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天馳 南京大學
職工,作為企業人力資本的最主要組成部分,其健康的身體和心理狀態已成為制約企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因素,也成為衡量企業管理能力水平的不可忽視的一方面。
據不完全統計,我國職業病發病構成中,塵肺占71%,列居第一,急性中毒和慢性中毒列居第二和第三。而在病例數居前三的行業依次是煤炭、有色金屬和建材行業。在我國企業中,職業病的危害在中小企業中反映突出,尤其一些個體私營企業,作業環境惡劣,一旦有職業病先兆,就會被解雇,大量職業病患者流入社會,成為嚴重的社會問題[1]。
隨著現代化普及,工作節奏不斷加快,人們漸漸發現,職業病已經不僅僅局限于《職業病防治法》,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定義,“健康是生理、心理與社會適應的完好狀態,而不僅僅是沒有疾病或虛弱的狀態”[2]?!皝喗】怠?、“空調病”、“過勞死”等辦公室職業病,“職業倦怠”等心理疾病同樣也成為企業員工健康狀態的“隱性殺手”,隱性職業病必須引起企業管理者的重視。
健康,是指人身體上沒有疾病,在心理上也保持一種完好的狀態。安全,是指在勞動生產過程中,努力改善勞動條件、克服不安全因素,使勞動生產在保證勞動者健康、企業財產不受損失、人民生命安全的前提下順利進行。環境,是指與人類密切相關的、影響人類生活和生產活動的各種自然力量或作用的總和[3]。
由此可見,健康,環境,安全三者之間是一個相互聯系又相互影響的有機體。企業只有處理好三者關系,才能更好地促進管理的效果,將保護職工的健康落到實處。
“兩張皮”在企業的管理工作中是用來比喻管理體系文件和實際運行脫節的情況[4]。產生“兩張皮”現象的原因具體為:1.很多領導和基層員工在推行體系的重要性認識上都存在問題,絕大多數人在思想和行動上仍然習慣于按舊的模式,憑老經驗辦事。2.在體系實施的過程中,很多組織引進大量各種管理體系或模式,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財力進行認證工作,但企業是否能真正從中收獲,投入和產出是否經濟,是否具備推行的條件,都缺乏系統和科學的論證和總結。3.企業在實施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時,沒能遵從系統工程的原理,從風險識別開始,形成系統的管理。風險的識別需要全員參與,而職工參與的過程,也是一個心理承諾的過程,有助于后續制定的各項防范措施的落實[5]。
企業要健康快速發展,必須做好人力資源管理,意識到“環境、安全、健康”是一個有機的整體。實施戰略人力資源管理,有利于企業領導和管理層從積極的角度改變職工健康的意識問題,避免不惜以犧牲勞動者健康為代價追求高額利潤急功近利的短期行為。
近年來,一些學者提出企業管理能力可劃分為“潛在能力”和“實現能力”?!皾撛谀芰Α比Q于企業是否具有足夠的專業知識和相關知識比例是否合理?!艾F實能力”是表現出的能力,通過企業當前的管理活動表現出來,取決于所積累的知識是否能得到有效應用。通過組織學習健康知識,使知識在企業內部積累和耦合,使企業潛在能力得以積累和提高,經過健康知識的宣傳和共享,改變企業和員工對導致職業病發生的情景理解,進而改變各級人員行為,并在實踐過程中實現知識的耦合,最終提升企業職工整體的健康管理能力。
可以通過以下具體方式提高企業健康管理能力:1.企業管理者在建立健康管理體系時,可先建立一個適合自己實際水平的體系,讓健康管理體系先運轉起來。一定時期后,職工在實踐中體會到此體系的優點和科學性,逐步接納這套體系。2.通過防治職業病知識的積累和耦合,使企業領導和員工意識到,職業危害是一個慢性積累的過程,克服重“工傷” 而輕“軟傷害”的舊的思想觀念,堅持“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的方針。3.通過結合本單位工藝流程、操作規程,管理規定等知識的積累和耦合,使員工認識到身邊的職業危害,認識到自己可能會患的職業病及不良作業方式和生活方式對健康的影響,積極主動預防職業危害因素對人體的傷害,拒絕無防護措施的有害作業。
職工健康是影響企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支柱,很多企業為解決職工的健康問題建立了健康管理體系。企業在實施中遇到的問題,可歸納成兩點,即企業在健康、安全和環境三者關系處理上的問題,和企業在引進和實施健康管理體制中出現“兩張皮”現象的問題。想要提高企業管理能力,可以通過將職工健康管理上升到戰略高度,以及通過相關知識的積累和耦合,實現企業潛在能力到現實能力的轉化,將提升企業的軟實力、核心競爭力與落實職工的健康權益有機地結合起來,從而更好地保護企業職工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