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嘉武 陸軍裝甲兵學院科研學術處
劉宏祥 陸軍裝甲兵學院科研學術處
王遠立 成都中森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紀伯公 陸軍裝甲兵學院科研學術處
裴宏 國防工業企業協會信息工作委員會科技處
習主席指出,推動軍民融合深度發展,要努力形成統一領導、軍地協調、順暢高效的組織管理體系,國家主導、需求牽引、市場運作相統一的工作運行體系,系統完備、銜接配套、有效激勵的政策制度體系。高層的一系列改革舉措,正在逐步為民參軍理順機制、破除障礙,全力推進軍民融合深度發展。然而,體制機制改革是一個系統工程,涉及方方面面,需要一個破舊立新、優化完善的過程,任何希望立竿見影、一勞永逸地解決民參軍面臨的各種現實矛盾問題,都是一廂情愿、不切實際的想法。民營企業作為軍民融合的主體之一,要正確看待民參軍面臨的現實矛盾問題,以積極的態度、恰當的方式,主動適應軍民融合深度發展國家戰略,才能在新舊體制轉換的過渡時期找準方向、把握機遇、發揮優勢、創新發展。
一是軍方執行層對民參軍企業的懷疑。長期以來,軍隊建設與國防科技工業處于統一計劃協調下的互動發展方式,使得軍方裝備與服務采購執行層與軍工集團結成了穩定的合作關系?;谶@種長期形成的相互依賴、相互信任的牢固業務關聯,在軍民融合進程中,軍方執行層的改革開放意識、市場競爭觀念不強,對于謀求進入裝備與服務采購市場的民參軍企業產品技術持懷疑甚至抵觸態度,一定程度阻礙了民參軍企業的順暢進入。
二是軍工產業集團對壟斷格局的維護。長期以來,國防科技工業自成體系、壟斷封閉的計劃發展模式,使得國防軍工科研生產行業的壟斷相當嚴重,軍工集團外部之間形成軍兵種專業領域條塊分割的勢力格局,內部形成長期固有的協作配套關系,造成軍工集團之間不能形成有效的競爭,外部企業又難以與軍工集團競爭。在軍民融合進程中,各軍工集團在努力維護和保持了行業壟斷的格局,阻礙競爭對手的產生,特別是民企新對手的產生。
三是采購體制機制政策及準入門檻的阻礙。盡管隨著軍民融合進程的不斷深入,采購體制機制政策不斷優化完善,但由于軍隊采購事關重大、涉及內容紛繁復雜,相關改革難度巨大,不可能一蹴而就、一勞永逸,使得民參軍企業面臨的武器裝備科研生產許可審查、武器裝備承制單位資格審查、武器裝備質量管理體系認證、武器裝備保密資格審查認證,以及技術標準、行業規范、信息數據等障礙依然存在,重重準入門檻阻礙了民參軍的步伐。
上述矛盾問題是客觀存在的,也是國家和軍隊軍民融合主管部門在今后要著力解決的重點難點問題。但作為民參軍企業自身,則不能過于埋怨、糾結等待,而應該樹立正確態度客觀看待上述矛盾問題,積極主動迎難而上。
一是業務信任需要足夠的時間磨合。從軍方需求主體看,武器裝備、物資及服務是事關戰斗力生成與發揮的關鍵條件,軍方裝備采購執行層必須以高度負責的態度,謀求裝備的高度可用、可靠,容不得任何疏漏。而軍方與軍工集團之間合作與信任關系,是經過幾十年磨合而成的,而新進入的民企大多未承擔過復雜的裝備科研生產及服務保障任務,產品和能力缺乏充分的時間檢驗乃至戰爭考驗,得不到軍方執行層的高度信任也在情理之中。因此,新入民參軍企業唯有通過一定時間的優質產品、高超技術、周密保障服務,才能逐步打消其顧慮,度最終贏得其高度信任。
二是壟斷格局需要絕對的技術突破。軍工集團經過多年發展建設,已經構建起一套比較完備的裝備科研生產體系,并與軍隊裝備體系及服務保障需求基本匹配,形成并保持一定的壟斷格局,既是其數十年持續人力物力投入的必然結果,也是其適應未來國內外市場競爭的必須選擇。因此新入民參軍企業不能冀希望政府以行政手段或其他手段讓其放棄壟斷地位,這既沒有法理依據,也不符合歷史客觀,更不符合市場規律,畢竟其不僅要在國內市場競爭,還要參與國際市場競爭,唯有通過正確選擇技術方向,努力謀求自身產品的絕對技術優勢,以更高技術水平、更高性價比產品填補裝備體系空缺、補齊技術短板,促使軍方乃至軍工集團接納而打破壟斷格局。
三是體制門檻需要靈活的方法跨躍。軍事裝備建設是事關戰爭勝敗和流血犧牲的頭等大事,在安全保密、質量管理和系列化、通用化、標準化等方面要求必然會有更高、更嚴的要求,新入民營企業唯有同軍工企業一樣嚴格遵守別無選擇;但在具體操作上則可在不違反政策前提下,在加快自身建設的同時,通過與認證企業商業合作、承擔低門檻要求項目、借助產業合作聯盟、等以及跨研制周期和技術成熟度要求、直接研發技術優勢產品演示匯報、降指標走海外市場驗證反促國內市場等方式,壓縮門檻等待周期、提前孵化產品,為及早跨越門檻正式取得資質創造有利條件。
一是系統分析產品軍事需求,找準切入體系的著力點。產品和技術及服務能力是否符合軍事需求,是民營企業確定是否進入軍民融合的首要條件。民營企業要站在軍事斗爭和軍隊建設全局的角度,系統分析自身產品和核心技術與軍事需求的契合程度,確定是否能夠滿足軍事系統需求,進而找準產品進入軍事需求體系的切入點和著力點。如果企業的產品、技術和服務能力,不在軍事需求范疇內,而且未來潛在需求不清晰,建議不要輕易盲目進入費時費力,而應踏踏實實安心做民用市場。
二是客觀評估產品技術核心優勢,謹慎決策進入軍品市場。民營企業的產品、技術和服務能力是否具有核心優勢,是企業能否在日益激烈的軍品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的關鍵。民營企業在武器裝備、信息化以及專業服務領域,如果軍事需求明確,但不具有核心優勢,需要與軍工集團、科研院所等傳統國家隊競爭,建議果斷放棄幻想,或等優勢培植形成后再行進入,否則就是費時費力費錢陪太子讀書。如果民營企業的產品是規模化的通用產品,競爭的焦點在于是否具有性價比綜合優勢,并且優勢足夠抵消傳統國家隊的體制優勢和渠道關聯優勢。
三是精確核算投入產出效益,明確預期收益的平衡點。民營企業進入軍品市場,既有為國防作貢獻的目的,更有獲取經濟收益的目的,畢竟不像軍工集團、科研院所等國家隊,雖然是任務職責所在,但可以享受國家給予的補助支持。因此民營企業在進入軍品市場前,必須充分考慮預期效益問題,精確核算投入產出效益,明確預期收益的平衡點,權衡企業是否值得投入大量資源進入軍品市場。如果綜合收益特別是經濟收益與投入不成比例時,則應果斷放棄軍品市場,或通過優化方案大幅度降低成本,才能避免未來出現騎虎難下、進退兩難的尷尬局面。
四是積極促進軍方科研立項,主動壓縮產品采購周期。軍方科研采購比較嚴格規范,且周期相對較長,這對于可以得到國家財政支持或內部支持的軍工集團、科研院所來說,并不是太大的問題,但對于完全依靠自身出資或市場籌資的民營企業來說,周期越長意味著投入的人力、物力資源越多,見到經濟收益的周期越長,企業面臨的風險越大,一旦最終拿不下合同而顆粒無收,則可能會讓企業徹底陷入虧損甚至破產狀態。因此,民營企業應充分了解軍方科研立項和采購程序,并通過提前技術研發、同步完善工藝,大幅度縮短從裝備預研、裝備研制、裝備試驗等全過程時間,超前提高技術、產品的成熟度水平,積極主動壓縮產品科研采購周期,從而大幅度降低自身風險的同時,進一步掌握主動性。如全軍武器裝備采購信息網發布采購公告到投標,一般時間不超過一個月,企業如果從網上看到信息才開始從頭準備,往往由于時間倉促難以符合要求而競爭失利。建議民營企業應適應這種形勢,主動積累投標經驗,提前做足各項準備工作,未雨綢繆、應對急需;特別是要求提供樣品的實物競標,更應根據自身特色產品特點、技術要求,預設軍事需求和各種應用場景,提前生產能夠符合軍事需求、體現自身優勢的樣機樣品,最好能夠到具有高級資質的專業測評機構獲得檢測認證,做好隨時應對實物比測、展示競標的充分準備,才能更好應對可能的激烈競爭。
五是主動培植渠道資質條件,提高把握市場機會能力。隨著全軍武器裝備采購信息網、各種軍民融合成果展覽等公共平臺的出現,民營企業獲取信息的渠道逐步增多,但由于軍事信息的保密性要求、裝備體系關聯性和特殊行業專屬性影響,相對于軍工集團、科研院所等國家隊,軍方信息獲取不對稱或精準度劣勢仍然是民營企業面臨的最大困擾,由于無法及時獲取信息、無法超前形勢預判、無法精準開展預先研究等,導致選錯方向、準備不當、錯失機會等情況常常發生。對此,民營企業作為一個新進入者,必須要正視現實,在不違反保密規定、競爭規則的前提下,主動培植和拓展進入軍方市場的渠道和資質條件,通過與專業化的國防信息咨詢機構、行業協會、院校研究所以及軍工企業主動合作,多種方式積極主動多方獲取信息,甚至可以借助外力支持超前規劃、提前布局、預先研發,以更高的產品、技術優勢和性價比等綜合優勢,充分抵消減少或根本消除信息不對稱的影響,從而提高主動把握軍品市場競爭機會的能力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