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麗萍
【摘 要】測試是反映一段時間以來教師教學質量和學生學習情況的有效方式,教師通過統計、分析學生試卷中的一些易錯點,并且在講評課上進行集中講解,一方面能夠幫助學生及時查缺補漏,掃除學習中的知識盲點,另一方面又可以為今后教學工作的高質量開展奠定基礎。因此,探究試卷講評課的有效準備方法也成為高中生物教師幫助學生提高學習質量的重要途徑。
【關鍵詞】高中生物 講評課 統計分析 準備工作
引言:為了提高試卷講評課的效果,生物教師需要提前做好教學準備,包括分析學生本次測試的成績、統計試卷涉及的高頻知識點以及掌握學生各個題目的錯誤率等。教師只有做好有效的準備工作,才能在講評課上有的放矢,幫助學生從錯誤題目中汲取經驗教訓,避免今后重復犯錯。文章結合實際教學經驗,分別從分析考綱、數據統計、知識點歸類等方面,就如何做好教學準備、提高講評課質量提出了幾點建議。
一、認真分析考試大綱
考試大綱是出題人在設計試卷題目時需要參考的主要標準。通常來說,一份高質量的試卷應當盡可能的涵蓋考試大綱中知識點,從而實現對學生知識掌握情況的全面考察。因此,生物教師在講評課開始之前,應當對考試大綱有一個大體的了解,這樣才能掌握講評的重點,提高授課效率。除此之外,高考大綱還能夠為下一步的教學活動提供參考,教師通過分析高考大綱,對于日常教學設計也起到了一定的借鑒作用。
二、進行答題情況統計
一個班級內少則二三十人,多則四五十人,不同學生由于學習基礎差異較大,知識點的理解和掌握情況不同,這就導致了即便是同一份試卷,學生的答題情況千差萬別。另外,還有一些基礎性的題目,由于學生粗心大意或是審題不清導致丟分,這類題目其實并沒有講解的價值,教師通過統計分析也可以篩除這部分題目,從而提高課堂講解效率。常用的統計內容主要有:
第一是高頻錯題統計。教師可以對班級內學生普遍做錯的題目進行統計,同時計算這些題目的錯誤率,如果錯誤率在50%以上可以重點進行講解;對于那些錯誤率在20%以下的題目則可以讓學生利用課下時間自己查閱資料,或是與其他同學討論,從而掌握正確的解題方法。高頻錯題統計可以提高試卷講評的效率,對于解決重難點知識有很好的效果。
第二是知識點統計。通過統計該試卷中涉及到生物教材中的哪些知識點,可以為學生下一步的復習提供方向。例如試卷高頻錯題中有這樣一道題目:題目給出一個細胞的圖片,然后在細胞的各個部位分別標出序號,讓學生填寫各個序號代表的細胞結構。許多學生容易將細胞結構混淆,例如不能正確區分線粒體、葉綠體等。教師通過統計知識點,可以在今后的復習中重點讓學生進行這部分的練習,從而利用專項訓練幫助學生鞏固知識點。
第三是成績橫向統計。將本次考試成績與前一次或數次考試成績進行橫向對比,可以觀察出學生成績的波動情況。由于試卷難易程度等因素的影響,成績小幅度波動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如果有個別學生的成績有明顯退步,則需要引起教師的重點關注。通過成績橫向統計,教師可以利用課后時間找成績變化明顯的學生談話,對于有明顯進步的要提出表揚,對于退步嚴重的要幫助學生分析問題。
三、科學分配學生講評任務
講評課要堅持“以學生為中心”,充分調動學生的參與積極性,這樣才能夠讓學生主動認識到自己做錯題的原因,進而加深印象,避免在今后重復犯錯。因此,教師在講評課準備階段,要適當的分配給學生一定的任務,杜絕全程只有教師一個人講解、學生只能被動接受知識灌輸的現象。學生講評任務的分配原則主要有兩個:一是“誰做錯、誰分析”。根據生物試卷中錯題的統計,教師可以讓謀一道題出錯的學生,在講評課之前先通過翻閱書本、輔導資料或是與其他同學討論,找出問題的正確解題思路,然后在講評課上進行講解;二是控制好課堂進度,由于學生講評可能會浪費一定的時間,因此教師要協調好教師講解與學生講解之間的搭配,確保在規定時間內完成講評任務。
四、相關知識點的串聯講解
在對試卷進行統計分析后,對講評課中的側重點有所把握,對學生存在問題有所了解。對于一些學生因為知識點不熟悉、知識框架未建構的題目,教師應做好課前準備,有針對性地將相關知識點進行歸納、總結、拓展,以便在課上進行展示、引導、回憶,加深學生對知識的記憶理解。教師要避免為了講題而講題的誤區,在講解完試卷中的題目后,教師也可以選擇一些練習題,通過對比練習讓學生達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學習效果。教師所選擇的練習題,可以是以往練過講過的題,這樣可以引起學生重視,反思自身存在問題。習題的再現,引起學生的頭腦風暴更強烈,印象也隨之更加的深刻。
參考文獻
[1]羅紹良.優化講評模式提高復習實效——政治課“三段六步”講評課教學模式初探[J].思想政治課教學,2015(11):45-47.
[2]胡霞琴,齊佳慧.拓展提升,從“變式教學”入手——一節初三英語試卷講評課引發的思考與研究[J].考試周刊,2012(22):109-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