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高春,段懷鳳
(安徽淮南東方醫院集團總院神經內科,安徽 淮南 232000)
缺血性腦卒中是臨床上常見的腦血管疾病。該病是指患者腦部的供血動脈(頸動脈和椎動脈)狹窄或閉塞,致使其腦供血不足,從而導致其部分腦組織壞死的一種疾病[1]。相關的統計數據顯示,近年來,缺血性腦卒中患者的發病年齡呈年輕化的趨勢,該病在中青年中的發病率逐年升高。目前,臨床上對缺血性腦卒中患者主要是進行溶栓、抗凝、降顱內壓、改善微循環及營養腦神經等治療。丁苯酞是一種抗腦缺血藥物,它是我國自主研發的藥物[2-3]。臨床研究表明,在對缺血性腦卒中患者進行常規治療的同時,加用丁苯酞序貫療法進行治療,能顯著提高患者的臨床療效。為了探討用丁苯酞序貫療法對中青年缺血性腦卒中患者進行治療的效果,筆者對近年來淮南東方醫院集團總院神經內科收治的80例中青年缺血性腦卒中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了回顧性研究。現將研究方法和結果報告如下。
本文的研究對象是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期間淮南東方醫院集團總院神經內科收治的80例中青年缺血性腦卒中患者。這些患者的納入標準是:1)其病情符合臨床上關于缺血性腦卒中的診斷標準,且經CT檢查或MRI檢查得到確診[4]。2)均為首次發病,且發病至入院的時間<48 h。3)入院時其美國國立衛生院神經功能缺損(NIHSS)評分為5~15分,其簡易智力狀態檢查量表(MMSE)評分為10~21分。4)年齡在30~60歲之間。這些患者的排除標準是:1)合并有精神疾病。2)對丁苯酞過敏。3)存在嚴重的心、肝、腎等器官功能障礙。4)中途退出本研究。按照入院順序的單雙號,將這80例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各有40例患者。在對照組患者中,有男性患者29例(占72.5%),女性患者11例(占27.5%);其年齡為35~58歲,平均年齡為(47.32±4.56)歲。在觀察組患者中,有男性患者28例(占70%),女性患者12例(占30%);其年齡為36~59歲,平均年齡為(48.37±4.74)歲。兩組患者的基礎資料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對兩組患者均進行常規治療,方法是:對其進行溶栓(使用的藥物為尿激酶、鏈激酶等,且患者的發病時間需<6 h)、抗血小板聚集(使用的藥物為氯吡格雷、阿司匹林等)、調脂(使用的藥物為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等)、抗凝(使用的藥物為肝素)、降顱內壓(使用的藥物為尼莫地平)及營養腦神經(使用的藥物為腦蛋白)等治療。在此基礎上,加用丁苯酞序貫療法對觀察組患者進行治療,方法是:在患者發病后的2周內,用丁苯酞氯化鈉注射液〔生產企業:石藥集團恩必普藥業;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20100041;規格:100 ml/瓶(每瓶中含有25 mg的丁苯酞和0.9 g的氯化鈉)〕對其進行治療。此藥的用法是:靜脈滴注,1瓶/次,2次/d。在患者發病后的2~4周內,用丁苯酞軟膠囊(生產企業:石藥集團恩必普藥業;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20050299;規格:100 mg/粒)對其進行治療。此藥的用法是:口服,200 mg/次,3次/d。
用基本治愈、顯著進步、進步和無效評價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基本治愈:經治療,患者的臨床癥狀基本消失,其NIHSS評分較治療前下降≥90%,其認知功能基本恢復正常[5]。顯著進步:經治療,患者的臨床癥狀明顯減輕,其NIHSS評分較治療前下降50%~89%,其認知功能明顯改善。進步:經治療,患者的臨床癥狀有所減輕,其NIHSS評分較治療前下降20%~49%,其認知功能有所改善。無效:經治療,患者的臨床癥狀未減輕,其NIHSS評分較治療前下降<20%%,其認知功能未得到改善。總有效率=(基本治愈例數+顯著進步例數+進步例數)/總例數×100%。在治療前及治療后1 d、3 d、7 d、30 d和90 d,采用簡易智力狀態檢查量表(MMSE)評價兩組患者的認知功能。MMSE包括記憶力、計算力、執行能力、數字廣度等評分指標,分值為0~30分。患者的評分越高,表示其認知功能越好。觀察并比較兩組患者在用藥期間發生不良反應的情況。
用SPSS17.0軟件對本研究中的數據進行處理,計數資料用%表示,用χ2檢驗,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s )表示,用t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患者(P<0.05)。詳見表 1。

表1 對比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
治療前及治療后1 d、3 d和7 d,兩組患者的MMSE評分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30 d和90 d,觀察組患者的MMSE評分均高于對照組患者(P<0.05)。詳見表2。
表2 對比治療前后兩組患者的MMSE評分(分,±s )

表2 對比治療前后兩組患者的MMSE評分(分,±s )
時間 對照組(n=40) 觀察組(n=40) t值 P值治療前 16.57±4.87 16.32±4.64 0.223 0.412治療后1 d 17.64±4.07 18.39±4.13 0.917 0.181治療后3 d 17.89±4.57 18.86±4.37 1.211 0.115治療后7 d 18.29±5.25 19.51±5.41 0.931 0.177治療后30 d 20.47±5.87 22.94±5.67 1.914 0.029治療后90 d 21.54±5.14 23.88±5.46 2.374 0.021
在用藥期間,兩組患者均未發生嚴重的不良反應,只要極少數患者出現惡心嘔吐等不良反應,經對癥治療后,其上述不良反應均全部消失。
缺血性腦卒中又叫腦梗死,是神經內科的常見病。該病具有病情危重、致殘率和致死率高等特點。該病的發生與多種因素有關,如患者存在動脈粥樣硬化、酗酒、吸煙、飲食習慣不良、缺乏體育鍛煉等。臨床研究表明,缺血性腦卒中患者極易出現語言功能障礙、運動功能障礙和認知功能障礙,從而可嚴重影響其生活質量,且會給其家庭和社會帶來較大的負擔。近年來,該病的發病率逐年升高,且該病患者的發病年齡呈年輕化的趨勢。中青年缺血性腦卒中患者越來越多。目前,臨床上對缺血性腦卒中患者多進行溶栓、抗凝、降顱內壓、營養腦神經等治療,所用的藥物主要有尿激酶、氯吡格雷、肝素、腦蛋白等。丁苯酞是我國自主研發的一種抗腦缺血藥物,其主要成分為消旋正丁基苯酞。該藥的結構與天然的左旋芹菜甲素類似。丁苯酞可以降低人體內caspase-3和caspase-9的水平,抑制線粒體的釋放,且能降低細胞凋亡誘導因子的水平,從而可起到抗腦缺血的作用。該藥還可抑制cPLA2介導的TXA2和磷酸二酯酶的合成,從而達到抑制血小板聚集的目的[6]。Sun B等[7]指出,丁苯酞可以減輕缺血性腦卒中患者大腦內的氧化應激反應,從而可有效地保護其神經功能。對丁苯酞進行動物藥效學研究發現,該藥可顯著減輕缺血性腦卒中大鼠腦水腫的程度,減小其腦梗死的面積。丁苯酞能夠減輕腦水腫及減小腦梗死面積的機制是:該藥可促進內源性VEGF的釋放,改善微循環,促進狹窄或閉塞的腦血管再通。該藥可抑制血小板聚集及血栓形成,降低細胞內鈣離子的濃度,抑制氧自由基和谷氨酸的產生和釋放,提高抗氧化酶的活性,改善腦細胞的能量代謝,減少神經元的凋亡[8-9]。范衛兵等[10-11]指出,用丁苯酞治療缺血性腦卒中,可顯著減輕患者神經功能缺損的程度,從而有利于改善其認知功能。
本研究的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患者(P<0.05)。治療后30 d和90 d,觀察組患者的MMSE評分均高于對照組患者(P<0.05)。在用藥期間,兩組患者均未發生嚴重的不良反應。這與祁瑞剛等[12]的研究結果基本一致。另外,用丁苯酞序貫療法對中青年缺血性腦卒中患者進行治療,不僅能收到良好的效果,且不會導致其出現較多的不良反應,用藥較為安全。
綜上所述,在對中青年缺血性腦卒中患者進行常規治療的同時,加用丁苯酞序貫療法進行治療,能顯著改善其認知功能,提高其臨床療效,且不會增加其不良反應,用藥的安全性較高。
[1] 譚瑩,何國厚,王磊,等.缺血性腦卒中患者頸動脈斑塊性質一同型半胱氨酸,血脂水平的相關性分析[J].卒中與神經疾病,2013,20(2):99-100.
[2] 袁遠,徐燕,高旭光.匹伐他汀與阿托伐他汀對缺血性腦卒中患者血脂調控的臨床對比研究[J].中華老年心血管病雜志,2013,15(10):1024-1026.
[3] 李延可,劉寧,陳江君.丁苯酞對急性缺血性腦卒中的作用及機制研究[J].中國醫藥導刊,2012,14(2):254-255.
[4] 中華醫學會神經病學分會腦血管病學組急性缺血性腦卒中診治指南撰寫組.中國急性缺血性腦卒中診治指南2010[J].中國全科醫學,2011,14(35):4013-4017.
[5] 劉喜艷,李會敏,張欽聰.丁苯酞與依達拉奉聯合治療急性進展性缺血性腦卒中的療效[J].醫學研究與教育,2015,32(5):14-17.
[6] Ye J,Zhai L,Zhang S,et al.Dl-3n-butylphthalide inhibits platele t activation via inhibition of cPLA2-mediated TXA2 synthesis and phosphodiesterase[J].Platelets,2015,26(8):736-744.
[7] Sun B,Feng M,Tian X,et al.Dl-3-butylphthalide protects rat bo ne marrow stem cells against hydrogen peroxide-induced cell death through antioxidation and activation of PI3K-Akt pathw ay[J].Neurosci Lett,2012,516(2):247-252.
[8] 王偉,李富強,鄭小影,等.丁苯酞預處理對缺血再灌注損傷后大鼠海馬神經元的保護作用[J].臨床神經病學雜志,2015,28(1):42-45.
[9] 李和平,吳嬰娥.丁苯酞對急性缺血性腦卒中的作用及保護機制[J].中華腦血管病雜志,2013,7(6):342-345.
[10] 范衛兵,李墻夫,毛新發.丁苯酞治療血管性認知功能障礙的療效觀察[J].中南藥學,2012,10(8):630-632.
[11] Jia J,Wei C,Liang J,et al.The effects of Dl-3-n-butylphthalide in patients with 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 without dement ia caused by subcortical ischemic small vessel disease:a mult icentre,randomized,double-blind,placebo-controlled trial[J].Alzheimers Dement,2016,12(2):89-99.
[12] 祁瑞剛,劉海花,錢迅.丁苯酞對急性腦梗死患者輕度認知功能障礙的影響[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12,21(33):3688-36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