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桂香
【摘要】作為學生積極主動學習內部要素的學習興趣,是激發學生思維能力與激勵學生探究新知的一種有效方式,其在學生的學習中體現著非常關鍵的地位。教學事實表明,倘若學生對數學學習充滿興趣,那么就能夠增強學習的自信心、激發自身的學習求知欲,從而更加快樂地學習數學知識。為此,闡述了初中數學教學中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若干有效對策。
【關鍵詞】數學教學學習興趣教學情境一、在營造教學情境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可以說,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究知識的熱情是教師的第一要務。特別是在數學課程的教學中,尤為需要緊緊圍繞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而開展教學,從而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與求知欲望。實際生活是數學課程中不少知識的來源,我們需要體現文本的吸引力與情趣,有效地調度學生的學習興趣。具體來講,需要在教學的過程中立足于數學知識這種載體,且根據學生的實際現狀營造適宜的教學情境,以此激起學生的好奇心理與探究欲望。并且,應注重在實際生活中讓學生應用掌握的數學知識,從而能夠對一些實際生活問題進行處理和解決,最終感受到學習數學的快樂與滿足感。例如,教師在指導學生學習百分比知識的時候,能夠讓學生充當買賣方的各種角色,像是顧客、銷售人員、生產人員等,以使學生明確利潤率、銷售價格、成本價格等概念知識,這樣一來,學生跟實際相聯系具備非常高的興趣,且在快樂的學習過程中掌握了新知。營造的教學情境讓教學過程變得活潑生動,學生也容易吸收與理解單調、乏味的教材內容,這讓學生體會到了學習數學切實是一種樂趣,進而更加積極主動地學習數學知識。總之,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教師應把握住該課程的特點,多聯系實際生活,從而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讓學生體會到學習數學知識是一種享受、追求、快樂。
二、在因材施教和激勵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因為學生主觀意識、環境、遺傳等要素的影響,所以學生與學生之間存在顯著的個體不同之處。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堅持因材施教的原則,從而區分對待學生,讓學生獲得相應的鍛煉和提升。具體來講,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教師應根據數學課程的特點合理地對待所有的學生。針對優等生而言,應適宜地將訓練的難度增加,激勵其開展創新性學習與探究性學習。然而,在重視優等生的過程中也需要重視學困生,不然較難實現學生學習和發展的平衡性。通常而言,教師應區分對待、分層教學,有目的性與有意識地指導學困生。教師關愛學生也重點表現為幫助、關注學困生,在實現教學標準降低的過程中激勵與肯定學困生的進步,以使學困生增強自信心,激發其在教學課堂上的潛能。其中,在教學中時常地表揚、肯定、激勵學困生,能夠有效地激發其學習興趣,從而讓他們逐步地提升學習成績??傊?,在初中數學中,教師只有明確所有學生之間存在的個體不同之處,才可以切實把握學生的內心世界,才可以真正地關愛、肯定、欣賞、激勵所有的學生,才可以調動所有學生的學習積極主動性,從而激發學生參與教學整個過程的興趣,最終提高教學效率與教學質量。
三、通過課后的訓練題目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課后的訓練題目是讓學生復習與鞏固所學內容、夯實基礎知識的一種關鍵方式,屬于教學過程中十分重要的一個方面。然而,課后訓練題目的布置也往往會變得單調、乏味、死板,這樣顯然會使學生喪失學習新知的積極興趣,從而嚴重地挫傷學生高昂的斗志、快樂的學習心情等。鑒于此,有效地設計課后訓練題目變得特別關鍵。一方面,確保訓練形式的層次性與條理化。設計各個方向、各種形式的訓練題目,首先立足于相似的基礎性訓練題目,然后向拓展性的訓練題目提升,應把握訓練題目的難易情況,兼顧各個層次的學生,以使學生一直充滿濃厚的練習興趣。確保訓練題目逐步地提升難度,從而持續激發學生探究的興趣,讓學生具備高漲的熱情,不會使厭惡的情緒形成。另一方面,確保訓練題目的趣味性與科學化。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教師應將一部分關于學生日常較多應用、聯系生活實際、十分熱衷與青睞的訓練題目設計進去,結合各種各樣形式的訓練題目,讓學生主動地練習。需要注意的問題是,設計如此的訓練題目需要立足于相應的基礎,且具備趣味性和科學性,以及能夠接近生活實際和處理實際生活問題。這樣一來,學生在不斷學習和應用的過程中能夠形成強烈和持久的學習興趣。
四、結語
總而言之,學習興趣是學生搞好初中階段數學學習的根本所在。為了激發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切實愛上數學課程,教師需要營造適宜的教學情境、堅持因材施教的原則與激勵學生、設計趣味性的課后訓練題目等。只有如此,才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主動性,才可以使數學學習過程變得更加快樂、靈活、簡單。
參考文獻:
[1]丘立峰.課堂組織藝術在數學課堂教學中的滲透[J].現代閱讀,2013,(03).
[2]王先國.淺談數學解證題中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J].現代閱讀,201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