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煥宇
【摘要】眾所周知,我國國土面積廣闊,人口數量較多,水利渠道的修建和施工是為了解決我國地形復雜、農田分散的問題,它對于調節水資源,提高農田灌溉利用率起到了積極的作用。但是,與一般的工程項目不同,水利渠道的施工會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包括環境、地形、天氣等外在因素,也與技術、施工、修建者等內在原因有關。據調查,當前水利渠道施工最難的一點就是滲透問題無法克服,一個小細節不注意就會造成漏水現象,既降低了資源的使用效率,又造成了資金的浪費。針對這樣的現象,我國水利渠道在施工過程必須要精益求精,分析出引起滲漏的主要原因,并結合實際提出技術防范的科學方法,為水利工程質量的提高提供理論參考。
【關鍵詞】水利渠道;施工;防滲技術;應用研究
農業是國家主要產業,作為保障農業生產的第一要義,水資源的灌溉尤其重要。其實,我國水資源總量非常豐富,然而在水利渠道的施工中由于農田分散、地形復雜等自然條件的制約,導致單位水資源的利用率較差。特別是在水利渠道的施工過程中,由于防滲技術運用的不好,整體技術水平過低等的制約,造成了工程質量的下降。我國南方罐區回歸水量一般較大,總的引水量將近總數的30%,一旦防護不當,很容易造成滲漏,給農業生產帶來了不良影響。為了完善水利渠道施工與建設,提高水資源的利用率,本文就對造成滲漏的原因加以分析,并結合實際提出防滲技術的關鍵辦法,促進農業的穩定、持續發展。
一、對工程實例進行分析
我國某南方灌溉區,地處河道中心,地形復雜,農田分散,屬于季風氣候。該灌溉區,全年氣溫在10度左右,氣候偏熱,日照較少,無霜期。其最大的特點就是年均蒸發總量是降水量的10倍還多,且回歸數量巨大,不僅影響了地區農業生產,還不利于廣大百姓的生活。經測量發現,該灌溉區的灌溉面積為4308hm2,真正有效灌溉面積則為3543hm2,周圍擁有四級渠道,長約620.4km。下圖即為該灌溉區某一部分的平面圖。
二、水利渠道施工中出現滲漏現象的原因
(一)地質原因
引起水利渠道施工滲漏最直接的原因就是地質原因,我國地質情況相對復雜,區域和地質層滲水較為嚴重。特別是地形、地貌的影響,直接引發了水利渠道的滲水。如西南地區的喀斯特地貌,西北地區沙性土壤影響等。
(二)地基處理不當
不同類別的土壤,性質不同,這會對襯砌渠道造成不一樣程度的損害。比如:鹽漬土的土壤擁有鹽量的升高會影響地下水中鹽量的急速升高,在冬季停水時,低洼地方的鹽量會沿地下水漏出,導致混凝土板長時間在含鹽量較高的地方,混凝土會被嚴重的腐蝕,導致混凝土板硬度變弱,進一步造成混凝土板出現損壞;由粉細砂、中砂、砂壤土等構成的砂土非常容易發生液化反應而造成地基下陷,造成混凝土襯砌構造被毀壞,因此導致滲透問題的出現。
(三)生物原因
生物是含水、蓄水的主要方式,但是我國一些偏遠地區環境較差,各種生物難以維持生存。如,西北地區多干旱,流水數量較多的地區自然會成為動植物主要的活動區域。長時間的居住,就會導致水資源的流失,進而引起滲漏。
(四)人為原因
除了上述提到的地質、生物、地基處理不當等,造成水利渠道施工滲漏的原因還包括人為因素。具體來說主要是農業人員在生產過程中,由于技術的欠缺造成的對水利渠道的破壞。一些從事農業生產的人員為了筑壩澆水,還會破壞渠道外部的完整性,從而造成滲漏。
(五)建設原因
當前,社會經濟迅猛發展,一些領導干部為了政績對于水利渠道施工的關注度不高,特別是在建筑物修建中往往會對水利渠道造成破壞,影響農田水利生產。
三、水利渠道施工中的防滲技術應用
根據上述內容提到的,我國水利渠道施工滲漏出現的原因,要做好防范工作,就必須從多個角度加以強化,盡可能的提高水資源的利用率,減少技術失誤引起的滲漏現象。
1.做好水利渠道施工前的準備工作
施工準備工作是水利渠道施工質量能夠保證的關鍵,它能夠根據工程的現狀制定較為完備的計劃,明確在施工中可能遇到的難點,進而完善相關技術,防止出現滲漏。具體而言,在水利渠道施工前要做好全方位了解,掌握地區年降水量、水資源利用率等數據,對圖紙進行精準分析,并在工程現場做好布置,完善基礎設備,將能夠消除的隱患有效的排除。
2.灌漿防滲
該項技術屬于防滲墻修建技術范圍,通過打管灌漿的方式,對水渠進行防滲加固。而在具體操作過程中,施工人員需要按照水渠環境以及地質對灌漿孔進行設置,若地質過于復雜或特殊,則需要設置至少三排灌漿孔。若對地基承載能力有較高要求,需要通過高壓噴射灌漿方式,對地基承載能力進行強化。該灌漿方式主要是通過對高速噴射流的流束,將水泥漿灌入灌江口之內,以達到良好的防滲效果。但要注意的是高速噴射流控制難度相對較大,極易出現漏噴狀況,因此該項技術應用頻率相對較低。
3.土料防滲
利用土料對水利渠道施工進行防滲漏處理,相比于其他方法更加簡單易行,且費用較低。施工人員無需具備較高的技術,只要按照流程完成操作,在獲取土料后就可以直接作業。在進行具體施工時,首先需要對涂料進行粉碎,并要對水渠表面雜物進行清除;其次要科學選擇施工土料,且對混凝土配置比例進行明確,確保漿液含水比例,并根據先干后濕順序對混凝土實施攪拌,并展開分層澆筑施工;最后在澆筑施工完成時,施工人員要對水渠展開相應養護,防比渠道出現裂縫,進而達到相應的防滲效果。
按步驟運用防滲技術
其一,渠道放樣工作。放樣是水利渠道施工最重要的一個環節,在放置過程中首先要確認好中心柱的位置,以每5分米為距離安放,水渠直線則要每50米安放中心柱。另外,在測量過程中要用鋼尺進行,盡可能的減小誤差數值,并用控制線測出放樣實際位置。
其二,回填搗實。為了讓回填工作順利的開展,
在實際作業之前必須要對搗暗管磚石、淤泥、樹根和腐殖土等雜物進行去除,根據測量出的具體數值對搗實的厚度加以確認,并保證它的位置從渠底角地方向岸堤內部實施延展,在水平方向上的間距要控制在1.5m之內,使整體呈現斜梯狀態。
結束語:
總而言之,水利渠道施工已經成為了當前農業生產的重中之重,為了解決在實際建設中存在的滲漏問題,提高水資源的利用率,就必須不斷強化防滲技術,在做好施工準備工作的同時,對地基修建加以完善,控制好工作流程,按照圖紙要求嚴格施工。
參考文獻:
[1]曹新,高琳.水利渠道工程施工中的防滲技術及應用策略探討[J].江西建材,2016(24):117+121.
[2]周富強.防滲技術在水利渠道施工中的有效性應用[J].中國水運(下半月),2016,16(10):182-183.
[3]張翠果.水利渠道施工中的防滲技術分析[J].河南水利與南水北調,2016(09):45-46.
[4]林軍,楊國剛.水利渠道施工中的滲透因素及防滲對策探討[J].中國高新技術企業,2015(28):134-135.
[5]方蘭娟. 水利渠道施工中的防滲技術應用分析[A]. 中國武漢決策信息研究開發中心、決策與信息雜志社、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科技研究——2015科技產業發展與建設成就研討會論文集(下)[C].中國武漢決策信息研究開發中心、決策與信息雜志社、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2015:1.
[6]程西偉,陳曉艷,呂偉.水利渠道施工防滲技術研究[J].中國高新技術企業,2014(23):98-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