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倩倩 中國人民大學
前言:2008年,我國國資委明確提出企業應以強化財務集中管理來提高運營效益。而通過計算機信息技術的應用,可以將通用、重復的財務流程有機整合,實現財務信息集中處理與管控。近年來我國企業特別是大型企業集團嘗試建立了基礎的財務集中核算體系,為下級單位提供了系統、規范、專業的會計信息服務。但是,在財務集中核算體系運行過程中仍然存在一些問題,需要進行進一步優化分析。
企業財務會計集中核算摒除了以往企業各自為政的模塊化管理模式,而是針對現有不規范業務流程進行專業管控。通過一級核算集中管控,可以在企業內部制定系統的財務數據核算規范,避免部分違規人員隨意控制、處置會計信息,保障企業所有者權益的合法維護。
在企業財務會計集中核算體系運行過程中,以往流散在企業各個分子公司業務單元的財務會計核算工作統一集中在企業財務部門。這種情況下,企業可以組織專門人員進行財務核算,并適當簡化以往財務會計核算崗位,可有效減少機構、人員維持資金損耗。
企業財務會計集中核算體系的運行,可進一步提高企業資金利用效率。這主要是由于在企業財務會計集中管控模式下,企業可以根據具體業務情況,有選擇的進行款項支出,避免資金冗余閑置,保證企業內部資金利用效率。
企業財務會計集中核算可通過統一管理的方式,進一步強化企業會計監督作用。并對企業內部財務會計崗位人員進行有效的約束,從而保障企業財務會計信息的完整、準確、合法、真實性。
企業財務會計集中核算模式的應用,主要是為了降低企業財務會計工作人員工作負擔。但是在實際財務會計集中核算管理過程中,財務會計工作人員需要消耗大量的精力用于對單據進行檢查補充,還要承擔票據掃面、票據稽查、預算執行、資金管理、報表填報等工作,整體工作負擔依然較大。
一方面,在單據處理鏈運行過程中,由于整體單據處理流程較長,導致每月底財務會計集中核算人員需要通宵加班,而每月初報賬單數量在總報賬數量的4.5%以下。過度失衡的單據處理鏈,導致月末財務會計處理質量風險較大;另一方面,當前企業單據財務處理階段,預算項目選擇不當、報賬管控標準不統一、發票等原始票據不規范、票據紙質與影像不對應等情況時常發生。
在企業財務會計集中核算體系運行過程中,由于缺乏完善的數據信息查詢、共享報賬IT等配套服務。再加上財務會計人員長期高負荷工作導致高價值財務管理活動無法開展,最終致使整體信息共享服務實效性較差,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企業經營業務的快速發展壯大[1]。
在企業財務會計集中核算作業開展過程中,整體集中核算工作并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如在企業財務會計集中核算體系中,仍然存在大量的應付賬款、應收賬款,甚至存在三年以上的預付款項。且在建筑企業財務集中核算中,部分在建工程項目存在已決算且交付資金施工重復分攤的情況。利息費、稅務費用、建筑管理費用的重復分攤,對后期工程財務核算造成了不利的影響。同時由于在建工程沒有及時進行決算轉固、調賬,導致在建工程決算長期掛賬問題大面積存在,最終影響了業務數據與財務信息的有效對接。
一方面,為了降低企業財務會計工作人員工作壓力,企業可將內部財務會計集中核算體系中低層次或者簡單、繁雜的工作進行外包處理。即將部分財務數據核算或單據掃描工作外包給其他專業財務處理機構,降低二級財務核算工作人員負擔。促使二級財務核算工作人員將充足的精力放在管控關鍵財務集中核算風險等高層次的財務業務活動,為提高財務會計核算的準確性和真實性提供依據。
另一方面,在企業財務會計集中核算體系運行過程中,基于企業財務會計集中核算系統性特點,在實際組織體系設置過程中也需要為其配置對應的管理流程。即在財務會計集中組織體系設置過程中,首先企業可針對稽查會計崗位、工作服務職責及職能特點,進一步優化票據掃描傳遞方式。結合地方級下屬財務共享中心內部科室資料室的設置,優化各級財務會計集中核算處理要素,進一步簡化電子紙質審批流程。同時對于風險因素較大的模塊設置風險管控節點,并要求對應科室崗位人員強化對審批票據傳輸效率、流轉時效控制力度,避免不良風險管控因素對企業財務會計集中核算整體流程的不利影響。
此外,企業財務會計集中核算管理模式具有開放性,為了避免人為因素對財務會計信息核算真實完整性的不利影響,企業可利用網絡信息技術,進一步完善財務會計集中核算過渡銜接工序[2]。同時結合《會計法》、《企業會計制度》等相關文件的要求,摒除以往以企業為核算主體的管理思想,而是將成本核算中心作為管理主體,在財務集中核算管理機制的基礎上,不斷累積工作經驗,逐步推進企業集中財務核算網絡化進程,以便最大限度提高企業管理效益。
首先針對各個層級及不同類別企業在文化、內部管理、會計核算流程等方面的差異,在單據處理過程中,企業可根據自身習慣整合各層次財務信息數據,制定完善的財務集中核算單據處理政策。
其次,依據前期財務處理要求,相關企業可制定賬套與主數據管理規范,并從時限管理、權限管理、標準化管理、流程管理、質量標準掃描等方面,制定完善的配套服務規范。同時依據項目創新細分單元原則,即WBS原則,進行項目核算單據處理維度的進一步細化分配,保證單據處理工作正常開展。
再次,依據以往企業財務處理經驗,企業主管人員可主動與專業人員溝通,制定系統的會計管理規范。通過統計各單位會計科目的使用情況、收集原始資料規范手冊、分析各單位憑證等工作的有機整合,可為企業財務會計集中核算流程的重新制定提供依據。
最后,為了進一步提高單據處理效率,可適當簡化單據處理工作規程。如在企業薪資發放階段,以往財務處理階段需要對每一個下屬科室或公司開具轉賬票據,并由各單位自行發放,整體票據處理工作量較大。針對上述情況,結合財務會計集中核算特點,企業可協同金融機構,采用聯網薪資結算模式,對企業下屬機構每個崗位人員進行統一編號,并為其配置統一的銀行卡,通過銀行卡直接劃撥到個體賬戶。在賬務處理階段,財務人員可直接依據銀行支付清單進行賬戶核算。通過財務核算手續的簡化,可有效提高財務會計集中核算工作效率。同時,企業應加大對現有債務或債權清理的重視,根據現階段財務會計集中核算數據,及時進行債務清理,避免賬務長期掛賬導致的壞賬問題。
首先,依據財務會計集中核算工作要求,企業管理人員可綜合考慮財務管理、成本管理、資金管理、預算管理等工作特點,制定完善的配套工作制度,如《財務管理制度細則》、《成本管理辦法》、《資金管理細則》等。在相關規定中需要對財務集中核算模式下的企業下屬機構成本費用財務處理、銀行賬戶開設、資金收入、款項支付等操作流程、操作規范進行統一修訂。
其次,特別對有多種經營業務的大型企業集團,各種生產經濟業務繁多,企業財務會計人員很難了解并掌握所有生產經營活動的核算規范,需要分別對各種經營活動單元制定配套的核算規范,同時設置對應的內部操作程序。如《勞務分包核算業務規范》、《拌合站核算規范》、《存貨、設備物資集中核算規范》、《物資銷售核算規范》等,通過對各種專業經營活動單元配套核算規范的制定,可保證企業各項財務業務管理工作順利開展。
最后,為了保證財務會計集中管控配套機制的準確性,企業管理人員可協同原料采購、設備供應及業務營銷機構,依據現有標準及合同要求,制定統一的物資出入庫、結算標準、稅費支出及核算標準。
在企業財務會計集中核算體系運行過程中,財務會計集中核算處理團隊是財務會計集中核算工作效率的主要影響因素[3]。因此,在企業內部團隊建設過程中,企業首先應將財務會計集中核算團隊建設作為要點。
其次,依據企業會計集中核算的特點與要求,加強對財務會計崗位人員業務知識、預算、營銷管理、風險管理、業務流程管理、績效考核等綜合知識的定期培訓與考核,為保障企業財務集中核算工作的持續穩定運行提供專業人才和充足的人力資源支持。
最后,由于財務會計集中核算要求會計人員對各個下屬機構薪資、成本、工程業務進行管理監督,對財務會計崗位人員綜合素質具有較高的要求。因此,依據企業業務經營活動分析、診斷要求,企業可定期組織財務會計崗位人員進入下屬機構進行考察,并要求相關人員進行ERP前期準備方案設置。通過前瞻性計劃的設置,結合事中控制,可有效保障企業內部財務信息共享的安全穩定性。
結束語:綜上所述,企業財務會計核算具有管理模塊多、管理鏈條長的特點。因此針對企業財務會計集中核算現有問題,企業管理人員應加強對內部財務會計核算監督管理,制定標準操作流程及配套機制。結合專業財務管理團隊建設,保證企業財務會計集中核算實際價值的充分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