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瓔珊 威海市文登區人力資源公共服務中心
調查的100家規模企業中,共計缺各類專業人才1130人。
按行業分。制造業,需求767人;住宿餐飲行業,需求118人;批發零售行業,需求81人;建筑行業,需求40人;教育行業,需求25人;其他各類行業,需求99人。
從調查總體情況看,我區企業生產經營情況基本正常,職工隊伍相對穩定,企業仍有需求,一定程度說明了企業在當前經濟下地壓力增大的狀況下,能夠保持常態發展。
1.“訂單節奏變亂”導致企業用工兩難。今年來,由于國內外形勢影響,“用工難”已經不是一個罕見現象。但讓一些企業感到奇怪的是,盡管今年以來企業接受的海外訂單量并沒有增加,甚至還有所下滑,而企業缺工的局面并沒有改善,這和以往訂單多才用工緊張、訂單少用工則少的情況形成了鮮明對比。“干了10年的企業人力資源經理,現在是最迷茫的時候。”萬得集團人力資源部部長李君說。作為一家用工人數超過2000人的勞動密集型企業,他現在面臨的是淡旺季都缺人的窘境,究其原因,他認為和“訂單節奏完全變亂”有直接關系。“以往歐美經濟正常的時候,市場態勢是制造和銷售雙方都可以預測的,因此用工淡旺季分明,企業也可以適應、調整,用工短缺只是暫時現象;但今年以來,國際訂單不斷變短、變急,有德國企業還向我們下過幾百件產品的訂單。這種情況下,企業根本養不住人,結果就造成了企業用工兩難的常態問題。”李君說。
2.歲末年初,員工流動率高成為困擾企業的又一大難題。“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每到年初,各行業的員工跳槽、另覓高就的現象十分普遍。元旦過后,企業為儲備春節后的用工人員一般都需要進行補充式的招聘。此等招聘形式,造成企業用工的短期性和隨意性,從而忽視用工的計劃性,不注意員工培訓和資源儲備,不切實際地一味使用熟練工人。這種不合理用工的現象,不僅限制了大部分求職者的就業,而且造成了勞動力資源的嚴重浪費。而且我區部分企業在人力資源管理上較為薄弱也是造成“用工難”的原因。究其原因,主要是企業管理水平低下,沒有進行資源的優化。
3.技術人才供求失衡導致就業結構性矛盾加劇。調查中發現,企業對技術、高級技術等技術性人才的需求缺口較大,幾乎所有行業的熟練技工、高級技工都處于供不應求的狀態。主要原因是受傳統思想的影響,“寧上三流高校、不讀職業技校”的現象十分普遍,而目前普通高校的部分專業和課程設置以及人才培養模式還未能完全與市場需求相銜接。大部分高校畢業生一般不愿從事艱苦行業或到基層一線工作,企業一線技工、熟練技工大量短缺。
從調查的整體情況來看,企業用工缺口的減少說明經濟下行壓力仍將長期存在,對經濟社會的發展造成不良的影響不能在短時間內消除。因此,我們采取預警機制,將用工缺口在50人以上的用人單位納入重點企業監測名單,從以下三方面入手,應對春節前后的用工形勢。
1.面覆蓋,點擊破,堵好缺口。面覆蓋。針對當前企業存在用工缺口問題,利用春季外來農民工尋求崗位、新成長勞動力求職的有利時機,借助開展的“春風行動、就業援助”等一系列大型活動,召集用工企業積極參與,利用好人力資源市場這一平臺,大范圍地解決企業的用工問題。點擊破。在春季系列大型活動結束后,對于個別企業仍存在用工缺口問題,實施有針對性的措施加以解決。一是對需要引進外來勞動力的將組織企業到西部勞務合作基礎舉辦推介活動,加強合作與交流,適時引進。二是引導企業利用春節農民工返鄉的有利時機,現身說法,推介企業,開展“以工招工”“以老帶新”。三是及時幫助企業查找缺工原因,規范企業用工行為,改善用工環境,把招進的人留住。
2.強監測,重跟蹤,當好保姆。企業用工數量的減少,從表面來看企業生產經營穩定,但也隱藏著不可預知和不能確定因素。因此,要加強失業動態監測工作,在不同行業、不同領域,增加監測點,縮短監測周期,讓每個基層保障所承擔本鎮、本轄區內的動態監測工作,進一步擴大監測的覆蓋面。在此基礎上建立失業預警和用工事態跟蹤機制。發現企業裁員動向應提前介入、及時應對,盡可能保持職工隊伍的穩定;如遇企業用工缺口增大,應及時實地了解情況,與用工企業共商解決辦法,制訂措施。特別是對新引進、新投產的項目時時跟進,提供保姆式服務,直至項目投產正常運營。
3.架橋梁,轉觀念,用好媒體。充分利用人力資源市場溝通供求雙方的橋梁和紐帶作用,每周定期舉辦招聘活動,發布用工求職信息,并通過電臺、電視臺、報紙以及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門戶網站及各鄉鎮基層平臺、社區服務站工作平臺向全社會發布。積極發揮新聞媒體的輿論引導作用,讓廣大求職者轉變擇業觀念,正確面對和盡快適應市場就業創業的大趨勢、大方向,著力宣傳創業典型,推介創業項目、創業經驗,鼓勵更多人自謀職業、自立創業和靈活就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