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功奇
【摘 要】根據新課標提出的要求,小學數學教學中應當注重培養學生的數學邏輯思維能力,教授有關思維方法,讓學生養成善于思考并且樂于思考的習慣,提高思維能力。因此,在小學數學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注意采取積極有效的措施,引導學生從形象思維到邏輯思維的合理過渡。本文首先闡明了在小學數學中培養思維能力的重要性,結合教育心理學分析了小學各個階段學生的不同思維特點以及教師需要結合思維特點做什么,羅列了一些常用的思維方式以及培養數學思維能力的具體方法,希望能進一步推進小學數學今后的教學工作。
【關鍵詞】小學數學 思維能力 教學方法
小學數學的教學應當在遵循學生身心發展特點的基礎上充分考慮數學的學科特點,將兩者有機結合,從實際出發,讓學生將數學知識和生活實際建立聯系,把抽象的數學問題投影到生活中,找到對應的數學模型,并能運用相關數學知識進行解答,從而讓學生對數學有一個正確的理解,在價值觀以及情感態度等方面,也能得到進一步發展。根據有關資料研究表明。低年級學生對于數學知識的表象建立需要借助圖像和操作,然后再通過表象建立數學概念。對于小學生來講動手操作是一個不會消失或減弱的思維能力,相反它是發展邏輯思維的重要基礎。因此想要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必須讓孩子變成善于動手的“小探究家”并且輔以科學的教學方法制定合理的教學目標與教學策略。
一、培養數學思維的重要性
思維從心理學方面解釋是人腦對客觀事物的本質屬性以及內在聯系的概括的、間接的反映,形式多種多樣并且具有間接性和概括性。從數學科目來講,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則是指通過對數學模型以及數學體驗的內在反映建立起數學概念。小學生的思維發展尚未成熟而且大多數以直觀具象思維為主,抽象邏輯思維能力正是在該階段需要培養的。小學數學在這一階段中擔任重要角色,在小學數學的教學過程中數學學科特點正符合邏輯思維的要求。創造性思維是思維發展的較高層次也是數學領域的重要思維能力而它的基礎正是邏輯思維,如果缺乏邏輯思維的訓練,那么對于進一步發展創造性思維也將變的困難重重,更無法提高學生的自主創新能力以及其他的思維能力,那么對于數學這一學科將很難取得突破,成績自然不會有明顯的提高。所以,在小學數學的教學過程中有計劃、有目的的對小學生進行思維能力的培養,是一個必須而又非常重要的任務。
二、小學各階段學生的思維特點
一般來說在小學低年級學生處于前運算階段,學生的思維為傳到思維介于演繹推理和歸納推理之間認知活動具有具體性還不能進行抽象的思維能力,小學中年級學生處于具體運算階段,思維可逆并且守恒高年級階段更適合進行邏輯思維訓練,能夠運用邏輯思維解決具體問題但是必須借助實物和直觀形象,不能單獨進行純符號的運算,這一階段最重要的是學生出現了思維可逆性,所以教師需要抓住關鍵期進行逆向思維的培養,并且逐漸培養邏輯思維能力;小學高年級的學生處于形式運算階段,思維發展也開始趨于成熟,這一階段學生的思維是以命題的形式進行的能夠運用演繹推理解決問題并且具備了抽象邏輯思維和反思的能力,思維變得靈活開放這一階段教師需要重點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和創造力。
三、常用的數學思維方法
1.演繹歸納法
演繹歸納法是教學中經常采用的推理方法,在小學數學中通常適用于法則、性質和運算定律,通過一兩個例子將結論推導出來。
2.比較與分類
分類用于研究相同點和不同點,而比較則是思維的基礎,通過比較進行鑒別。兩種方法的融合使用貫穿整個小學數學的教學過程。
3.概括與抽象
概括是將同一類事物的本質屬性綜合成統一的整體,而抽象則是將非本質屬性進行舍棄,分離出本質和共同的思維方法。
4.分析與綜合
分析是在頭腦中把一個問題分解成各個部分或屬性;綜合是在頭腦中將各個屬性和部分聯合為一體。在實際解決問題中這兩者是密不可分的,對于解決數學問題來說既要考慮全面又要找取突破口一一擊破。
四、培養思維能力的方法
1.確立明確的教學目標
在進行課程之前,教師應當首先確立一個明確的教學目標,只有在目標的驅動下,才能有條不紊而又明確的進行教學過程。數學總體來說內容較為抽象。因此,教師在制定目標的時候,不光是要制定自己的教學目標還有學生的學習目標,讓學生明確自己本節課的任務,以及學習動機,從而能更好的配合教師節奏,提高課堂效率。
2.啟發式教學
一些有經驗的老師在評價一堂課時經常從前五分鐘的導入環節就能得出結論。因此,導入是上好一節課的重要一步。數學課的導入,在于怎么樣巧妙的引出想要呈現的問題并且能夠啟發學生進行思考為整節課的節奏做好鋪墊。數學知識的學習本身就是一場復雜的思維活動,而所有的思維都是由問題引發的。數學課堂就是在教師的引導下發現問題或者提出問題,然后進一步分析研究,解決問題的過程。如果想要取得較好的課堂效果,那么教師就應當對學生的思維能力進行正確引導,積極采取啟發式教學方法。
3.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
精心的備課以及巧妙的引入都是上好一節課的前提條件,而更重要的是教學方法的選擇。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培養需要教師運用科學恰當的教學方法去誘發。因此教師應當對每一節課認真對待,力求生動、形象充滿趣味,讓學生從內心喜歡上這門學科,激發數學思維興趣。比如在進行新知識講解的時候,可以通過對舊知識的回顧,在此基礎上進行探索,讓學生自己發現新舊知識兩者間的銜接點,從而解決問題。在學習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時,可以讓學生回憶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公式,以及長方形和平行四邊形兩者之間的關系,然后自主運用之前學過的平面圖形割補法對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公式進行深入研究,然后嘗試自己進行歸納總結。在學習圓錐的面積計算公式時可以參考平行四邊形的方法,先回顧和圓以及扇形相關的知識,然后讓學生自己動手發現,或者小組合作,嘗試自己解答,讓數學的學習過程變成一個自主、合作探究的過程,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
4.提供更多動手操作的機會根據學生特點,“對癥下藥”
所謂“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小學階段的學生正是活潑好動,想象力豐富的時候,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根據實際情況為學生提供富有結構性的操作活動,讓學生通過自己的動手操作把靜態的數學知識轉化為動態,而且通過操作還能最大限度的激發學生的創造能力,培養他們的創造意識。除此之外,教師還要及時的對教學的嚴密邏輯性進行解釋,爭取采用學生能夠明白的最為簡潔的語言。數學的解題方法通常都是多種多樣的,因此對應的思維方法也是多種多樣的,這其中并沒有好壞之分,教師應當鼓勵學生尋求更多的解題思路,聽取更多不同的聲音,而不僅僅局限于所謂的“標準答案”。
5.根據學習情況靈活調整作業難度
數學知識的鞏固大多來源于數學習題的練習,通過大量的題目練習,能夠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印象,提高數學邏輯思維能力。教師在布置作業的時候應當根據學生的整體掌握情況設計一些有針對性并且難度適當的題目,使大多數學生能夠解決,獲得成就感和愉悅感,從而更加樂于思考,樂于學習。
數學思維能力在生活學習中都起著重要作用,小學階段教師需要根據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采取科學有效的教學方法對學生進行思維能力的培養,在教學活動中潛移默化的滲透各種思維方式方法,從而激發學生的思維興趣,提高思維能力。
參考文獻
[1]戚丹霞. 試分析提高小學生的數學思維外顯能力的方法[J]. 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7,14(04):190.
[2]李夢瓊. 利用思維導圖提高小學生數學單元復習能力的實踐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15.
[3]孔凡忠. 如何提高小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J]. 學周刊,2012,(11):123.
[4]趙偉. 小學生數學形象思維能力的發展研究[D].廣西師范學院,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