的護理。在術后,護理人員可將患者的上肢墊高,促進其上肢的體液循環,盡快消除其上肢水腫的癥狀。應指導患者在術后多進行抓、握等指間關節運動及腕關節、肘關節的運動,以促進患肢的血液循環及淋巴液回流。5)康復訓練指導。對患者進行系統的健康教育,幫助其建立起堅持進行康復訓練的意識和良好的行為習慣。臨床醫師和護理人員針對患者的病情為其制定進行患肢康復訓練的計劃,并為其詳細講解進行康復訓練的步驟和細節,使其快速掌握訓練要領。指導患者循序漸進地進行康復訓練,要求其認真地完成每個階段的康復訓練,在患者完成階段性的康復訓練后及時對其進行鼓勵和表揚。6)出院指導。在患者辦理出院手續時為其發放康復手冊,讓其堅持進行康復訓練和定期回醫院復查。該手冊的內容包括進行術后康復鍛煉的時間表和回醫院復查的時間表等。
在術后14 d,采用自我護理能力測定量表(ESCA)評估兩組患者的自我護理能力。該量表包括四個方面的內容,分別為健康知識水平(76分)、自我概念(22分)、自我護理技能(44分)及自我責任感(28分),總分為170分,患者的得分越高表示其自我護理能力越高。在兩組患者接受手術治療后的不同時間點采用焦慮自評量表(SAS) 和抑郁自評量表(SDS)評估其焦慮、抑郁心理的程度。
應用SPSS18.0統計軟件對本研究中的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用(±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與對照組患者相比,研究組患者在術后14 d其健康知識水平的評分、自我概念評分、自我護理技能評分、自我責任感評分及ESCA總評分均較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情見表1。
表1 在術后14 d兩組患者ESCA評分的對比(分,±s )

表1 在術后14 d兩組患者ESCA評分的對比(分,±s )
組別 例數 健康知識水平評分 自我概念評分 自我護理技能評分 自我責任感評分 ESCA總評分對照組 46 57.84±8.34 16.19±3.87 29.19±5.21 18.09±5.74 122.41±10.53研究組 44 66.54±5.59 19.31±2.11 37.84±3.94 24.11±3.11 144.19±8.19 t值 -5.79 -4.72 -8.85 -6.14 -10.92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在術后7 d兩組患者的SAS評分、SDS評分相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與對照組患者相比,研究組患者在術后14 d其SAS評分、SDS評分均較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情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在術后不同時間點其心理狀況的對比(分,±s )

表2 兩組患者在術后不同時間點其心理狀況的對比(分,±s )
組別 例數 SDS評分 SAS評分術后7 d 術后14 d 術后7 d 術后14 d對照組 46 57.8±6.4 56.3±6.9 61.2±6.6 59.4±6.7研究組 44 58.1±6.7 52.6±6.7 60.6±6.3 55.1±6.3 t值 -0.22 2.58 0.44 3.13 P值 0.41 0.01 0.33 0.04
乳腺是女性體現性特征的重要器官之一,對女性而言具有重大的意義。女性乳腺癌患者在接受乳腺癌根治術后其形體可發生重大的改變,其心理狀態可受到嚴重的影響,甚至可發生自我形象紊亂[4]。對此類患者進行包括心理護理、康復訓練、健康指導在內的優質護理,可有效改善其恐懼、自卑和焦躁等不良心理,幫助其正確地面對術后的生活和自身形象,提高其進行自我護理的能力。
在對患者進行優質護理時,應促使其家屬參與到護理工作中來,使患者家屬掌握一定的護理能力,作為護理工作的參與者更深刻地理解患者的處境,關心和鼓勵患者,進而更有效地緩解患者的不良情緒,提高其臨床療效,改善其預后[5-6]。同時,醫護人員應定期接受關于優質護理的培訓,全面提升職業素養,進而為患者提供更全面、更細致的護理服務。
本次研究的結果顯示,對接受乳腺癌根治術的患者實施優質護理可顯著改善其焦慮、抑郁等不良心理,提高其自我護理能力。此法值得在臨床上推廣應用。
[1] 王莉莉,王蓓.品質鏈在乳腺癌手術患者優質護理服務中的應用[J].護理學報,2015,22(23):27-30.
[2] 楊敏,王華,黃麗娜,等.優質護理對乳腺癌患者化療并發癥及護理滿意度的影響[J].中國腫瘤臨床與康復,2016,24(8):1001-1003.
[3] 馮瑞,劉穎麗,王平俠.個體化心理干預對乳腺癌患者負性情緒和生活質量的影響[J].陜西醫學雜志,2016,45(10):1441-1441.
[4] Hird A E, Lemke M, Turovsky M, et al. Doctor, what are my opt ions? A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 of an individualized care pl an for patients with gastrointestinal cancer.[J]. Current Onco logy, 2015, 22(3):e171-7.
[5] 王靚,王晴,賈辛婕,等.個體化健康教育在乳腺癌術后患者中的應用[J].護士進修雜志,2015,30(24):2286-2287.
[6] Ferreira S M D A, Gozzo T D O, Panobianco M S, et al. Barriers for the inclusion of sexuality in nursing care for women with gynecological and breast cancer: perspective of professiona ls[J]. Rev Lat Am Enfermagem, 2015, 23(1):82-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