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立偉
【摘 要】在現代教學中教師設計教學主問題時應首先對文章有一個整體的把握,并且需幫助學生適應利用主問題進行教學的教學方法。教師設計主問題時要找準立足點,從文章主旨出發,緊扣文章主題。同時在主問題中滲透對學生思辨能力的培養。設計的主問題要能夠統攝全文,同時也須與學生的能力相匹配。
【關鍵詞】主問題設計 小學語文閱讀 教學策略
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運用主問題來對文章進行學習,是一種效果極為顯著的教學策略,主問題的設計成為了語文閱讀教學中的重頭戲。因而教師需要在主問題設計方面展開思考,讓主問題引導教學變得更加順暢。
一、主問題設計必備的基礎條件
1.教師教學技能及對全文的把握能力
要想設計出好的主問題,教師首先要對全文有一個整體上的把控。主問題的設計相當于對文章精髓的提取。教師要在設計主問題之前對文章進行抽絲剝繭般層層深入的學習,以此來提高自己對文章的把控程度。教師需要培養自己這種對全文的把控能力,作為主問題設計的基礎,唯有先對全文有一個有力的掌握,才能符合主問題設計的必備要求。除此之外,利用主問題進行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這種方法對教師的教學技能要求也十分之高。主問題教學不像零散教學的方式有著一定的隨意性。教師要有能力讓學生緊緊的圍繞著主問題進行學習思考,同時要做好統籌兼顧的工作。這要求教師在把控全局的同時還要有較高的教學技能。
2.培養學生適應“主問題”的教學方法
主問題教學法在對教師提出了更高要求的同時也需要學生能夠盡早的適應這種教學方法。教師要培養學生盡早地適應“主問題”這種教學方法。當然做任何事情都是需要時間的,更何況是適應一種新的學習方法。所以教師要有足夠的耐心,在教學過程中循序漸進地將零碎的問題逐漸規整成為一個主問題。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切不可操之過急,避免學生因一時無法適應而產生負面的影響。教師可以提前將文章的主問題告訴學生,讓學生有更多的時間對這個問題進行思考,有了提前的準備,在課堂上才能更加的游刃有余。教師需要讓學生在心理上對主問題產生認同感,讓他們主動的接受這種新的學習方法。以此對主問題的設計以及主問題的應用產生積極的促進作用。
二、主問題設計的立足點
1.從文章的主旨出發,緊扣文章主題
設計主問題時教師應該緊緊抓住文章的主旨,主旨往往是一篇文章的核心所在。主問題之所以為主問題,是因為它在教學中擁有旁者無法超越的核心地位。比如在給《飛奪瀘定橋》這篇文章設計主問題時就應該抓住這篇文章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飛奪瀘定橋講述了紅軍二萬五千里長征路上的一場感人泣下的戰役,教師在給這篇文章設計主問題時緊緊應該抓住紅軍戰士不怕犧牲、頑強拼搏、視死如歸的革命精神,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懷。在語文閱讀教學中通過主問題的設計同時對學生進行素質培養。小學語文閱讀中有許多對學生綜合素質教育幫助很大的文章,教師在設計主問題時應該加強對這一方面的關注。
2.反彈琵琶,從培養學生的思辨能力出發
小學階段是培養學生思維方式的一個重要階段,在語文閱讀課堂上,教師除了培養學生的文學素養還應該加強對學生思辨能力的培養。比如在設計《晏子使楚》這篇文章的主問題時,教師可以考慮讓學生進行換位思考,假設自己是晏子,在出使別國時遇到了叼難,這樣的情況下他們有什么方法能夠脫離困境并能不負自己使節的身份。學生在回答這類問題時必須要借助閱讀內容進行思考,這種做法在一定程度上能加強學生對課文的深入理解,同時這也是一種活躍學生思維的方式。再比如在文章《“掃一室”與“掃天下”》的主問題設計中教師可以引入對“大事”與“小事”的思考,讓學生對“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這句話進行思考,談談自己對陳蕃所作所為的看法。有條件的話還可以對此開展一場辯論賽,培養學生勇于發問、勇于表達自己的觀點的能力,同時讓學生的思辨能力在語文閱讀學習中得到提高。
三、主問題設計的注意點
1.主問題難易程度與學生能力相匹配
教師設計主問題時應該考慮到學生的能力,要讓主問題能被學生普遍接受。小學生的年紀還比較小,接受教育的時間相對較短,學習能力和接受能力都還有待提高。所以在小學語文教育中優秀的主問題應該是能被學生普遍接受的。教師在設計主問題前應該先對學生的知識水平有一個整體性的把握,切不可一昧的提高教學檔次而不顧學生是否能夠接受。例如在文章《瑞雪圖》中描寫了雪前、雪中和雪后的三場美景,這篇文章偏重描寫了雪景以及其中人們的活動,教師在給這篇文章設計主問題時就應該抓住這一點,偏重對學生審美情趣的培養。不可為了托大而選取了氣象、民生等學生難以接受的主問題。當然,教師設計的主問題也不可過于簡單,太過簡單的問題不能很好的引導學生進行思考探索,對于學生的智育、德育等各方面的培養都是一種缺憾。教師切不可讓主問題失去了它存在的價值。
2.主問題應有統攝全文的能力
主問題存在的價值之一就是它具有統攝全文的能力,取代了以往教學過程中的零碎的、片面的問題。所以教師在設計的過程中應格外注重主問題的這個特性。只有當主問題的設計抓住了文章的核心,主問題才能體現出它的價值。比如在給閱讀文章《七子之歌》設計主問題時就應牢牢抓住“回歸”這一全文的核心思想。《七子之歌》以回歸統攝全文,它的主問題自然不可脫離“回歸”而言別的東西。正因為課堂教學是圍繞著主問題而開展的,所以為了不讓學生對文章的學習有所疏漏,主問題必須具有絕對的統攝性。教師在設計主問題時應著重注意這一點,讓主問題能真正的在語文閱讀教學中發揮它的作用。
在以往的閱讀教學中,教學問題相對片面,對文章整體的學習是從這一個個“局域化”的問題上組合而成的。當在教學中使用了主問題,一切教學活動都圍繞著這個主問題而進行。這給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帶來了很大幫助,也同時給教師的主問題設計提出了更高要求,為了提高教學效果,教師還需不斷努力來適應教學的要求。
參考文獻
[1]李亞,巧設主問題,構建大語文——淺談初中語文“主問題“設計的方法[J],2017(05)
[2]魯新友,課改的第N+1個要素——語文課堂教學主問題設計[J],2015(17)
[3]拾景玉,小學閱讀教學中“主問題設計”研究[J],2013(S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