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騫 首都經濟貿易大學
據商務部數據顯示,2018年前7月我國服務進出口總額為29754億元,同比增長了9.9%;其中進口額為19879億元,同比增長7.7%,出口額為9875億元,同比增長14.6%,服務總額規模和服務出口增長都達到了新高。服務貿易總體逆差,逆差為10003.9億元。我國服務貿易從整體上保持平穩快速增長,服務出口競爭力提升,逆差有所收窄,是2010年以來8年內第一次實現逆差收窄,服務貿易態勢良好,成為推動我國步入“貿易強國”軌道的強大動力。雖然我國服務貿易發展起步時間較晚,但是在今年取得如此成就,與國家高度極力重視服務業和服務貿易的創新和開放息息相關,本文作簡要分析,服務發展現狀主要有以下幾點原因:
我國傳統的服務貿易旅游、運輸和建筑三個行業雖然依舊是我國服務貿易出口的主要部門,這三個行業以資源和勞動密集型產業為主。但是近些年來,以金融服務、信息技術、咨詢服務以及娛樂等為代表的新興服務貿易領域表現出新的生命力,服務貿易的產業結構也在不斷地優化。服務貿易增長速度排名前三的行業是電信計算機和信息服務、保險服務和個人文化和娛樂服務,據統計,新興服務行業進出口總額為9888.4億元,增長速度為20.3%,帶動新興服務業增長接近3%。另外,當前世界下貿易保護主義盛行,一些發達國家對我國貿易征稅增加,貿易壁壘的存在使得我國的傳統服務貿易發展受阻,因此新興服務若能取得突破,將會優化我國的對外貿易結構,成為提升我國服務貿易競爭力的重要手段。
自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就先后建立北京服務業開放試點、上海自貿區等途徑加大服務貿易開放力度,提出《服務貿易創新發展試點方案》,截止到目前為止已經成立17個服務貿易創新發展試點、31個服務貿易外包示范城市以及11個軟件出口基地城市,形成了“一試點、一示范、多基地”的格局,我國服務貿易創新試點無論是在體制、政策和監管模式上,形成了一些了先進經驗。從去年開始,我國服務外包產業也向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產業拓展,促進了新常態下的外貿轉型升級。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技術推動服務外包模式變革和數字化轉型升級。我國的服務外包結構也進一步優化,KPO快速上漲,體現出價值鏈不斷向高端晉升的趨勢。
隨著“一帶一路”建設的不斷發展,中國與沿線國家的經貿合作交流日益加強,在文化、旅行和技術方面的貿易合作不斷加強。2017年,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服務貿易總額同比增長18.4%,占中國當年服務貿易總額的14.1%。而服務逆差存在,是因為雖然我國服務貿易取得階段性進展,但與歐美發達國家相比還是有很大的差距,需要依靠國際市場滿足國內需求。服務貿易逆差可能還會持續一段時間,這跟我國目前處于經濟轉換的陣痛期有關。但服務逆差已經出現首次收窄,傳統服務貿易雖然是大頭,但比重已經出現下降,新興服務的出口競爭力著實不斷增強。
2018年前7個月的我國服務貿易表現出巨大的發展潛力,服務貿易總規模也居世界第二位,但與國際水平相比,我國服務貿易的發展依然緩慢,競爭力優勢不足。因此,為進一步發展我國的服務貿易,提出以下幾點政策建議:
國家應對服務貿易的發展給予有力支持,營造一個適合服務行業發展的市場環境和管理模式。國家應注重培養企業的創新精神,對于產品研發和創新研究作出貢獻的企業和學者,給予獎勵和優惠政策;增加企業和高校及研究機構的交流與合作。
我國新型服務業的重點行業在計算機和信息、咨詢服務業,應繼續重視該行業的發展。不斷地開拓新興領域,支持與國外先進企業的交流合作,對于高附加值、技術密集領域加大資金投入,鼓勵企業之間合資經營。
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開展服務貿易,實現互聯互通為中國的服務貿易帶來了新的市場空間。應以“一帶一路”倡議為指導,積極開展與別國的服務外包,鼓勵有條件的服務貿易企業“走出去”參與世界范圍內的競爭。
21世紀的商業競爭實際上是人才的競爭,我國只有擁有一批服務貿易行業的高精尖人才隊伍,才能在國際競爭中取得優勢。國家應鼓勵高校和研發機構對相關人才的培養,借鑒國外先進的人才教育經驗,打造為自己國家服務貿易服務的人才。
展望未來,希望我國能夠培養自主創新能力,抓住新興服務貿易發展的強勁優勢,營造“中國服務”的品牌形象,進一步加速我國服務貿易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