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小華
(四川省廣安市武勝縣中醫醫院檢驗科,四川 廣安 638400)
細菌性陰道病(BV)是婦科較常見的陰道感染性疾病。此病主要因患者陰道內的菌群失衡所致[1]。該病患者多為20~45歲的育齡女性,其生活質量可嚴重降低。在臨床上,診斷細菌性陰道病最常用的方法主要是進行胺試驗、陰道pH值測定、線索細胞檢查及BV快速檢測等[2]。本次研究主要分析進行胺試驗、陰道pH值測定、線索細胞檢查及BV快速檢測在診斷細菌性陰道病中的臨床價值。
本研究的對象為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在四川省廣安市武勝縣中醫醫院檢驗科接受檢查的100例細菌性陰道病患者。這些患者的納入標準是:1)了解本次研究的方法和目的,并簽署了自愿參與本次研究的知情同意書。2)其最近一次月經已結束3天以上。3)在接受檢查前2天內未過性生活[3]。這些患者的排除標準是:1)合并高血壓或糖尿病等慢性疾病。2)在近期曾應用抗菌藥物進行治療。3)患有其他嚴重的陰道疾病。這些患者的年齡為22~45歲,平均年齡(33.5±1.5)歲,其病程為1~12個月,平均病程(5.5±1.5)個月。本次研究已通過四川省廣安市武勝縣中醫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的批準。
對本組患者分別進行胺試驗、陰道pH值測定、線索細胞檢查及BV快速檢測,檢查方法是:1)采集樣本。用無菌棉簽在患者的陰道后穹窿部進行擦拭,采集其陰道分泌物。將采集到的陰道分泌物置入試管中,加入適量濃度為0.9%的氯化鈉溶液,制成樣本玻片待檢。2)進行胺試驗。將樣本玻片放置在載玻片上,滴加1~2滴濃度為10%的氫氧化鉀溶液。此時若樣本出現腥臭味可判定試驗結果為陽性。3)進行陰道p H值測定。使用PH試紙對樣本玻片進行p H值檢驗,若其pH值>4.5可判定檢驗結果為陽性。4)進行線索細胞檢查。將樣本玻片放置在載玻片上進行革蘭染色,在顯微鏡下觀察其中是否存在線索細胞,若發現線索細胞可判定檢查結果為陽性。5)進行BV快速檢測。將樣本玻片放置在載玻片上,使用BV試劑盒對其進行檢測,并使用石碳酸復紅染色液對其進行染色,此時樣本玻片若呈紫色或紅色可判定檢查結果為陽性。
觀察對本組患者進行胺試驗、陰道pH值測定、線索細胞檢查及 BV 快速檢測結果的陽性率及所需的時間。
用Microsoft Excel構建數據庫,用SPSS18.0統計軟件對本研究中的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用(±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與進行胺試驗、陰道pH值測定相比,本組患者在進行線索細胞檢查、BV快速檢測時其檢查結果的陽性率較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本組患者在進行胺試驗、陰道pH值測定時其檢查結果的陽性率相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本組患者在進行線索細胞檢查、BV快速檢測時其檢查結果的陽性率相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表1 本組患者進行各項檢驗結果的比較[n(%)]
與進行陰道胺試驗、pH值測定、線索細胞檢查相比,對本組患者進行BV快速檢測的耗時較短,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2。
表2 本組患者進行各項檢查耗時的比較(min ,±s )

表2 本組患者進行各項檢查耗時的比較(min ,±s )
組別 例數 耗時胺試驗 100 4.5±0.9陰道pH值測定 100 4.6±1.2線索細胞檢查 100 5.8±1.1 BV快速檢測法 100 3.1±0.5
臨床研究發現,在診斷細菌性陰道病方面,線索細胞檢查法具有較強的特異性。細菌性陰道病患者陰道內發生紊亂的菌群會附著在其陰道的上皮細胞上,不斷地對其進行侵蝕,導致陰道上皮細胞的邊緣處模糊不清,并可因細胞質增厚而呈現線索樣改變[4]。對細菌性陰道病患者進行線索細胞檢查可以較清晰地觀察到其陰道內菌群的變化情況,但進行相關操作的耗時較長。BV快速檢測法是一種通過檢測患者陰道分泌物中唾液酸酶的活性來判定其是否患有細菌性陰道病的檢測方法[5]。該法在診斷細菌性陰道病方面的特異性和敏感性均較高,而且操作簡便迅速。
本次研究的結果顯示,與進行胺試驗、陰道pH值測定相比,本組患者在進行線索細胞檢查、BV快速檢測時其檢查結果的陽性率較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與進行陰道胺試驗、pH值測定、線索細胞檢查相比,對本組患者進行BV快速檢測的耗時較短,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可見,在診斷細菌性陰道病方面,線索細胞檢查法與BV 快速檢測法均具有較高的準確率,采用BV快速檢測法診斷該病的用時較短。
[1] 姚雪.4種臨床檢驗方法在細菌性陰道病中的診斷效果分析[J].臨床醫學研究與實踐,2016,1(14):139.
[2] 王志剛.4種臨床檢驗方法在細菌性陰道病中的診斷效果分析[J].河南醫學研究,2015,24(06):80-81.
[3] 陳永強, 張愛冰. 4種不同檢驗方法在細菌性陰道炎診斷中的比較[J]. 深圳中西醫結合雜志, 2015, 25(14):66-67.
[4] 張磊.不同臨床檢驗方法在細菌性陰道病中的診斷結果比較[J].泰山醫學院學報, 2017, 38(1):85-86.
[5] 于鵬.不同臨床檢驗方法在細菌性陰道病中的診斷結果比較[J].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 2017, 4(34):6667-6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