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新利 王艷艷
蘭州交通大學
鄉村是中國社會模式中最為重要的一個部分,改革開放以來,國家大力發展經濟,城市化發展迅速,但在鄉村的發展上略顯薄弱。2005年十六屆五中全會通過的第十一個五年規劃中首次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在2013年中央一號文件中,第一次提出了要建設 “美麗鄉村”的奮斗目標,進一步加強農村生態建設、環境保護和綜合整治工作。美麗鄉村建設中的景觀設計是重要的一部分,特色小鎮的景觀設計可以直接的展示村莊特色和文化。
在辛儒鴻的碩士論文中提到,截止到2012年我國的城鎮化率已經突破了50%。在城鎮化高速發展的背景下,我國鄉村的發展就成了國家發展的重點。然而,在快速的城鎮化過程中,鄉村發展的問題隨之而來。大面積的拆舊村,建新村。在拆舊建新的過程中往往忽略了鄉村本來特有的面貌和地域特色,造成鄉村城市化,導致本色文化缺失,甚至導致一些古村落走向沒落。這是我國大部分地區鄉村建設中存在的問題。
鄉村景觀規劃是應用景觀生態學的原理,對鄉村土地利用過程中的各種景觀要素和利用方式進行整體規劃與設計,使鄉村景觀格局與自然環境中的各種生態過程和諧統一、協調發展的一種綜合規劃方法。鄉村景觀規劃核心包括以第一產業為主體的生產性景觀規劃、以聚居環境為核心的鄉村聚落景觀規劃和以自然生態為目標的鄉村生態景觀規劃。著重解決以下三個方面的問題:(1)協調和統一城市景觀和鄉村景觀的關系;(2)協調鄉村景觀資源開發和自然景觀的連接度和相容性,重新塑造一個自然生態平衡的鄉村環境;(3)優化鄉村景觀自身的結構,保護鄉村景觀的完整性和田園文化特色,從而促進鄉村建設的全面發展。 鄉村景觀規劃理念(1)應該針對鄉村當地的地理環境和傳統文化進行景觀規劃設計(2)應遵循當地的生態環境,符合景觀生態的合理發展(3)應遵循鄉村土地規劃,做到合理利用土地,不造成資源浪費。(4)人類居住空間合理化。(5)合理利用鄉村的旅游資源,以當地的資源發展鄉村。
在新農村興起時好多地區在郊區出現了大規模的新建住房,大肆開發房地產,破壞本有的自然環境,全面模仿城市建設。建筑采用與當地格格不入的西式風格,地面高度硬化等。這種鄉村建設本就不符合“鄉村”這一特點,并且與當地生態景觀建設需求不符。景觀建設應該因地制宜,例如在水資源鄉豐富的地方可以建設大量的水系景觀,在常年干旱的地方可以借鑒日本“枯山水”的設計手法等。應該優化鄉村的基礎建設,保留鄉村風格,維護當地的生態環境,讓鄉土生活成為風景。
我國是一個多民族國家,幅員遼闊,山川秀美,景色迷人。各地域文化也是千差萬別。鄉村建設應優化基礎設施,保持原有風貌,保留鄉村本土文化,維持鄉村原有的鄉村特征。
鄉村是一個比較大的空間,人口不同,生活方式不同,生產方式的不同,產生的庭院景觀方式是多種多樣的,這些院落有大有小、布局各異,除了住宅房屋,一些附屬建筑也是構成鄉村庭院景觀的主要組成部分,例如農畜家禽的飼養、蔬菜花卉的種植、糧食的儲藏晾曬、紡織、竹編等延伸場所,這些附屬的組合要素常隨機應變、因地制宜而不拘一格,對于構成整體空間環境和村鎮景觀所起的作用十分顯著。新農村景觀的設計要遵循這些規律,不要打破當地居民的行為需求方式。嚴禁非法占用農田,嚴禁砍伐樹林,填坑占地,維護當地河流和道路。村內房前屋后道路的綠化帶可以由村民合理進行蔬菜種植或花卉種植。提高景觀觀賞度的同時給鄉村帶來鄉趣。
鄉村景觀的發展也是人與自然環境的發展,人與自然環境息息相關。景觀的發展體現著人的發展。在鄉村景觀規劃初期,我們應該對鄉村原有村域范圍的生態要素去進行分析評估,充分了解村域生態系統現狀,掌握村莊的生態特征,提高土地利用率。
鄉村景觀規劃設計研究在一方面可以提升鄉村經濟發展水平,實現城鄉統籌發展。另一方面加強鄉村景觀建設可以改善鄉村基本公共服務水平。除此之外。可以推進鄉村的生態可持續發展,改善人居環境,提高村民的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