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春
摘要:小學生是祖國的未來,他們的健康與國家的興亡密切相關。近年來,我國小學生體質持續下降已引起國內公眾普遍關注體育的人,作為主要的學習場所和生活場所,學校擔負著提高學生的素質不可磨滅的責任。要想切實提高學生體質,除了父母鼓勵學生多運動以外,還需要學校來進行引導,而在這當中體育課堂教學擔負著最主要的責任。
關鍵詞:體質;小學生;教學策略
一、研究背景
隨著時代的發展,社會觀念的進步,人們越來越重視健康問題。對于每一個民眾來說,有一個健康、強壯的體魄都是重要目標,也是人們從事任何其它工作的前提。小學生是祖國的未來,是實現社會富強和民族振興的主力軍。少年強則中國強,對于小學生來說,在身體發育的關鍵時期,保持身體素質和心理發育是非常重要的。
近年來,盡管居民的生活水平有了明顯的提高,社會與家庭對兒童的身心發展也更加關注,但很多家長實際上選擇了給小學生報了許多培訓班、輔導班、美術課、樂器課。對兒童藝術能力和文化課成績太多強調,忽略了兒童健身體育的重要性,增強體質的任務全部落到了體育課上。這導致在身體素質學生存在不小的短板,在學校的運動會,一些學生表現出更明顯的體質較差,身體素質低,近些年來時常發生的學生在跑步或者劇烈活動后昏厥的現象和此有很大關系。因此,在目前的小學教育教學中,應注意對學生身體素質的提高,確保每一個學生都能夠強健體魄,茁壯成長。
二、學校教育提高學生體質的意義
在全國學生體質健康水平持續下降的背景下,想要解決這一問題,促進學生身體健康,增強學生體質水平是學校體育工作的核心,因此學校要充分了解、掌握學生的身體情況,為他們的體質虛弱的原因進行科學、認真的分析。學校也要積極探索體育教學的管理模式,對提高這一課題不斷地進行實踐與探索。
具體可以從這兩點入手:一方面是加強體育課堂教學的管理,探索更加先進的體育的理論方法和實踐手段;另一方面要在學生群體中開展“陽光體育”活動,保障學生的鍛煉時間,如每天一小時或者每周十小時。學校加強對學生體質提升的重視不僅能提高學生的身體健康水平,而且可以建立終身體育意識,也培養他們的體育鍛煉習慣具有重要的意義。實現學生體質健康水平與學校體育管理模式的實踐與探索的融合,不僅可以探索提高學生體質健康的途徑,提高體育教學質量和保障學生健康,而且可以創建一個高效實用的課堂,滿足學生體質健康發展的需要,引導廣大教育工作者積極參與探索和實施。從而為學生參與體育鍛煉創造氛圍,最終讓學生愛上體育學習。
三、提升學生體質的有效途徑
(一)科學進行基礎性力量訓練
力量水平是體質最直觀的表現,也是良好的身體素質的重要指標,加強對小學體育教育的是注重學生體質提高的重要途徑和方法之一,科學進行基礎性力量訓練,對小學生的發展有著重要作用,具體實施時要注意以下幾點。首先,體育教師要對課堂體育健身進行調查與分析,了解學生們身體的基本情況,然后制定有針對性的身體訓練方法。如果老師沒有進行訓練強度的一個初步的了解,很可能把握不好訓練的強度,損害學生的身體。其次是小學生尚處于體育發展的初始階段,力量訓練需要遵循強度小、頻率高的特點,不能一下子用力過猛,否則很容易的肌肉組織損傷,挫傷訓練積極性。
在體育課程標準中,有對學生進行球類訓練的要求。以籃球教學為例,可以事先組織學生折返跑的訓練,藉此訓練學生的爆發力和耐力,進一步地進行定點投籃訓練,在滿足學生興趣的同時加強上肢力量鍛煉,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當學生們的爆發力和體能有一定的提高之后,可以進行長距離有氧跑訓練,最后再進行對抗訓練。
(二)適當開展變速變向訓練
變速變向運動能力培養是提高小學生身體素質的重要途徑小學。體育教學中,變速運動與變向運動能有效地刺激小學生的運動興奮神經,提高各項器官反映速度,有效地改善小學生體質。但在當前課堂實踐中,這些訓練還是嚴重不足的,嚴重制約著學生整體身體素質的提高。
以足球課程教學為例,教師在有球訓練中可以穿插變速變向訓練,如折返跑、變速跑、標點訓練等。在進行這些項目的過程中,一方面要注重對學生的呼吸、心率和肌肉運動能力進行訓練,提高小學生身體調節意識;另一方面,在訓練結束前,可以進行高速訓練,以鞏固教學效果。
(三)保障安全的前提下激發興趣
體育教師在安排運動技能時,應以安全教學為基本前提,在訓練過程中應根據每一個學生的生理能力的實際變化規律確定體育課的運動強度,同時在體育課中多加觀察,通過客觀觀察與學生的主觀感受結合形成反饋指導之后的學習。教師可以了解哪些學生可以應對更強的運動負荷,哪些又不能承受,從而做出個性化的要求,既讓體育活動在學生承受范圍中進行,又不失去其應有的樂趣。
例如在體操訓練當中,講到前滾翻這一動作的時候,教師應當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來安排教學。本課的教學目標是讓學生掌握前滾翻的技巧,教學重點是提高學生身體的平衡,提高學生的跳躍能力。但由于一些學生本身體質較弱或者膽子不大,他們認為這些動作對自己來說太難或者太危險。此時,體育教師不應強迫每一個同學必須完成這一動作訓練,而是依據教學重點,適當降低危險性或者難度,要為他們安排不同的訓練任務。如果體育教師盲目地強迫學生完成一定的動作訓練,許多學生就會害怕體育課,對體育課失去興趣。
(四)明確將增強體質納入教學目標
體育教學的主要目的是保證學生健康成長,增強學生體質,促進學生道德、智力和審美等全方位的發展。增強小學生體質要求教師將其納入教學目標,按照教學目標貫徹落實教學計劃,避免過多的“自由活動”敷衍了事。而對于學校方面,在將提高學生體質納入教學目標與考評體系之后,可以增加體育課次數、課間活動時間來促進學生鍛煉,也可以通過體測、比賽等活動來激發學生的鍛煉興趣。
以“韻律與節奏”這一課程為例,課前,教師應明確教學目標,即掌握方法有節奏的活動和采取各種姿勢,然后教師展示的方式,分解和完整的動作,然后讓學生分組練習,在學生練習的過程中,老師走到每個組是否這些學生的動作是標準的,如果你發現個別學生沒有標準的動作,然后老師應給予適當的指導。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重對每個動作要領的講解,從而使學生在實踐中能夠有明確的參照進行實踐。
(五)提高教師自身知識水平
作為體育教師,我們必須首先做好學生。一方面是說體育教師要融入學生群體,更加深入地了解學生,了解學生們對體育技戰術知識、對體育課的看法、自身身體狀況,從而實現差異化對待。另一方面是說體育教師應認真學習教材,確立科學的教學目標,分清教學重點、教學難點,順利完成教學任務。課程結束后,體育教師應在反思課堂上存在的問題以及應對辦法,不斷積累經驗,為今后的教學打下堅實的基礎
比如:在進行仰臥起坐教學的時候,教師應當在授課之前即備課階段明確這一課程的教學重點以及教學難點。在貫徹落實本科的教學目的即鍛煉學生的肌肉強度和耐力的同時,也要對學生的意志品質進行磨練,在進行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自覺地進行體育鍛煉,課后,體育教師要反映出本課出現的問題,分析這些問題的原因,并避免在今后的教學中出現類似的問題。
四、結束語
由于條件的限制以及文化課的壓力,當前許多小學都忽視了對學生體質的培養,有的小學并不重視對學生體質狀況的了解,體育課也只是讓學生自由活動或者進行簡單的跑步訓練。要全面實現《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的要求,就必須加強體質訓練工作,不斷提高小學生身體素質,保障健康體魄,從而實現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江芳.小學體育課堂提高學生體能素質的有效訓練途徑[J].新課程研究(下旬刊),2017(11):63-64.
[2]張艷茹.加強學生主體性身體素質訓練在教學中的意義[J].新絲路(下旬),2016(1):107-107.
[3]朱慶華.在身體素質訓練中如何發揮學生主體性[J].江西教育,2016(27).
[4]陳曦.處方教學對學生體質健康干預的對比實證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