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 翊
(江蘇財經職業技術學院,江蘇 淮安 223003)
存款保險制度按照構成模式、運作機理和賠償標準的不同來劃分,可以分為兩類,即隱性存款保險制度與顯性存款保險制度。
隱性存款保險制度指的是國家通過其自身信用而不是經由相應法律的規定來為商業銀行的經營運作擔保,當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經營與資金運作出現問題時,政府會利用中央財政為其解決。這一制度在給政府帶來大量救助負擔的同時,也會引發商業銀行的道德風險,破壞了銀行業正常的競爭關系。
而顯性存款保險制度則相對規范,它指的是國家以法律規定的方式建立保險機構,投保人即符合要求的存款性金融機構,在吸收存款之后,必須按照相應的比例向保險機構交納保險費,以此充當存款保險準備金。當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經營與資金運作出現嚴重問題乃至宣告破產倒閉時,存款保險機構會保障銀行的債權人,特別是中小存款人的利益,對于其存入資金予以相應的賠償。
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內,對于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因經營不力造成的資金問題、壞賬問題,乃至面臨破產退出的時候,我國政府一直或主動或被動地推行著隱性存款保險制度。國家以中央財政資金或中央銀行貸款來為存款人存入銀行的資金給予全額的保護,以維護存款人的利益。然而,伴隨著互聯網金融的興起,以及各類中小型銀行的陸續設立,再一成不變地推行隱性存款保險制度,既對政府來說是一種沉重的救濟負擔,更會破壞銀行間的正常發展與競爭關系。所以,經過對存款保險制度長期的研究與探索,我國自2015年5月1日開始正式推行《存款保險條例》,它代表著我國的存款保險制度由隱性轉為顯性。這一制度的確立將有助于提升我國金融系統的穩定性,進一步完善銀行業的制度環境,以保障其持續健康穩定的發展。
存款保險制度實施以后,存款人認為其存款已經進行了投保,一旦銀行出現資金問題破產倒閉,存款保險機構也會對其存款予以補償。因此,在利益驅動下,存款人對銀行風險的甄別能力會減弱,不關心存款銀行經營狀況,而只關心其能否可以給予自己較高的存款利率。甚至為了獲得可觀的利息回報,即使明知銀行已經產生風險,卻仍然將資金存入或不及時支取,從而極大地激發了銀行進行高風險投資行為,從而降低了對銀行的約束水平。
在存款保險制度下,作為保險合約其中一方的投保銀行,是最易產生道德風險問題的。存款保險制度推行以來,投保銀行道德風險一方面表現在因存款人減弱了對存入資金安全性的重視,在一定程度上放松了對存款銀行的風險監管,致使銀行選擇高風險的運營策略以收獲更大的利潤。另一方面,投保銀行認為其一旦產生資金問題甚至面臨破產倒閉時,存款保險機構會施以援手,幫助其賠償損失,從而刺激了投保銀行為追求利潤最大化進行有高額回報的高風險項目投資,即便出現風險也可以轉嫁給存款保險機構,這樣下去銀行經營風險不斷累積,金融系統充斥不穩定因素。
實施存款保險制度的初衷,是當銀行發生破產退出時,由存款保險機構對于存款人的資金損失予以適當的賠償,從而在一定程度上維護存款人的利益。而實際情況則是,存款保險機構對于保障其自身利益更為重視。假如投保銀行出現危機,存款保險機構認為其能自行解決,同時也會省去相應的救助資金,那么存款保險機構就會出于自身利益考慮延緩對問題銀行的處置,即對那些已經產生風險問題的銀行進行處置時,不夠積極主動,當這些銀行一旦不具備足夠的支付能力而產生問題時,損害的不只是存款人的財產利益,也會對整體金融市場造成沖擊。
金融監管當局本身也具有一些道德風險問題,存款保險制度的實施,一定程度上減少了銀行產生擠兌風險的概率,金融監管當局認為整個銀行體系發生系統性危機的可能性減小,一旦發生風險,金融監管部門可能會把風險轉嫁給存款保險機構,結果降低了金融監管機構的總體監管水平和對系統性風險的敏感度,造成監管松弛現象。
為了防止大型銀行破產倒閉對經濟的整體沖擊,當其出現經營及資金問題時,當前大多數國家通行的辦法是利用注資及流動性供給來進行救助。因此,與小型銀行不同,大型銀行的存款獲取比較簡單,但道德風險卻愈加嚴重。對于大型銀行,應該轉變以往其“大而不倒”的潛在意識,增強存款人的風險認知能力,提升對銀行經營運作的監督監管水平,及時了解銀行的經營狀況,以此提升存款人對事關自身利益的存款銀行的約束與監督的能力。
在完善信息披露機制方面,在包含財務報告、報告附注以及補充報告等傳統信息以外,還可以擴展信息披露的范疇,確保信息披露的覆蓋性,如包括一些便于存款人了解銀行資金及經營運作的信息等。同時優化信息披露的方式,借鑒國外的先進方法,提升技術水平,創建并利用數字化系統來進行信息披露,杜絕虛假信息,保證信息披露的及時性、完整性。這樣,金融監管機構不僅能夠實時了解投保銀行的經營行為,更可以對投保銀行的錯誤決策進行及時的監督和制止。
存款保險機構應當及時預估各類隱藏風險并積極采取措施,提升問題處理的效果與質量,同時還應積極履行勤勉義務,強化法律責任,在法制層面消除因“寬容監管”而導致的道德風險,問題一旦出現,則必定嚴懲。另一方面,對于當前的存款保險制度體系要不斷進行細化和完善,要制定相關條例和實施細則,全面規范金融監管機構、存款保險機構、投保銀行以及存款人的各類行為,杜絕道德風險的產生,以確保存款保險制度在全國范圍內更有效的推廣和實行。
眾所周知,銀行的持續經營與穩定發展,離不開金融三大安全網的保障。第一道安全網是金融監管機構,應當對金融機構的準入、業務操作規程以及風險防范能力做出明確細致的規定和執行標準,同時采取監管措施,以保障金融體系的制度化和規范化,從而有利于存款保險機構更好地進行監督管理;第二道安全網則是中央銀行作為最終貸款人的制度,中央銀行可以在商業銀行等存款類金融機構出現問題時提供貸款,及時援助,幫助商業銀行渡過危機;第三道安全網則是存款保險制度,當存款金融機構的經營與資金風險不可避免及控制時,存款保險機構會對問題銀行及時處置,將其經營不善所引起的風險降到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