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佳佳 首都經濟貿易大學
內部審計在企業中應該承擔的責任是客觀評價、監督執行與管理咨詢,使得企業能夠有效、健康、持續性地經營發展下去。目前中國企業中只有部分大型上市及國有企業才設內審崗位,究其根源主要是認為內部審計對企業而言不創造價值,只是一個成本費用中心,但卻忽視了內部審計對企業的重要意義。內部審計通過對企業經營管理過程的風險提示,改善組織運營,從而增加企業價值,對企業目標的實現起到很好的紐帶作用。
綜合2013年至2017年中國茶葉流通協會發布的《中國茶葉行業綜合實力百強企業名單》中排名較靠前的茶葉企業的內控審計問題發現主要集中于如下幾點:
(一)茶葉銷售價格定價混亂
眾所周知,茶葉市場價格差異較大,即使在同一個企業中的同一個SKU在當年的銷售過程也會出現多種價格,茶葉企業普遍沒有制定價格管理辦法,辦法是用來規定不同的產品如何定價、調價,如何價格維護。在銷售系統中的調價信息不能高效地傳遞到銷售業務人員手中。
(二)茶葉企業眾多、毛利豐厚,但行業無領頭羊、競爭激烈
根據天眼查網站數據統計,經營茶葉業務的企業有10萬多家,但被大眾所知道的不足千分之一。截至2017年9月30日,公開數據顯示茶葉的銷售毛利在30-50%之間,銷售毛利率高,利潤豐厚。目前茶葉行業中卻無絕對領先地位的茶企,無領頭羊。且在國內主板交易所中也無上市公司,在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新三板)掛牌的也只有將近30家。從掛牌茶葉公司的招股說明書披露的風險來看主要集中于茶葉銷售地域集中,產品缺乏競爭力。
(三)茶葉屬于非標準產品,生產機械化率相較于其他食品類行業較低,且差異性較大,尚無成熟的茶葉生產線
茶葉的制作需要繁瑣的工藝,每一步都要嚴格按照一定的要求進行,茶葉對于溫度、濕度、甚至是氧化程度都要有極高的要求。傳統茶葉的制作需要技藝嫻熟的茶藝師從選料到炒制、烘焙、發酵等各個工藝都要有嚴格的要求,但目前這部分專業人才的逐漸流失,導致產品的品質不穩定,產品差異較大。整個茶葉行業中的機械化程度相較于其他食品類行業較低,目前處于半機械化狀態,尚無成熟的制茶生產線。
(四)采購標準難以確定,采購定價隨意
采購原料的標準除了基本的理化指標之外,剩余部分主要是通過茶藝師的評審,這種方式受人為因素的影響較大。一方面茶葉是非標產品,影響采購價格的因素眾多,另一方面是采購市場價格不透明,導致采購定價隨意,無法量化。
(五)研發成果的轉化率較低
茶葉在研發時對于銷售市場或消費者的需求不清楚的情況下就已投入,研發的成果無法對企業產生新的增長點;各大茶類之間的生產工藝差異性較大,茶葉大類之間的生產工藝無法共享研發成果,生產工藝存在單一性,投入之后的成果轉化率較低。此外,研發的時沒有合理預測相關成果轉化后的財務模型,研發的產品定位和定價沒有充分考慮市場的接受度及市場的影響,產品的組合及產品研發缺乏連續性,產品之間的關聯度不高,研發新品后的賣點不足、性價比缺乏,研發之后的成果缺乏法律意識,沒有取得合適的保護。研發后的成果沒有評估研發效果后就繼續推進新的研發,對于淘汰或者失敗的研發案例沒有總結經驗教訓。
首先,內部審計機構需要在設計層面即制度層面督促、審核相關銷售職能部門編制的銷售定價政策并對出臺的銷售政策進行審核,從設計層面建立健全內控體系;
其次,內部審計機構對業務單位銷售定價政策的執行情況進行監督評價,并對發現的問題進行跟蹤整改;
再次,內部審計機構要對銷售定價的變動流程進行初步審核,確保銷售定價的變動符合內部控制的要求。
內部審計部門要結合公司戰略定位的要求,擬定并完善企業內部控制制度和流程,制定審計計劃,為戰略目標的實現保駕護航。在審計過程中以業務發展為導向,及時揭示經營管理中的薄弱環節和重大缺陷,并將審計成果運用到實際工作中去,從而提高企業的競爭力,爭取獲得更多的毛利,使企業成為行業的領頭羊。
面對茶葉非標產品的特點,我們可以從兩個方面來提高標準化:一方面是通過產品的外包裝給消費者一種視覺上的產品標準化形象,從而認定茶葉也是標準化的產品,另一方面是用制造業的極致工藝流程將茶葉的每一個環節要達到的理化指標進行固化,就像立頓的產品一樣,他們通過在全球范圍內挑選品茶專家和調茶師,在他們的精心拼配下,可以嚴格保證茶葉質量穩定,達到既定的質量標準,從生產工藝上真正實現產品的標準化。
內部審計部門在產品標準化中審核要點是對于產品的外包裝設計的合法合規性,包裝設計的供應商詢比價過程的合規性進行審核;產品外包裝的可持續性和延續性進行關注;同時對于產品生產過程的合規性進行抽查,建立健全生產環節的內部控制點,并定期或不定期進行有效性檢查。
如果有標準化的產品,那么對應到原料茶就應該是有標準化的,采購的標準就是確定的。內部審計部門可以敦促建立一個茶葉采購市場行情信息系統,由業務部門將近幾年的茶葉采購數據錄入系統,采購價格就可以與市場價格系統進行比對分析,做一個公允的判斷。同時內部審計部門敦促業務部門組織建立一種采購定價的審批機制,通過密碼評審的方式,每次采購原料的時候可以在公司內部的茶藝專家庫中隨機抽取奇數位或偶數位的茶藝專家組成評審小組,對采購的原料定價給出指導價格,然后再根據科學的計算方式從而確定一個合理的采購價格。
針對這一問題,首先在項目的研發立項時,內審部門就要對研發的可行性進行論證,項目的可研報告是否充分,質詢研發過程可能會發生的情況,查看是否制定了相關的應急機制及流程,對研發過程的階段性匯報進行糾偏分析。內部審計部門在研發項目的整個過程中要做到研發前的項目論證,研發過程的監督,研發關鍵節點的偏差分析,研發后的成果轉化的后評價審計。內部審計部門在進行研發項目后評價審計時要通過項目成敗得失來分析原因,總結經驗教訓,提高項目決策和管理水平;同時將項目的后評價結果納入到經理人的綜合考核評價中。
茶葉產業鏈環節主要有采購-生產-加工包裝-宣傳推廣-銷售-運輸-消費-現金收入。內控環節如果控制的好,在合規的基礎上就能高效地幫助業務發展。茶葉企業從一片樹葉到毛茶再經過拼配變成成品茶或者精品茶。內部審計部門從產品的研發環節就已經開始全過程地監督糾偏,再到后期的研發成果評估,從研發項目中總結經驗教訓,從采購環節的內部控制設計到采購定價的標準確定,再到生產加工環節中的自動化的、機械化建設的全過程跟蹤審計,最后到銷售政策和銷售定價的內部控制設計及執行的監督。
內部審計一方面是在工作中監督經營管理層對治理層意思表示的執行力度并對其執行情況進行評價;另一方面是由于接觸的內部公司的信息比較多,更容易獲取公司相關制度方面的信息使得在對業務發現的問題中,可以在制度層面提供咨詢指導建議,同時提示風險。
由于茶葉不是一個標準產品,為了保證生產的產品是適銷對路,且符合產品質量安全標準,在業務操作過程中的便捷性要求,亟待設置內部控制程序及相關業務流程圖。在設計內部控制程序的時候也需要組建一個可追索的責任認證體系,每個環節都有認真負責的相關人員。內部審計對于茶葉企業而言可以增加企業價值、改善組織運營,實現企業經營目標,使得企業成為一個良性循環。內部審計在為企業提質增效提出合理化的建議的同時提示風險,提供管理、合規性的咨詢服務。因而內部審計崗位的設置對于混亂中的茶葉企業是至關重要的,同時對于任何一個管理層、治理層相分離的企業來說都是至關重要的,可以使企業朝一個健康的方向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