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雁容 江蘇大學
金睦皓 安徽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
目前,我國經濟的發展已經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對于企業社會責任的關注度也有所提升。社會各界對于企業進行評價時,并不僅僅依靠其經濟效益的相關信息,還對其社會責任進行了考量,包括環境保護、員工福利、社會貢獻等等。企業社會責任的會計信息披露是會計部門承擔的責任,在我國頒布的《企業財務會計報告條例》以及《企業會計準則》中對于企業有關社會責任方面的會計信息披露進行了規定。
第一,企業收益。企業管理的目標為實現利益的最大化。企業在發展中,首先要對投資者、股東或債權人的要求進行滿足,然后再履行其承擔的社會責任。所以,在對企業的社會責任承擔情況或所做的貢獻進行評價時,要結合企業的經營成果以及利潤分配情況進行。
第二,環境保護。現階段,人們對于減少污染、保護環境更加重視,這也是企業應當履行的社會責任。相關工作人員在進行企業社會責任會計信息披露中,要對以下幾項內容進行披露:企業生產經營活動對環境造成的影響;企業在節能減排方面所采取的措施;企業對于可再生資源的使用及其利用率的提升;企業在環境保護、減少污染方面的投資;企業由于污染環境受到的處罰及訴訟等信息[1]。
第三,企業對社會福利及所在地的貢獻。相關工作人員在進行企業社會責任會計信息的披露中,不僅要對企業繳納的稅款、用于慈善事業的資金、為公眾提供醫療保健服務等有關與社會福利貢獻方面的信息進行準確的披露,還要對企業對所在地做出的貢獻進行披露[2]。
第一,企業社會責任會計信息披露規范程度不足。結合上文的分析可以了解到,企業在進行社會責任會計信息披露中,要對企業的收益、環境保護、對社會福利及所在地的貢獻等信息進行準確的、全面的披露。但是,在實際的工作中,我國依舊存在著一些企業并沒有對相應的社會責任信息進行全面的披露。
第二,企業社會責任會計信息披露模式合理程度不足。在社會責任會計信息中,主要包含著兩種信息:可計量及確認的信息以及不可計量及確認的信息。對于這兩種信息,要使用不同的方式進行披露。但是,就目前我國企業社會責任會計信息披露情況來看,更多的是對可計量及確認的信息進行了披露,對于不可計量及確認的信息則沒有進行體現。
為了確保企業能夠全面履行其應當承擔的社會責任,必須要從法律法規的方面對企業的環保責任、社會福利責任等社會責任的履行進行統一及明確的規定。同時,在進行相關法規的建立中,要建立起相關的獎懲規則,強制企業在會計信息披露中對企業社會責任信息進行全面的、準確的披露[3]。可以結合國內外企業進行社會責任信息披露的經驗,建立起社會責任報告披露機制,積極鼓勵企業進行自愿、自主披露,并進行周期性的發布。
現階段,我國的企業雖然對于社會責任會計信息披露工作更加重視,但是在社會責任報告中,依舊存在著內容規范的問題[4]。在這樣的情況下,必須要結合我國以及不同地區的實際情況,要對于企業的社會責任會計信息披露的形式與內容進行重點的強調。
其具體的要求如下:對于大型企業或是上市公司,要求其編制出完整的、獨立的、符合標準的企業社會責任報告或報表;對于中小型企業,具備條件的可以在現有的財務報表中,以文字和數字的方式對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情況進行表述,不具備條件的可以使用簡單的文字進行社會責任會計信息的披露。
針對社會責任的不同性質,企業應當使用不同的形式展開社會責任會計信息的披露[5]。對于能夠確認及計量的社會責任,企業可以在會計報表中通過單獨的項目進行信息披露;對于無法進行確認或計量的社會責任,可以使用會計報表文字附注的形式進行信息披露。
例如,在對企業的環境信息進行披露中,可以在企業資產的負債表的資產方設置起“環境研究與開發”、“環境保護設施”、“環境保護無形資產”、“不可再生資源”、“可再生資源”、“環境費用攤銷”等項目;在負債表的負債方設置起“應交環境賠償金及罰款”、“應交環境治理及補償費”、“應付社會責任款”、“應付環境恢復款”等項目。在企業財務的利潤報表中,可以加入“環境收入”以及“環境支出”的項目,對企業在環境保護方面履行的責任進行總結與信息的披露。在企業的現金流量表中,也可以加設“因治理、保護環境而支出的現金”等項目,對企業社會責任會計信息進行披露。
綜上所述,在企業社會責任會計信息披露中,要對企業收益、環境保護、人才利用、社會福利、安全生產及維修等內容進行披露,通過健全相關法規及監管措施、會計信息披露工作的規范化建設、企業社會責任會計信息披露模式的合理選擇,推動了企業社會責任會計信息披露的準確性、全面性及規范性,在環境保護的背景下更好的塑造了企業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