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西部少數民族自新中國成立之日起就是國家的重點扶持對象,西部少數民族相對比較貧困,而且地區經濟發展不均勻。在黨和政府承諾要在2020年前實現全面脫貧時,西部少數民族的經濟發展成為其中很重要的一環。要帶動西部區域經濟的發展,發展西部少數民族的中小企業成為重中之重。而融資是一個企業持續發展的重要條件,很有研究的必要。
關鍵詞:西部少數民族;融資;引導
1 西部少數民族地區中小企業融資現狀和原因
1.1銀行貸款成為外部融資的主要渠道,但貸款困難
一方面,中小企業收到企業規模的限制,無法通過公開募股籌資。而且其資產雖然多,但是其負債率較高,導致企業很難從銀行貸到款;另一方面,由于中小企業缺乏銀行想要的抵押物,導致企業能貸到的款項較少。總之,中小企業抵抗市場風險的能力較弱,很難找到合適的擔保人。
1.2內部融資占比例高,但規模小
中小企業內部融資的大小取決于企業的利潤水平,凈資產規模和投資者預期等因素。由于西部的少數民族地區的經濟發展落后,企業總體規模落后,經濟效益較差,盈余較小,內部融資能力不足,不能滿足企業的融資需求。
1.3民間借貸成為其主要輔助的融資渠道,但是利息負擔大
由于其他渠道的限制,中小企業不得不將眼光投向親戚朋友以及其他民間組織,由于關系網資金受限,企業只能求助于民間借貸渠道,對于本身發展困難的中小企業,高利息的負擔無異于雪上加霜。
2 對于西部少數民族地區中小企業融資的對策及展望
2.1加強政府對西部中小企業的扶持
政府頒布政策讓四大商業銀行執行主要針對西部中小銀行的貸款的政策。這樣有利于簡化中小企業的審批程序,也有利于中小企業更好地貸到款項。
1.四大行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提出相應的抵押擔保措施,當然政府也應該為中小企業貸款提供一定比例的擔保證明。2.四大行也可以利用長期合作的關系來控制中小企業盡可能不違約,利用長期的借貸關系有利于中小企業維護自己的信譽和形象。3.四大行之所以限制給中小企業貸款的重要原因是成本高,所以政府可以對四大行進行補貼或者直接為中小企業發放津貼彌補資金不足的問題。成本主要包括中小企業的違約風險,單筆貸款交易的成本和貸款后的管理成本。
2.2提高內部融資的資金使用效率
中小企業本身內部融資所占比例較小,且利用效率低下,使用不合理。首先應該建立完善的財務分析管理機制,這樣可以有效的預測分析企業的發展方向有效的提高企業資金的使用效率;其次加強對各部門的監管,提高每個生產銷售環節的資金使用情況,從而加強了內部融資資金的使用效率,減輕了外部融資壓力。
2.3建立健全相關法律和法規,引導規范少數民族地區的民間融資
1.建議國家立法部門盡快出臺《放貸人條例》,從法律上明確放貸人主體資格、業務范圍、資金來源、放貸利率上限等方面的內容,明確界定高利貸、非法集資、非法吸收公眾存款和正常民間融資的界限,賦予民間融資合法的法律地位。同時,可對穆斯林地區民間融資給予特殊考慮,如對零利率的民間借貸給予免費登記和免稅的優惠措施,對低于國家基準利率的民間借貸在登記和納稅時給予減免一半費用的扶持政策等。
2.民間融資的區域性特征,對民間融資的規范發展應按照經濟發展程度分別對待,區別發展。對于經濟欠發達的西部少數民族地區,如臨夏州等伊斯蘭地區,民間融資交易規模較小,參加者相對分散等特點。民間融資應該以發展合作金融和小額信貸為主,鼓勵民間合作金融機構或民間小額信貸公司的發展。如可在臨夏州等穆斯林聚居區充分發揮伊斯蘭文化強調的“義利并重”的特性,引導穆斯林企業和個人組建具有資金“援助”性質的小額貸款公司,以低利率的特性開展業務。
3.發揮區域民族文化特長,增強民間融資的互助特性。伊斯蘭文化對伊斯蘭地區民間融資的發展發揮了一定程度的促進作用,特別是在規范借貸者的誠信意識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在新形勢下規范發展伊斯蘭地區的民間融資,要充分發揮伊斯蘭文化中對民間融資發展具有積極促進作用的文化精髓,激發伊斯蘭文化中的經濟倫理和誠信原則,促進伊斯蘭地區民間融資的規范發展。
4.積極探索研究,不斷創新融資工具。在國際伊斯蘭金融市場中較為流行的金融工具主要有:加價貿易或成本加費用銷售、租賃、利潤分享協議、股本參與、延期付款和延期交貨銷售等。西部少數民族地區的穆斯林民間借貸在吸收、消化這些金融工具后,因地制宜地推出了融資租賃、延期付款、出典等借貸方式,從金融產品創新方面拓寬了資金借貸的渠道。
2.4建立中小企業集群式產業發展,有利于更好更快更多的融資
1.所謂產業集群就是位于某地、在特定領域內獲得不同尋常的競爭勝利的重要集合。產業集群的專業化分工與柔性的生產組織方式可以更好地滿足市場需求。
產業集群增大了中小企業的守信度,降低了逃廢債務的可能性,從而消除了銀行由于企業信用方面的顧慮而引起的“恐貸”、“惜貸”心理。一方面,企業集群內的這些企業由于地域依附性和專業化分工協作,與一般游離的中小企業相比,具有較高的信用優勢,集群內部的生產服務配套條件好,專業化分工較強,企業所需的人才,信息和客戶在集群內部更容易獲得,而且集群內的市場規模大,專業化分工細,對中間產品和輔助產品的需求量大,因而市場機遇很多,有利于企業的發展,所以中小企業遷移的機會成本會很高。而且企業與銀行的合作是多次重復的,出于以后合作的考慮,企業也不愿意為一次貸款喪失信譽,另一方面,集群內各類企業聯系緊密,地理位置接近,企業之間信息是很對稱的。一旦某企業逃避銀行的債務,很快就會在集群內部傳開。維持信譽的重要性,使企業逃廢債務的可能性減少,因而降低了企業的放貸風險。
2.集群的發展為中小企業實行信用和擔保創造了組織條件,從而進一步提高了企業的信用水平,降低了銀行貸款的風險。目前,信用擔保體系尚不完善,中小企業很難獲得擔保機構的貸款擔保支持,從而加大了企業獲得貸款的難度。但是企業集群的發展為中小企業獲得集群內其他企業信用擔保,抵押擔保等擔保支持成為可能。因為很多地方的中小企業集群是在同姓,同鄉等基礎上互幫互助的分工網絡。所以中小企業集群的互識社會很容易產生鄉村信譽機制,為企業間相互提供貸款擔保創造了優越的地理和信任條件。
作者簡介:
鄭宇飛(1992—),男,漢族,山西朔州人,云南民族大學管理學院,2017級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會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