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義,何永洛
(成都雙楠醫院急診科,四川 成都 610047)
急性重癥胰腺炎是臨床上常見的急重癥。該病具有病情兇險、并發癥多、治療的難度大及致死率高等特點[1]。腹腔感染是急性重癥胰腺炎患者常見的合并癥。該病患者在合并腹腔感染后,會進一步加重其病情,增加其死亡率。過去,臨床上對急性重癥胰腺炎合并腹腔感染患者主要是進行胃腸減壓、禁食禁飲、補液、維持水電解質平衡、抗休克、抗感染及保護胃腸道黏膜等治療。近年來,臨床上在對此類患者進行上述常規治療的同時,對其進行腹腔灌洗引流術,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本文中,筆者主要研究對急性重癥胰腺炎合并腹腔感染患者進行腹腔灌洗引流術的效果。
本文的研究對象是2016年1月至2017年10月期間成都雙楠醫院收治的100例急性重癥胰腺炎合并腹腔感染患者。這些患者的納入標準是:1)其病情符合中華醫學會胰腺外科學組制定的《重癥急性胰腺炎診治指南》[2]中關于急性重癥胰腺炎的診斷標準,均合并有腹腔感染。2)簽署了自愿參與本研究的《知情同意書》。3)均存在腹痛、腹腔積液、發熱、白細胞計數升高、血小板計數降低等情況。這些患者的排除標準是:1)經治療無效死亡。2)合并有多器官功能衰竭。3)對進行腹腔灌洗引流術存在禁忌證[3]。將這100例患者隨機分為甲組和乙組。在乙組患者中,有男性患者30例,女性患者20例;其年齡為37~66歲,平均年齡為(50.57±4.83)歲;其急性胰腺炎Ranson評分的均值為(5.63±1.12)分,其APACHEⅡ評分(急性生理與慢性健康評分)的均值為(11.23±2.61)分。在甲組患者中,有男性患者28例,女性患者22例;其年齡為39~68歲,平均年齡為(52.63±4.92)歲;其急性胰腺炎Ranson評分的均值為(5.81±1.20)分,其APACHEⅡ評分的均值為(11.66±2.72)分。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對兩組患者均進行常規治療,方法是:對其進行胃腸減壓、禁食禁飲、補液、維持水電解質和酸堿平衡、抗感染、抗休克、腸外營養支持及抑制胰液分泌等治療。同時用生長抑素(用法是:用3 mg的此藥對患者進行靜脈推注,1 次/d,連續治療14 d)和埃索美拉唑(用法是:用40 mg的此藥對患者進行靜脈推注,1 次/d,連續治療14 d)對其進行治療。在此基礎上,對觀察組患者進行腹腔灌洗引流術,方法是:對患者進行腹壁局部麻醉。麻醉起效后,在其右下腹的麥氏點處進行穿刺,置入一次性穿刺管。退出穿刺針,經穿刺管對其腹水進行引流。引流結束后,經導管用生理鹽水對其腹腔進行灌洗(每次灌洗使用1000 ml的生理鹽水),讓生理鹽水在其腹腔內保留30 min,然后再將生理鹽水引流出來,每天治療2~3次,連續治療7 d。
觀察并比較兩組患者在接受治療后其腹痛癥狀緩解的時間、腹腔積液癥狀消失的時間、白細胞計數恢復正常的時間、體溫恢復正常的時間和住院的時間。統計并比較兩組患者在接受治療前后其白細胞計數、血小板計數、C反應蛋白和血漿內毒素的水平。
用SPSS19.0軟件對本研究中的數據進行處理,計數資料用%表示,用χ2檢驗,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s )表示,用t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經治療,乙組患者腹痛癥狀緩解的時間、腹腔積液癥狀消失的時間、白細胞計數恢復正常的時間、體溫恢復正常的時間和住院的時間均短于甲組患者(P<0.05)。詳見表1。
表1 對比兩組患者的各項臨床指標(d,±s )

表1 對比兩組患者的各項臨床指標(d,±s )
指標 乙組(n=50)甲組(n=50)t值 P值腹痛癥狀緩解的時間 4.50±1.66 6.62±1.89 13.529 <0.01腹腔積液癥狀消失的時間 8.47±1.48 14.85±2.56 15.256 <0.01白細胞計數恢復正常的時間 9.42±1.55 14.05±2.60 10.815 <0.01體溫恢復正常的時間 2.51±0.80 4.47±1.72 7.744 <0.01住院的時間 20.07±7.45 31.59±8.95 6.995 <0.01
接受治療前,兩組患者白細胞計數、血小板計數、C反應蛋白及血漿內毒素的水平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接受治療后,乙組患者白細胞計數、C反應蛋白和血漿內毒素的水平均低于甲組患者(P<0.05),其血小板計數高于甲組患者(P<0.05)。詳見表2。
表2 對比兩組患者在接受治療前后其白細胞計數、血小板計數、C反應蛋白和血漿內毒素的水平(±s )

表2 對比兩組患者在接受治療前后其白細胞計數、血小板計數、C反應蛋白和血漿內毒素的水平(±s )
注:*與同組治療前相比:P<0.05;#與甲組治療后相比,P<0.05。
組別 乙組(n=50)甲組(n=50)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白細胞計數(×109) 23.05±3.16 7.20±0.82*# 23.16±3.24 10.77±0.92*血小板計數(×109) 112.77±30.45 266.44±22.50*# 115.04±31.02 209.30±28.25*C 反應蛋白(mg/L) 150.12±42.45 10.70±2.17*# 149.61±43.13 28.48±5.77*血漿內毒素(μmol/L) 0.57±0.10 0.15±0.08*# 0.59±0.11 0.29±0.10*
急性重癥胰腺炎是臨床上常見的急腹癥。有統計數據顯示,該病的發病率為5/10萬~80/10萬,其致死率為9%~20%[5-6]。腹腔感染是急性重癥胰腺炎患者常見的合并癥,也是導致其死亡的主要原因。因此,臨床上應及時對急性重癥胰腺炎合并腹腔感染患者進行治療。過去,臨床上對此類患者主要是進行胃腸減壓、禁食禁飲、補液、維持水電解質平衡、抗休克及抗感染等治療,但效果欠佳。近年來,臨床上在對急性重癥胰腺炎合并腹腔感染患者進行常規治療的同時,對其進行腹腔灌洗引流術,取得了良好的效果[7]。對此類患者進行腹腔灌洗引流術,可在不開腹的前提下清除其腹腔內的炎性介質和毒性物質,從而可有效地減輕其腹腔感染的癥狀,改善其預后[8]。
本研究的結果證實,在對急性重癥胰腺炎合并腹腔感染患者進行常規治療的同時,對其進行腹腔灌洗引流術,能顯著改善其腹腔感染的癥狀,提高其臨床療效,縮短其住院的時間。
[1] 孫昀,耿小平.早期重癥加強治療在預防急性重癥胰腺炎繼發感染中的意義[J].中華肝膽外科雜志,2010,16(3):235-237.
[2] 中華醫學會外科學分會胰腺外科學組.重癥急性胰腺炎診治指南[J].中華外科雜志,2007,45(11):727-729.
[3] 陸青峰,孫繪.早期腸內營養對急性重癥胰腺炎患者腸源性感染的影響研究[J].現代診斷與治療,2014,35(20):4585-4586.
[4] 楊科,楊啟,秦長嶺.急性重癥胰腺炎患者腹腔感染的臨床診斷及治療[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5,25(5):1122-1124.
[5] 李云.急性重癥胰腺炎并發感染的診斷新進展[J].醫學綜述,2010,16(19):2959-2961.
[6] 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普通外科專業委員會.重癥急性胰腺炎中西醫結合診治指南[J].臨床肝膽病雜志,2015,31(3):327-331.
[7] 諸慧,金劍,肖忠革,等.急性重癥胰腺炎繼發感染中抗菌藥的合理應用[J].中國藥師,2010,13(1):131-133.
[8] 王世夫,羅斌,陶福正.急性重癥胰腺炎伴發胰腺膿腫或胰腺感染壞死的診療分析[J].中華全科醫學,2014,12(6):911-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