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 敏
(張家港市中醫醫院外二科,江蘇 張家港 215600)
腹股溝疝是臨床上較為常見的一種外科疾病,其發病率占腹外疝總發病率的90%~95%[1]。以往臨床上常采用開放式無張力疝修補術治療腹股溝疝,但效果并不理想。近年來,隨著腹腔鏡技術的不斷發展,用腹腔鏡腹膜前補片植入術治療腹股溝疝的方法在臨床上得到了廣泛的應用。相關的臨床研究指出,實施腹腔鏡腹膜前補片植入術具有創傷小、患者術后恢復快、疼痛輕等優點。但有研究發現,實施此手術對施術者技術水平的要求較高。為了探討用腹腔鏡腹膜前補片植入術治療腹股溝疝的臨床效果,筆者對張家港市中醫醫院收治的42例腹股溝疝患者進行了分組對比研究。
選取張家港市中醫醫院于2015年7月至2017年6月期間收治的42例腹股溝疝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分組原則將其分為參照組和研究組(21例/組)。參照組患者中有女性5例,男性16例;其年齡在25~76歲之間,平均年齡為(58.7±3.9)歲。研究組患者中有女性7例,男性14例;其年齡在27~75歲之間,平均年齡為(59.0±3.5)歲。兩組患者的基本資料相比,P>0.05,可進行組間比較分析。
為參照組患者采用常規的無張力疝修補術進行治療。具體的手術方法如下:協助患者取仰臥位,對其進行硬膜外麻醉。在其腹股溝韌帶上方2 cm處,做一個與腹股溝韌帶平行的切口。游離子宮圓韌帶或精索,對疝囊進行分離,然后對其進行橫斷處理。對疝囊的近端進行封閉縫合,在腹膜前間隙處放置聚丙烯網狀補片,并對補片進行固定。將聚丙烯網狀補片置于腹橫筋膜前、子宮圓韌帶或精索后,然后將補片與恥骨結節骨膜、聯合肌腱、腹股溝韌帶、腹內斜肌等部位進行縫合固定。將靠近疝環處的補片剪開,用其對子宮圓韌帶或精索進行包繞(不可太緊)。對術區進行沖洗,縫合切口。為研究組患者采用腹腔鏡腹膜前補片植入術進行治療。具體的手術方法如下:協助患者取仰臥位,對其進行全麻。在其臍下緣處做切口,為其建立氣腹。經臍部切口將10 mm的腹腔鏡置入腹腔內,之后分別在臍平面下方的雙側腹直肌旁做2個5 mm的操作孔。在腹腔鏡的引導下,找出疝囊。將疝內容物還納腹腔,用電凝鉤在腹股溝管內環口外側緣做一個弧形切口。切開腹膜,并對其進行鈍性分離。對子宮圓韌帶或精索進行腹壁化處理,使恥骨聯合充分暴露。將補片置于腹膜前間隙處,并對其進行妥善的固定。縫合腹膜和切口。
對比兩組患者手術的時間、術中的出血量、術后疼痛的評分、住院的時間和術后并發癥(包括暫時性感覺異常、切口血腫、切口感染等)的發生情況。采用視覺模擬疼痛評分法評估患者術后疼痛的嚴重程度。患者術后疼痛的評分越高,表示其疼痛癥狀越嚴重[2]。
將本研究所得數據均錄入統計軟件SPSS 22.0中進行處理。患者手術的時間、術中的出血量、術后疼痛的評分、住院的時間等計量資料用(±s)表示,采用t檢驗,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等計數資料用%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研究組患者術中的出血量少于參照組患者,其術后疼痛的評分低于參照組患者,其住院的時間短于參照組患者,其手術的時間長于參照組患者,P<0.05。詳見表1。
表1 比較兩組患者的各項手術指標(±s )

表1 比較兩組患者的各項手術指標(±s )
組別 手術的時間(min)住院的時間(d)研究組(n=21)91.4±15.4 14.7±4.3 2.6±0.9 3.3±1.1參照組(n=21)40.6±11.2 29.6±5.7 5.3±1.1 7.0±1.3 t值 8.632 6.238 8.706 9.957 P值 0.000 0.000 0.000 0.000術中的出血量(mL)術后疼痛的評分(分)
研究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4.8%)低于參照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19.1%),P<0.05。詳見表2。

表2 比較兩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的發生情況
腹股溝疝在臨床上較為常見。用傳統的開放式手術治療腹股溝疝主要是使用患者自身的腹壁肌肉、腱膜對其腹股溝區的缺損處進行修補,以增大其腹股溝區的張力。臨床上常用的開放式腹股溝疝修補術包括Bassini術、Ferguson術、Mcvay術等。有學者指出,采用上述開放式腹股溝疝修補術治療腹股溝疝易導致患者發生術后張力性疼痛及多種并發癥[3]。近年來,用腹腔鏡腹膜前補片植入術治療腹股溝疝的方法在臨床上得到了廣泛的應用。此手術具有操作簡單、患者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低等優點。與采用常規的無張力疝修補術相比,用腹腔鏡腹膜前補片植入術治療腹股溝疝具有以下優點:1)可及時發現隱匿疝。2)可在直視的情況下對嵌頓疝的血運情況進行準確的判斷[4]。3)可對腹腔內的情況進行全面的探查。4)創傷小,患者術后恢復快[5]。本研究的結果顯示,研究組患者術中的出血量少于參照組患者,其術后疼痛的評分和并發癥的發生率均低于參照組患者,其住院的時間短于參照組患者。這一研究結果與劉跟華等[6]的研究結果相似。
綜上所述,用腹腔鏡腹膜前補片植入術治療腹股溝疝的臨床效果確切,具有創傷小、患者術后恢復快等優點。此法值得在臨床上推廣應用。
[1] 周志濤,毛常青,呂培標,等.腹腔鏡經腹腹膜前補片植入術治療腹股溝疝的臨床應用研究[J].四川醫學,2016,37(3):274-276.
[2] 李發根,陳志豪,劉藝輝,等.腹腔鏡下全腹膜外補片植入術與經腹腹膜前補片植入術治療腹股溝疝的效果比較[J].河南醫學研究,2016,25(12):2250-2251.
[3] 馮明明.不同術式腹腔鏡腹股溝疝修補術的效果比較[J].廣東醫學,2015,36(18):2877-2880.
[4] 劉劍.腹腔鏡經腹腔腹膜前補片植入術治療腹股溝疝療效觀察[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15,12(25):2801-2803.
[5] 李義亮,蘇福增,克力木,等.腹腔鏡完全腹膜外補片植入術治療腹股溝疝的臨床體會[J].臨床外科雜志,2016,24(11):847,848.
[6] 劉跟華,胡立春,熊建寧,等.腹腔鏡經腹腹膜前補片植入術治療腹股溝疝的療效[J].深圳中西醫結合雜志,2017,27(8):9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