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衛衛,邢文韜,魏思忱★
(1.滄州市中心醫院消化內二科,河北 滄州 061001;2.滄州市中心醫院消化內一科,河北 滄州 061001)
潰瘍性結腸炎是一種慢性腸道炎癥性疾病。目前臨床上對此病的發病原因尚未完全明確。潰瘍性結腸炎的病灶通常位于大腸黏膜及黏膜的下層,可累及直腸和遠端結腸。有學者指出,潰瘍性結腸炎的發生與腸道菌群失調、免疫功能低下和遺傳因素有關;此病具有難治愈、易復發的特點[1]。相關的臨床研究表明,有多種細胞因子可參與潰瘍性結腸炎的形成及發展。同型半胱氨酸是一種含巰基的氨基酸,主要由去甲基化反應和能量代謝產生。有研究指出,同型半胱氨酸可促使巰基氧化生成氧自由基,從而可損傷血管內皮細胞,誘發炎癥反應及免疫反應。劉曉昌等[2]的研究表明,人體缺乏葉酸、維生素B12、維生素B6等代謝輔助因子時其體內同型半胱氨酸的水平會明顯升高;潰瘍性結腸炎患者病情的嚴重程度與其同型半胱氨酸的水平密切相關。為了探究血漿Hcy、TNF-α、葉酸、維生素B12聯合檢測在診斷潰瘍性結腸炎中的應用價值,筆者進行了以下研究。
從2015年12月至2017年8月期間在滄州市中心醫院接受治療的潰瘍性結腸炎患者中選取60例患者作為觀察組,另選取同期在該院進行體檢的60例健康體檢者作為對照組。觀察組患者中有男29例,女31例;其年齡為25~68歲,平均年齡(46.26±4.16)歲;其中有直腸炎患者27例,左半結腸炎患者23例,全結腸炎患者10例;其中病情嚴重程度為輕度的患者有23例,為中度的患者有19例,為重度的患者有18例。對照組體檢者中有男27例,女33例;其年齡為26~67歲,平均年齡(46.45±4.09)歲。兩組研究對象在近期內均未服用過維生素B12、維生素B6、葉酸等藥物,且均知情并同意參與本研究;其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對兩組人員均進行血漿Hcy、TNF-α、葉酸、維生素B12聯合檢測。檢測方法是:在清晨抽取受檢者的空腹靜脈血3 mL。以3500 r/min的轉速對血樣進行10 min的離心處理,然后采集血漿標本。將血漿標本置于-80℃的環境下冷藏待檢。選用西門子Centaur CP型全自動分析儀及其配套試劑(直接化學發光法)對血漿標本中同型半胱氨酸(Hcy)的含量進行測定。采用酶聯免疫法(ELISA)對血漿標本中腫瘤壞死因子(TNF-α)、葉酸、維生素B12的含量進行測定。
比較兩組人員血漿Hcy、TNF-α、葉酸、維生素B12的水平。
采用SPSS 20.0統計軟件對本文中的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用(±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患者血漿Hcy、TNF-α的水平均高于對照組體檢者,其血漿葉酸、維生素B12的水平均低于對照組體檢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人員血漿Hcy、TNF-α、葉酸水平對比(±s )

表1 兩組人員血漿Hcy、TNF-α、葉酸水平對比(±s )
組別 Hcy(μmol/L)維生素B12(pg/mL)對照組(n=60)8.25±2.31 15.83±9.21 9.16±1.22 329.58±73.43觀察組(n=60)17.56±4.56 59.67±9.53 7.63±1.92 246.83±82.61 t值 14.108 25.623 5.210 5.815 P值 <0.05 <0.05 <0.05 <0.05 TNF-α(ng/L)葉酸(nmol/L)
潰瘍性結腸炎是一種慢性腸道炎癥性疾病。目前臨床上對此病的發病原因尚不完全明確。輕度潰瘍性結腸炎患者可出現腹瀉、腹痛、輕微便血等癥狀。中度潰瘍性結腸炎患者的主要臨床表現為腹瀉、便血、腹痛、低熱、食欲減退、體重下降等。重度潰瘍性結腸炎患者起病急驟,可出現嚴重的腹瀉、腹痛、便血、低血壓等癥狀[3]。有學者指出,潰瘍性結腸炎的發生與腸道菌群失調、免疫功能低下、遺傳因素和環境因素等多種因素有關。相關的臨床研究指出,潰瘍性結腸炎的發生、發展與其腸道黏膜免疫系統異常關系密切;腸道黏膜免疫系統可產生免疫效應因子以抵抗腸道內的病原微生物,從而可起到保護腸道黏膜的作用;潰瘍性結腸炎患者腸道黏膜的免疫機制遭到破壞可加重其腸道的炎癥反應[4]。有研究資料顯示,潰瘍性結腸炎的發生、發展與白介素-1(IL-1)和TNF-α的介導有關。TNF-α是一種促炎性因子。
劉樹利等[5]研究指出,潰瘍性結腸炎患者體內的多種免疫復合物及異常抗體均可通過不同的途徑產生TNF-α,而TNF-α的水平過高可加重其腸道黏膜的炎癥反應。Hcy是一種去甲基化反應的產物。Hcy的水平升高可損傷患者結腸血管的上皮細胞及內皮細胞,從而可加重其腸道的炎癥反應。有研究表明,Hcy可通過多種作用機制參與到潰瘍性結腸炎病理改變的進程中;主要的作用機制包括:1)Hcy可促使巰基氧化生成氧自由基,從而可損傷血管內皮細胞,誘發炎癥反應及免疫反應。2)Hcy可誘導多種炎性因子的分泌,促進血小板的聚集和多種炎性介質的釋放,從而可加重炎癥反應。有研究發現,特發性慢性炎癥性腸病(IBD)患者血漿及腸黏膜中Hcy的含量明顯高于正常人群;這可能與其缺乏葉酸和維生素B12有關[6]。本研究的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血漿Hcy、TNF-α的水平均高于對照組體檢者,其血漿葉酸、維生素B12的水平均低于對照組體檢者。
綜上所述,血漿Hcy、TNF-α、葉酸、維生素B12聯合檢測在診斷潰瘍性結腸炎中的應用價值較高。此法值得在臨床上推廣應用。
[1] 薛雄燕,朱嫦琳,潘練華,等.血漿同型半胱氨酸、葉酸和維生素B12在潰瘍性結腸炎中的應用[J].檢驗醫學與臨床,2017,14(3):435-436.
[2] 劉曉昌,梅俏,黃健,等.同型半胱氨酸對潰瘍性結腸炎患者腸黏膜通透性的影響[J].中華內科雜志,2014,53(4):308-309.
[3] 周旭軍,關秀軍.潰瘍性結腸炎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與葉酸和維生素B12的相關性研究[J].北京醫學,2015,37(2):175-176.
[4] 鞠紅艷,白洋.同型半胱氨酸及代謝酶基因遺傳多態性、葉酸和維生素B12與潰瘍性結腸炎的相關性[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4,34(8):2113-2115.
[5] 劉樹利,常桂琴,郭麗琴.血清同型半胱氨酸與抗中性粒細胞胞質抗體對潰瘍性結腸炎的診斷意義[J].重慶醫學,2014,43(23):3069-3070.
[6] 楊劍,陳學清.同型半胱氨酸、D-二聚體在潰瘍性結腸炎中的早期診斷價值[J].熱帶醫學雜志,2016,16(4):448-4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