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美佳 湘潭醫衛職業技術學院
前言:我國幅員遼闊、人口基數大,城市化進程還未完成,醫院、大型專業養老托老機構覆蓋面遠遠不能滿足日益繁重的養老業務需求。2016年8月中國社科院發布《中國養老產業發展白皮書》顯示,預計到2030年中國養老產業市場可達13萬億元。黨的十九大提出要完善國民健康政策,為人民群眾提供全方位全周期的健康服務;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推進醫養結合,加快老齡事業和產業發展。在這樣的背景下,老齡問題為中國社會經濟發展和轉型帶來新的挑戰,同時也為醫衛類高職院校學生的創新創業帶來了契機。相對于其他學科和綜合型高校,醫衛類高職院創新創業教育起步較晚,但重視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是世界教育科學發展的必然趨勢,也現代醫學發展的必然趨勢,鑒于此,研究醫衛類高職院校創業人才的培養,無論對于社會、學校,還是學生來說都是有著重要意義的。
醫學專業由于生命學科的嚴謹性,相對于其他綜合型學科,創業的渠道相對要窄,專業融合度要低。這也是我國醫衛類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學起步普遍比其他高校要晚,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相對要發展緩慢的主要原因。
醫衛類高職院校學制不同于本科院校,學習培養的時間是三年,其中在校理論學習兩年,到單位實踐鍛煉一年,專業課學習任務重,難度大,要求高,大部分學生在校兩年學習重點落在專業課內容和考證上,對于創新創業課程的學習停留在表面,創業意識薄,實踐活動少。有的創意很好的創業項目可能會因為學制短,在后續發展中由于學生創業者的實習、畢業等原因受阻。創新創業要求創業者綜合素質高,并且能采取開放的態度,投身到創新創業的項目中來。由于學科特點,醫衛類高職院校學生普遍比較謹慎,創新精神不足。高職院校生源又多來自鄉鎮,作創業者需要的綜合素養積累不夠。
醫衛類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起步較晚,在學校層面,仍存在部分醫衛類高職院對創新創業教育內涵理解片面的問題。有的學校將創業教育等同于就業指導課,只在畢業班開始課程。有的學校創業教育模式沒有設計足夠的實踐課程。由于學校領導層認識程度不夠,對于創新創業教育的理解和支持力度不夠,師資力量也存在欠缺或者質量不高。
醫學學科相對于其他學科,既有共性也有特性,所以醫衛類高職院校在創新創業人才培養的過程中,一要借鑒其他院校的創新創業人才培養先進經驗,擯棄不適合的方法,吸收其精華為己所用。醫衛類高職院要深入思考醫學的學科特點,就實際情況設計適合醫衛類高職院校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的培養方案,開設創新創業課程體系和實踐體系。
醫衛類高職院校要提高保證創新創業課程的課時量充足,要將教育理論與實際相結合,加強實驗實踐環節,讓學生認識到學習創新創業知識是具有現實意義的。通過正面引導,鼓勵學生開發創新思維。通過系統的教學,促進學科交叉融合,提升學生創業能力與創業技巧,從而激發學生的創業意識和創業熱情。
醫衛類高職院校要意識到創新創業教育是時代的要求。在大學一年級就盡早開設創培課程,引進優秀師資,并從教學內容設置、能力實訓培養、創業能力開發等多個方面推進教學改革,優化課程結構。要注重學科交叉與融合,構建完善的創新創業課程教學體系。加強校內外實踐實訓基地、眾創空間的建設。在人口老齡化趨勢下,醫衛類高職院校還應結合養老服務業發展的趨勢和相關政策導向,分析養老產業的發展以及作為醫衛職業技術學院學生就業會有什么樣新的機遇,進而梳理出市場對畢業生能力的要求,從而對學院相關學科、設置,課程內容安排,能力實訓鍛煉,綜合能力提升等多個方面進行統籌設計。
結語:養老產業將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都屬于快速增長的“朝陽產業”,必然帶動養老產業相關從業人員,特別是老年人護理人員需求的增長。醫衛類高職院校在培養養老服務業從業人才方面具備雄厚的軟硬件基礎。醫衛類高職院校應當順應時代的需求,系統的開設創新創業課程,并根據老年人特點,從護理、營養分析與建議、心理疏導、常見病處理、醫療儀器設備檢測與維修等多面技能來培養同時具備較強養老護理技能和創新創業能力的復合型醫衛人才,進一步提升醫衛類高職院校畢業生就業率和職業發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