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 軍,何 岸,李本瀅
(安徽省第二人民醫院,安徽 合肥 230001)
帕金森病是一種常見的神經系統疾病。老年人是該病的高發群體。有調查數據顯示,該病在我國65歲以上人群中的發病率約為1.7%。由于老年帕金森病患者可出現運動遲緩、肌強直、靜止性震顫和姿勢步態障礙等癥狀,且其病程較長、難以治愈,因此其容易出現焦慮、抑郁等不良情緒,從而可影響其生活質量,且會進一步加重其病情。因此,對老年帕金森病患者進行心理護理十分必要。在本文中,筆者主要對對老年帕金森病患者進行心理護理的效果進行了平行對照研究。
本文的研究對象是2016年8月至2017年8月期間安徽省第二人民醫院收治的94例老年帕金森病患者。其中,排除年齡<60歲、存在認知功能障礙、病歷資料不完整及在門診接受治療的患者。按照這94例患者入院的先后順序,將其分為Ⅰ組和Ⅱ組。在Ⅱ組患者中,女性患者和男性患者分別有22例(占46.81%)和25例(占53.19%);其年齡為60~85歲,平均年齡為(68.23±3.45)歲;其中,合并有慢阻肺、高血壓、冠心病和糖尿病的患者分別有3例(占6.38%)、14例(占29.79%)、6例(占12.77%)和7例(占14.89%)。在Ⅰ組患者中,女性患者和男性患者分別有21例(占44.68%)和26例(占55.32%);其年齡為61~86歲,平均年齡為(68.85±3.66)歲;其中,合并有慢阻肺、高血壓、冠心病和糖尿病的患者分別有4例(占8.51%)、13例(占27.66%)、5例(占10.64%)和8例(占17.02%)。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在兩組患者入院后,用普拉克索(用法是:口服,初始時的服用劑量為0.125 mg/次,3次/d,然后每周將用藥量增加0.125 mg,一直增加到0.5 mg/次,3次/d,連續用藥2個月)和美多芭(用法是:口服,125 mg/次,3次/d,連續用藥1個月)對其進行治療。在此期間,對兩組患者均進行常規護理,方法是:1)進行基礎護理。囑患者家屬按時讓患者服藥,不可出現錯服、多服、少服或漏服藥物的情況。根據患者的飲食習慣和身體狀況,為其制定合理的膳食計劃,以滿足其營養需求。對患者進行生活護理和環境護理,提高其住院期間的舒適度。2)進行健康教育。向患者及其家屬講解帕金森病的相關知識,提高患者對治療的依從性。3)進行康復訓練指導。指導患者進行語言功能的康復訓練,以提高其語言表達能力。指導患者進行原地踏步、站立、高抬腿等步態康復訓練。另外,指導患者進行伸舌頭、大笑、張口等是面部表情的康復訓練[1]。在此基礎上,對Ⅱ組患者進行心理護理。方法是:1)熱情地接待患者,向其講解住院期間需要注意的事項,以取得患者的信任,從而為后續的護理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礎。2)與患者進行良好的溝通,認真傾聽其講述,了解其心理狀態。對于對周邊的環境敏感、自尊心強的患者,護理人員在與其溝通時應給予其足夠的尊重和理解,并注意保護其隱私,不得向外界透露其個人信息。對于存在抵觸情緒的患者,護理人員應用溫和的語言、誠懇的態度與其進行交流,并掌握好與其進行溝通的技巧。3)部分老年帕金森病患者由于擔心自己會給其家庭帶來經濟負擔而易出現不良情緒。針對這種情況,護理人員應對其進行鼓勵和安撫,引導其說出自己內心的想法和感受,從而使其不良情緒得到宣泄和釋放。另外,讓患者家屬多陪伴和關心患者,給予其更多的家庭支持,使其感受到家人的關心和愛護,從而緩解其精神壓力,提高其對治療的信心。4)每天為患者播放輕松、舒緩的音樂,以調節其情緒,分散其注意力,使其保持輕松、愉悅的心情。另外,定期組織病友之間進行交流,讓患者敞開心扉,從而減輕其心理壓力[2]。
進行護理前后,采用自制的抑郁、焦慮評分量表評價兩組患者抑郁、焦慮情緒的嚴重程度(患者的評分越高表示其抑郁、焦慮情緒越嚴重)。用顯效、有效和無效評價兩組患者的治護效果。顯效:經治護,患者運動遲緩、肌強直等癥狀明顯減輕,其不良情緒明顯改善。有效:經治護,患者運動遲緩、肌強直等癥狀有所減輕,其不良情緒有所改善。無效:經治護,患者運動遲緩、肌強直等癥狀未減輕,其不良情緒未得到改善。
用SPSS18.0軟件對本研究中的數據進行處理,計數資料用%表示,用χ2檢驗,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s )表示,用t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Ⅱ組患者的焦慮評分和抑郁評分均低于Ⅰ組患者(P<0.05)。詳見表 1。
表 1對比兩組患者的焦慮評分和抑郁評分(分,±s )

表 1對比兩組患者的焦慮評分和抑郁評分(分,±s )
注:#與Ⅰ組護理后相比,P<0.05;*與同組護理前相比,P<0.05。
組別 時間 焦慮評分 抑郁評分Ⅱ組(n=47) 護理前 15.45±3.26 15.95±3.14護理后 8.85±1.25*# 7.23±1.84*#Ⅰ組(n=47) 護理前 15.25±2.88 15.23±2.62護理后 11.10±1.80* 10.26±1.92*
Ⅱ組患者治護的總有效率高于Ⅰ組患者(P<0.05)。詳見表2。

表 2對比兩組患者治護的效果
帕金森病是神經內科的常見病。老年人是該病的高發群體。由于老年帕金森病患者的病程較長,且會出現明顯的運動功能障礙,因此其容易出現抑郁、焦慮等不良情緒,部分患者甚至可出現輕生等念頭。因此,臨床上在對住院治療的老年帕金森病患者進行對癥治療的同時,還應注重對其進行心理干預,以緩解其不良情緒,減輕其心理壓力[3]。心理護理是臨床上常用的一種心理干預手段。臨床研究表明,對老年帕金森病患者進行心理護理,能調動其主觀能動性,減輕其心理應激反應。
本研究的結果證實,在對老年帕金森病患者進行對癥治療和常規護理的同時,對其進行心理護理,能改善其焦慮、抑郁情緒,提高其臨床療效。
[1] 肖露蘋.老年帕金森病患者合并焦慮、抑郁的心理護理要點分析[J].中國醫藥指南,2017,15(5):227-228.
[2] 屠麗巖.心理護理在老年帕金森患者臨床護理中的應用價值[J].中國醫藥指南,2016,14(34):257-258.
[3] 郭思.老年帕金森患者應用心理護理干預的效果研究[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6,16(41):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