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希勇 山東省濱州市濱城區公共就業和人才服務中心
前言:公共就業人才服務體系主要為勞動者的求職就業以及用人單位的用工招聘提供服務,它是由政府建設的公益性就業服務體系,對城鄉所有的勞動者提供免費服務,同時對就業存在困難的人員提供一定的就業援助。就業工作的順利開展不止能夠幫助就業成功人員提高生活質量,還有利于創造和諧穩定的社會環境,因此,公共就業人才服務體系的建設工作受到了各級政府的高度重視,并且已經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但是,我們也應當看到,公共就業人才服務體系在建設過程中也存在著一些問題,有待我們去發現和解決。
隨著我國公共就業人才服務體系建設工作的不斷推進,公共就業人才服務工作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主要表現在提高我國勞動人員的就業率、規范并引導人力資源市場的健康發展以及保持社會環境的和諧穩定等方面[1]。
首先,基層服務平臺的建設工作取得了很大的進展。為了使勞動人員能夠就近享受政府提供的各項公共就業人才服務和勞動保障服務,相關部門構建了四級勞動保障公共服務網絡,將服務范圍延伸到了社區和鄉村。其次,公共就業人才服務的質量不斷提高。隨著國家對公共就業人才服務工作的重視程度不斷提高,各級政府不斷推進公共就業人才服務工作的深化發展,在服務制度和服務功能的完善方面取得了良好的進展。如今,公共就業人才服務系統除了能夠為勞動人員提供求職就業服務外,還能夠提供就業援助、就業指導、就業培訓、職業介紹以及社會保障等服務,滿足了勞動人員在就業方面的各項相關需求。
由于公共就業資源的分配不均等,這就導致城市和鄉村在公共就業人才服務體系建設方面存在著比較明顯的差異。受到社會、市場以及經濟等因素的影響,公共人才就業服務資源是有限的,而城市公共就業人才服務體系建設的起步較早,各方面都比較成熟,因此,其對公共人才就業服務資源的占用相對較多[2]。相反,鄉鎮公共就業人才服務體系的建設起步較晚,無論是硬件設施建設還是人力資源配置方面都不夠完善,在公共就業人才服務資源的分配方面處于相對弱勢的地位。雖然鄉鎮公共就業人才服務體系的建設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其存在的問題仍舊較多。
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就業形勢也在發生著急速的變化。市場經濟條件下,用人單位對就業人員的要求不斷提高,而求職人員的個人水平無法滿足其要求,這就導致用人單位招工難、就業人員就業難的情況發生。而這種就業結構性矛盾的突出,使得公共就業人才服務機構提供的招聘和求職信息之間的匹配程度較低,導致其服務效率低下,為其工作的開展帶來了巨大的挑戰。
公共就業人才服務機構的人力資源配置不合理,比如部分崗位員工較少而業務量卻在不斷增加,因此不得不通過借調或臨時招聘的方式來解決問題,但是由于這些臨時人員業務水平不高,阻礙了部門工作的順利開展。同時,專職人員與臨時聘任人員的待遇差別較大,導致臨時聘任人員的流動性較大,給服務機構工作的開展帶來了不便。
為了消除公共就業人才服務體系的城鄉差異,必須不斷加強鄉鎮公共就業人才服務體系的建設。針對鄉鎮公共就業人才服務體系建設起步較晚,各方面都不夠完善的情況,政府相關部門應當加強重視,提供必要的人力和財力支持,幫助鄉鎮部門完善服務機構的硬件設施,對基層服務人員進行培訓指導,提高其工作能力和服務質量,同時還應當加強鄉鎮公共就業人才服務體系的信息化建設,保證其服務信息的實時性和準確性,盡最大能力滿足鄉鎮勞動人員的相關就業需求[3]。
針對人力資源市場存在的就業結構性矛盾突出的問題,公共就業人才服務體系的工作人員應該適當轉變工作思路,從以往的以提供招聘求職信息為主的工作內容中掙脫出來,加強就業援助、就業指導、就業培訓方面的工作,抓住招聘市場的人才需求方向,為有需要的求職人員提供相關的就業培訓,提高求職人員的專業水平,在促進就業成功率提升的同時,也促進了服務效率的提高。除此之外,服務機構應當通過業務培訓、定期考核等方式,不斷提高工作人員的服務水平,這也是促進服務效率提高的重要手段。
對服務機構的工作人員進行合理的崗位配置,推行定崗定責的管理制度。對于服務人員缺乏的崗位進行公開招聘,并對招聘人員進行相應的培訓考核,保證服務人員的工作水平。制定合理的績效工資制度,將員工的待遇與其工作能力相關聯,降低人員流動性,保證服務質量。
結束語:綜上所述,公共就業人才服務體系的建設是推動我國現代化發展的一項基礎保障,也是我國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工作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高質量的公共就業人才服務體系不僅可以解決勞動力就業問題,還能解決各企事業單位的人才招聘問題,有利于人力資源市場的健康發展,同時也有利于維持和諧穩定的社會環境。因此,在公共就業人才服務體系的建設過程中,我們必須不斷發現總結出現的問題,并且采用科學合理的手段來解決這些問題,這樣才能使得我國的公共就業人才服務體系為廣大人民群眾提供更加優質的就業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