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浴美
企業用其資產償付短期債務與長期債務的能力,叫做償債能力。通常情況下,企業是否能夠健康可持續發展的關鍵在于企業擁有良好的獲利能力以及充足的現金維系企業營運。償債能力是反映企業財務狀況和經營能力的重要標志,它涉及企業的生存和發展,是構成企業財務分析的重要內容。企業的償債能力直接決定投資者的投資行為,亦直接影響企業盈利能力和競爭力。企業償債能力弱,將會直接影響投資者的信心和企業發展。因此,投資者不能只考慮盈利能力,也要考慮償債能力,如此才能保障收回資本和取得投資收益。
企業償債能力分析是企業管理者進行企業資金運作和投資者決策的重要依據,通過分析企業償債能力,能夠及早發現企業在經營管理活動過程中發生的問題和潛在風險,并及時采取有效措施化解,從而規避和降低企業經營風險,促進企業戰略目標的實現。
短期償債能力財務比率也被稱作流動性比率,它主要是用來說明企業短期負債的償債能力和短期財務風險水平,體現企業及時歸還日常到期債務的能力,是企業財務狀況好壞的重要標志之一,主要包括流動比率、速動比率和現金比率。
1.流動比率
流動比率=流動資產/流動負債。該指標反映企業能夠在短時間內轉變為現金的流動資產歸還到期流動負債的能力。流動比率越高,說明企業資產的變現能力越強,短期償債能力也越強;反之則越弱。過去,人們認為流動比率大于2比較合理,表示一半的流動資產在短期內變現就可以保證流動負債的償還;但現在隨著企業經營方式和金融環境的改變,該比率有著下降的趨勢。
流動比率越大,債權人的權益就越有保證,但從企業經營角度出發,流動比率過大通常意味著企業流動資產占用較多,可能是存貨積壓或應收賬款占比太多,這將影響企業的資金使用效率和獲利能力。因此,企業應盡可能將流動比率保持在既能保證及時償債也不至于形成貨幣資金閑置的合理水平。
2.速動比率
速動比率=速動資產/流動負債。速動比率與流動比率相比,能更精確地衡量企業歸還短期負債的能力。通常認為,速動比率為1較為適當。當速動比率小于1時,表明短期償債能力可能存在問題;當速動比率大于1時,表明企業由于持有過多的速動資產導致可能喪失一些獲利機會,所以速動比率既不能過高也不能過低。
3.現金比率
現金比率=(現金+有價證券)/流動負債,指有多少現金資產能夠作為每一元流動負債的償債保障。該指標反映企業的直接償付能力,但在通常狀況下,企業不需要擁有充足的歸還全部流動負債的貨幣資金和有價證券,否則意味著通過流動負債所籌集的資金沒有得到充分利用,造成資金浪費。
長期償債能力是指企業償付長期債務的能力,包括按期償付債務利息與本金。企業長期償債能力直接反映了企業的資本結構是否合理、企業未來還本付息能力和有無導致企業破產的財務風險,它既關系到投資者投入資金的安全,也反映公司營運能力和盈利能力的強弱,影響企業債權人、現有投資者和潛在投資者對企業未來發展的信心。其主要指標包括資產負債率、產權比率和利息保障倍數。
1.資產負債率
資產負債率=負債總額/資產總額,該指標是指企業資產總額中負債總額占比多少,該指標表明了企業債權人所提供的資產占企業全部資產的比重大小,以及債權人向企業提供信貸的風險水平,還說明企業借債經營的能力。資產負債率越低,企業償付債務的能力越有保障,當企業的資產負債率大于0.5時,債權人的利益可能失去保障,鑒于不同資產的變現能力差別很大,所以企業擁有的資產類型不同,其適合的資產負債率也不同,不可一概而論。
2.產權比率
產權比率=負債總額/所有者權益,表明每一元股東權益所借入的債務額。一般來說,產權比率可以評價股東所持股權是否過多,是否充分等情況,還可從側面反映出企業借款經營的水平。通常情況下,這個指標越高,表明償債能力越弱。總體而言,借來資本小于所有者權益會更好,但也不是絕對的,需要視具體情況而定。
3.利息保障倍數
利息償付倍數=(利潤總額+利息費用)/利息費用。該指標是評價企業歸還債務利息能力的指標。利息保障倍數反映了當期企業收益是所支付的債務利息的倍數,體現了債務政策的風險大小,如果企業能夠按期付息,則長期負債可以持續,舉借新債也會比較容易。通常,利息保障倍數大于5作為標準,該指標越大,利息支付越有保障。
影響企業償債能力的因素有很多,但歸結起來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營運能力主要指企業生產經營資金周轉速度的有關指標所反映出來的企業資金利用效率,它反映出企業管理人員運用資產、管理資金的能力。企業資產周轉速度越快,說明資金使用更充分、效率越高。當企業需要償還到期債務時,企業能夠及時將資金周轉出來,償還債務。
1.存貨周轉率對償債能力的影響
存貨周轉率=銷售收入/存貨
存貨在流動資產中被認為是變現能力最差、收益率最高的資產。企業主要用現金歸還債務,如果企業存貨的變現能力越差,則企業的短期償債能力也就越差。一般企業的存貨周轉率越高,說明企業存貨轉變為現金的能力越強。
速動比率可以分解成如下公式:
速動比率=(流動資產-預付賬款)/流動負債-(存貨/流動負債)
由此可見,(存貨/流動負債)計算出的數值越小則速動比率也就越大,而存貨周轉率影響其在流動資產的占比,所以存貨周轉率越大,存貨占比也就越小。存貨周轉率越大則(存貨/流動負債)的比值也就越小,速動比率也越大,短期償債能力也就越好。
2.應收賬款周轉率對償債能力的影響
應收賬款周轉率=銷售收入/應收賬款
企業只有把應收賬款轉化為現金,才能夠進行還債。應收賬款周轉率,表明企業應收賬款周轉的速度,一定時期內將應收帳款轉變為現金的平均次數。如果該指標越大,說明一定時期內企業將應收賬款轉變為現金的次數也多,也就表示應收賬款收回的速度越快,速度越快,則企業的應收賬款的壞賬損失少,反映資產流動快,償債能力強。
盈利能力是指企業獲取利潤的能力,企業的償債能力與盈利能力息息相關。債權人收回的本金和利息最終源于利潤,當企業處于成長期并且是屬于朝陽行業,它的盈利能力比較好,即使償債能力指標反映其短期償債能力不好,但其長期償債能力依然很強;反之,當企業處在衰退期或者屬于夕陽行業,盈利能力變差,即便償債能力指標反映其短期還有一定的償債能力,但其長期償債能力必定不足。
1.銷售毛利率對償債能力的影響
銷售毛利率=(主營業務收入-主營業務成本)/主營業務收入
該指標能夠說明企業生產的產品在銷售時最先獲利的能力,是企業凈利潤的初始點。所以企業的銷售毛利率越高,則說明企業的獲取利潤的能力也就越強,從而企業的償債能力也就越強。
2.凈資產收益率對償債能力的影響
凈資產收益率=稅后利潤/所有者權益
該指標評價股東權益的收益能力,說明企業總體的收益率,從而評價企業運用自有資本的效率。當股東投入相同金額的資本,該指標越高,說明其所創造的凈利潤也就越多。所以該指標越高,說明企業的盈利能力就越強,償債能力也就越強。
在企業生產經營過程中,企業銷售產品并非直接取得現金收入,通常先形成應收賬款掛賬,企業流動資產中存貨和應收賬款占比過高,必然會現金不足,影響企業的償債能力。企業在一定時期內沒有獲利甚至出現虧損問題不大,但是若一家企業沒有足夠的現金,將無法生存下去,更別提發展了。充足的現金是企業按時償債的根本保障,因此,現金流決定著企業的興衰存亡。
1.每元銷售現金凈流入對償債能力的影響
每元銷售現金凈流入=凈現金流入/主營業務收入
該指標反映了企業通過銷售獲取現金的能力。該指標越大說明企業的現金收入質量越好,該指標與企業的賒銷政策有關,如果企業為了使收入增加,采取不合理的賒銷,會導致企業的應收賬款占比過多,從而導致企業沒有足夠的現金償還到期債務;如果企業為了盡快回籠資金而過渡拒絕賒銷,又勢必引起企業的收入減少,從而導致企業盈利能力下降,償債能力亦隨之下降。
2.全部資產現金回收率對償債能力的影響
全部資產現金回收率=經營現金凈流量/全部資產
該指標反映評價企業全部資產產生現金的能力,該指標越大,表明企業的資產利用效果越好,利用資產所產生的現金流入越多,企業獲取現金的能力越強,償債能力也越高。
1.或有負債對償債能力的影響
或有負債是企業在經營活動中有可能會發生的債務,是一項比較特殊的負債,如未決訴訟等,由于其結果具有不確定性,一旦在未來變成現實的債務,必然會影響企業經營和資金運轉,特別是金額巨大的或有負債項目。
2.擔保責任對償債能力的影響
企業在經營活動過程中,以本企業的資產為其他企業提供法律擔保,如為其他單位提供經濟擔保等。這些擔保責任,在被擔保人沒有履行合同或不能及時償還負債時需要承擔連帶責任,從而導致公司債務增多。
3.租賃活動對償債能力的影響
企業在生產經營活動中,通過租賃來解決經營所需的固定資產,當租賃金額比較大、時間也比較長或具有經常性時,實際上形成了一種長期性融資,這種長期融資需要到期償付租金,會對企業償債能力產生影響。
首先,加強存貨管理,合理安排存貨的生產和銷售。安排合理的生產計劃和銷售計劃,減少企業存貨量;其次,加強應收賬款的管理,建立客戶信用評價體系,根據不同的客戶采用不同的銷售策略,比較賒銷是否能為企業帶來額外的盈利以及賒銷的收賬成本是否過高等,及時督促應收賬款的回收,防止企業的應收賬款過多;再次,加強投資管理,投資前應當進行可行性研究,對投資回報率、投資風險進行評估,避免盲目投資而占用企業資金。
企業盈利能力和償債能力之間呈正比例關系,二者相輔相成,企業盈利能力強其償債能力也強,亦能贏得更多投資者的青睞,更容易融資和舉債經營。
企業應及時進行盈利能力分析,找出企業盈利能力下降的原因,并采取相應的措施提高企業的盈利能力。在研究分析以前銷售收入和銷售模式的基礎上,制定長期銷售戰略,找好市場定位,積極開發新產品和新市場,努力提高企業的盈利能力。
一般情況下,企業需要用現金,尤其是來自于經營活動所獲取的現金流量來歸還債務。所以企業需要持有充足的經營活動現金流量,這就要求企業的銷售收入能夠盡量迅速轉換成現金,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保持在合理水平,是衡量企業償債能力的重要依據。
制定合理的現金管理計劃尤為重要。企業預測在生產經營活動中有較大交易支出和流入的現金,并用合適的方式分配現金,預防企業突發性的融資問題。常用的現金管理方式是減少庫存,如此不但可以減小存貨積壓的風險,而且還能夠降低管理存貨的人工成本。但若庫存不足,可能會導致企業供貨困難,因此要制定一個科學的存貨管理計劃需要結合企業日常管理成本、購貨成本和缺貨成本等管理成本,使管理成本最低。
企業有多種融資方式,如發行股票、對外借債、內部融資、資產銷售融資等,企業的籌資方式不同,對企業的資本結構、融資成本、風險水平和資金靈活性的影響也各不相同,每種融資方式各有優缺點,企業應根據實際情況并結合每種融資方式的特點進行合理融資,降低融資成本和風險。
許多企業破產的原因并不是債務大于資產,而是由于缺乏妥當的償債計劃,造成不能按時歸還債務,因此,企業必須提前制定合理科學的償債計劃。償債計劃要根據企業的債務合同和企業的實際生產經營狀況制定,企業的生產銷售計劃、償債計劃、資金鏈等方面應充分結合協調,以保證在債務到期時有充足的資金償還。
同時企業可能存在或有負債,如對外擔保、未決訴訟等,這些或有負債在未來如果實現,將會打亂原本的償債計劃,嚴重影響企業的償債能力,因此,應當對或有負債進行全面評價,并建立應急機制,防范意外風險。
為防范債務風險,發達國家中有許多企業都建立了企業償債基金,并建立償還債務的約束機制,以增強企業償還債務的承受能力。首先,建立償債基金的賬戶管理體制,將償債基金的形成與使用納入會計專項核算和控制;其次,對償債基金形成與使用中所引起的資金流出要有科學的規定并嚴格執行;最后,健全償債監督機制,形成有效的償債監管體系,促進和保障各項債務償付。
總之,企業的目標是獲得利潤和發展,企業的償債能力不僅關系著投資人和債權人的利益,也關乎企業的未來發展。企業償債能力受到營運能力、盈利能力和現金流量等多種因素的影響,企業需要根據自身實際情況,優化資產結構,構建合理的籌融資構架,建立債務預警機制,制定科學的償債計劃,從多角度多維度提高企業的償債能力,確保企業健康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趙彬.企業償債能力動態分析模型構建[J].財會通訊,2013,2.
[2]啜華,王月.基于現金流量的企業償債能力分析[J].財會通訊,2013,11.
[3]莫朝陽.企業財務狀況之償債能力分析[J].經營管理者,2015,(第28期).
[4]王一冉.企業償債能力指標的問題及改進探究[J].當代會計,2016,6.
[5]衡睿杰.企業償債能力分析的研究[J].現代經濟信息,2016,7.
[6]宮曉涵.對上市公司償債能力及其存在風險的探討[J].商業經濟,2017,3.
[7]劉海燕.企業償債能力的分析與審計[J].經貿實踐,2017,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