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銘澤 武漢理工大學
引言:現代市場經濟的發展,為金融學領域的研究內容和研究模式等方面,都帶來了一定的轉變。相關領域的專家學者在進行研究與分析的過程中,不斷地對標準金融學和行為金融學之間的關系進行探究,期望從中探索出,影響現代經濟發展的主要因素,明確金融學未來的發展前景。
標準金融學最初誕生于二十世紀五十年代,主要是通過對微觀經濟分析,在數學基本分析工具的基礎上,逐漸發展成為的新型現代化金融科學理論。標準金融學具有強大生命力,主要是因為其發展過程中,可以通過最少的工具,建立了似乎可以解決全部金融問題的標準化金融理論體系,對市場環境中的發展可以進行更為全面的分析和預判。但是在現代化發展階段,金融領域的市場環境變得越發復雜,標準金融學對于市場環境的分析和判讀能力無法充分地發揮出來,股票溢價問題和封閉式基金問題,都嚴重地影響著標準金融學的發展[1]。
上世紀七十年代末期,由金融學者Tversk和Kahneman共同發表的《預期理論:風險決策分析》,正式提出了預期理論,該項理論是行為經濟學的雛形。預期理論的提出,對于傳統的標準金融學發展產生了十分重大的沖擊,并且為行為金融學的發展,奠定了十分堅實的基礎。同傳統標準金融學不同的是,行為金融學主要是通過價值函數取代原本的期望效用函數,與期望效用函數相比,價值函數可以對組合中,各投資者的損益情況進行分析與判斷。同時,價值函數還具有明顯的不確定性。一般來說,投資者的金融行為中,由于虧損所導致的不快樂程度,會明顯高于相同數量盈利所帶來的快樂指數,由此可以看出行為金融學可以對投資者的敏感程度進行更為準確地分析。
行為金融學的興起與發展,對傳統的標準金融學造成了極為嚴峻的挑戰,主要表現在,行為金融學對標準金融學的基本假設提出了質疑。標準金融學中,基本假設是理性人,堅持最大化原則。行為金融學修改了理性人的假設,并指出在認知過程中個體存在的心理方面的差異性,都會導致投資者在投資中,無法通過理性人進行投資,因此無法做出理性人的無偏差估算。行為金融學提出了“準理性假設”,代替了理性人假設。
行為金融學對于傳統標準金融學的發展產生了重大的沖擊與挑戰,并在其自身的發展中,產生了許多創新性成果。
行為組合理論是金融學這Statman與Shefrin,在結合現代投資組合理論的基礎上,于2000年創建的理論體系。行為組合理論體系是行為金融學當中的一項極為重要的組成部分,該項理論認為,投資者在參與各項投資活動中,都需要將主要的精力,放置在投資項目的整體組合方面。此種投資管理活動,能夠幫助投資者,不斷地優化投資項目的組合模式,確保在最優組合中,各個內容的均值方差,都在有效邊界上。同時,行為組合理論還提出,在現代化的金融市場中,投資者無法將各個環節的要素都進行全面地協調與控制,因此很難達到最優組合的效果,在實際發展中,投資者可以在充分地考慮了各個環節之間的協調效果之后,將財富值、安全性、期望水平、概率、增值預期等幾項要素進行優化協調,便可以達到符合個人意愿的最優組合[2]。
行為資產模型是在BAPM基礎上,與主流的金融學相對應的產物。BAPM將投資者分為了信息交易著與噪音交易者等兩種不同的類型。在發展的過程中,信息交易者被認定為嚴格的理性投資人,在市場金融當中的各項行為,不會受到個體認知偏差所產生的影響。噪音交易者在參與市場經濟活動時,會明顯地受到個體認知差異方面的影響,不會嚴格地按照傳統的CAPM行事,并且,對于均值和方差,都沒有嚴格的偏好。當市場活動當中的信息均等時,兩種不同類型的交易者,相互之間會產生影響。并且,在實際的發展過程中,對于市場經濟的資產的價格產生決定作用。市場環境中,信息交易者占據著主導地位時,市場有效;反之,當市場中的噪音交易者在市場中起主導作用時,市場會被判定為無效。
除了上述兩項成果之外,行為金融學在現代化發展的過程中,還構建了DHS模型,該模型的構建,可以明確地將投資者劃分為有信息投資者與無信息投資者兩種。在兩種不同的投資者類型中,無信息投資者不會出現心理偏差,與之相比,前者會出現過度自信和有偏差的自我歸因等兩種不同的偏差問題。一般來說,投資者可能會過高估計自身的預測能力,并且低估自己的預測誤差。在公開的信息和非公開私人信息之中,會更加傾向于相信非公開私人信息的價值。在DHS模型當中,可以對參與金融市場投資活動的投資者行為進行精準地分析與判斷,進而幫助投資者明確自身在市場環境中的投資偏好與特征,有助于投資者在一定程度上,規避不合理的投資行為,將無效的價值信息得以矯正。
總結:綜上所述,經過對比分析的方式,可以更加直觀地看出,標準金融學與行為金融學之間的關系,進而掌握傳統標準金融學發展所遇到的困難,為現代行為金融學的優化創新,提供強大的動力支持。兩種不同形式的金融學理論相互制衡,又相互促進。市場環境的發展形式越發復雜,在未來的發展階段,無論是標準金融學還是行為金融學,都需要不斷地完善發展,更好地適應經濟社會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