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荃 贛州市人民醫院
醫院支出是指醫院在開展醫療服務及其他活動過程中發生的資產、資金耗費和損失。醫院支出流程涉及到預算管理、業務發生、報銷申請、報銷審核審批、資金支付、賬務處理等過程。完善醫院支出流程、加強醫院支出管理內部控制,是保證醫院健康、持續、穩定經營的關鍵。因此,本文將指出醫院支出流程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建議。
完善的支出審批制度是醫院良性運行的根本保證。醫院缺乏支出審批制度或支出審批制度不科學、不適用本單位實際狀況,或者沒有及時根據國家最新法律法規和上級文件進行修改,都會導致醫院的支出業務處于混亂無序的狀態,從而為貪污腐敗、違法亂紀埋下隱患。
許多醫院在支出審批中還存在“一支筆”或“多支筆”現象。
“一支筆”是指財務審批的全過程都由一人說了算。“一支筆”雖然簡化了支出審批程序,節約了人力成本,但是其弊端也是顯而易見的。首先,一個人很難全面掌握一項支出業務涉及到的法律法規、方針政策,這就使得審批人的決策過于主觀和片面。其次,“一支筆”使權利過于集中,容易滋生錢權交易。
“多支筆”是指支出業務需要兩人或兩人以上批準,但是往往各審批人卻沒有明確的權利和職責劃分,容易在工作中相互推諉,從而降低醫院的運行效率、增加運營成本。
醫院的財務審批工作往往是在經濟業務已經發生之后才開始實施的,在經濟業務發生之前往往缺乏有效的監管,這就使財務審批工作處于被動的地位。加強財務審批的事前監管,是完善醫院支出流程的關鍵。
此類問題主要指醫院支出流程中不相容崗位沒有分離。關鍵崗位主要包含:支出業務經辦人、支出業務經辦科室負責人、支出業務分管院長、財務審核人員、財務科長、財務分管院長、院長、出納、制單人等。比如:支出業務的經辦人同時兼任審批人;支出審批人同時負責資金的支付;支出審批人或出納同時負責賬務處理等等。這些問題會導致支出流程的各個環節不能相互制約、相互牽制。
醫院的業務涉及臨床、科教、總務和設備等多個部門, 這些部門的運轉有賴于財務部門提供支持, 其支出業務必須履行相關的支出審批程序。因此,醫院必須加強內部控制管理,建立健全支出審批制度。
首先,醫院支出審批制度不能與國家法律法規及有關政策相抵觸,各項支出均應符合財務制度規定的開支標準和開支范圍。
其次,醫院支出審批制度應該和醫院其他制度相輔相成,互相制約。比如招標采購制度、預算管理制度、科研經費管理制度、重大經濟責任追究制度等等。
健全支出審批制度、明確支出流程各環節人員的審批權限、審批金額、審批級次是完善支出流程的關鍵。醫院應根據支出業務的重要性、金額的大小確定審批的權限,保證各審批人在自己的權利范圍內行使審批權利、承擔審批責任。
1.醫院應實行分級審批制度。經辦人整理相關憑證并提出支出申請,經辦科室負責人審核支出業務的真實性,財務科審核支出業務的真實性、完整性、合法性,最后由財務分管領導或醫院主要領導審批。對于一般的支出業務,可由財務分管領導審批;但金額較大的支出應由院長或主要領導審批;對于“三重一大”經濟業務, 必須經院長辦公會或醫院黨委會集體討論決定。
2.支出審批制度應明確審批人的審批權限和審批責任。支出審批流程中各審批人員應在自己的權限范圍內進行審批,不得無授權審批或超出自己的權限范圍審批,對于應當承擔的審批責任不得推諉、扯皮。在必要時,對于“三公經費”、服務外包等支出業務可交由審計科或紀檢監察室進行審核,強化監督責任。
醫院應實施全面預算制度,將所有的經濟業務都納入預算管理。醫院支出業務應由各歸口管理部門負責,由歸口管理部門根據部門預算進行審核與控制,對于無預算、超預算的支出不予辦理。將支出審批與預算管理相結合,可以提高醫院的財務管理水平,減少醫院的資金浪費。除此之外,預算管理可以有效監控支出的流向,強化事前監控并為事后分析提供依據,從而達到加強醫院內部控制的目的。
醫院支出流程中涉及的人員應合理分工, 確保不相容崗位相互分離。
1.支出業務的申請與審批崗位應分離。支出業務的申請人和經辦人可以是同一人,但申請人和審批人不能是同一人。2.支出業務的審批與付款崗位應分離。支出業務必須經財務人員審核,完成審批流程后由出納付款。3.資金支付與賬務處理崗位應分離。出納不得兼任記賬工作。4.財務分管領導及其分管科室申請的支出業務,由財務分管領導審批后,還應由院長審批。嚴格執行不相容崗位相互分離制度,能夠使支出審批人員相互制約,防止滋生腐敗貪污現象。
結束語:綜上所述,本文針對支出流程中存在的支出審批制度不科學、未明確支出審批權限和責任、支出審批滯后、關鍵崗位設置不合理等問題,提出了幾點建議,從而有利于醫院經濟健康、持續、穩定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