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紅芳
2012年以來,隨著大規模在線開放課程(MOOC)在世界范圍的迅速興起,高等教育領域掀起了在線開放課程建設的浪潮。MOOC是面向社會公眾(包括在校學生)免費開放的網絡在線課程,以大規模、在線、開放的特點促進優質教育資源共享,在保持高質量課程教學水平的同時顯著降低教育成本,是基于互聯網的一種新型學習模式,在服務對象、學習方式、學習過程和考核評價等方面與傳統課程學習明顯不同。學習者不管是在學校、工作單位、還是在家里,不受時間空間的限制都可以在線選修學習,傾聽名師講課,共享優質教育資源,學完課程并完成每個單元的作業后就可以獲得相應學分或取得課程學習合格證。
我國在線開放課程的建設始于國家精品課程建設,2003年,教育部啟動精品課程建設工作。2011年,教育部啟動“國家精品開放課程建設與共享”項目。2015年4月,教育部發布了《教育部關于加強高等學校在線開放課程建設應用與管理的意見》(教高[2015]3號),對推動我國大規模在線開放課程建設具有重大意義。文件提出要加快推進適合我國國情的在線開放課程和平臺建設,促進課程應用,加強組織管理,到2020年,認定3000余門國家精品在線開放課程。2017年,教育部首次認定了國家精品在線開放課程490門,其中本科教育課程468門,專科高等職業教育課程22門,這些課程的建設質量高、應用效果好、示范性強,代表了中國當前在線開放課程的最高水平。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高等教育應抓住機遇,借鑒國際先進經驗和中國的國家精品在線開放課程建設經驗,加快建設并推廣應用,盡快形成中國特色的在線開放課程建設標準和模式,大力推動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促進優質教育資源應用與共享。
為了保證在線開放課程建設的質量,學校、系部、教研室高度重視,給予人力、物力和財力的大力支持。在線開放課程建設和后期更新、維護、管理教學資源等需要投入大量的資金,學校首先提供了足夠的經費保障。接著組建課程建設團隊,與具有在線開放課程資源制作經驗、技術水平高的專業公司多次溝通,形成課程建設的統一思路,共同參與課程制作。課程團隊成員結合教育部關于精品在線開放課程建設的相關文件和建設要求,學習愛課程網、清華在線等開放平臺上的已建成的精品在線開放課程,并與部分精品在線開放課程的負責人進行了深入溝通,借鑒課程建設經驗。同時加強課程建設團隊師資和技術人員培訓,理解在線開放課程的建設理念,技術要求,讓教師不僅能夠建設還要能夠應用在線開放課程。
如何根據實際會計工作需要,結合現有的課程內容設計能讓各類學習者都能喜歡學習的在線開放課程,需要課程團隊成員投入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去思考、設計。《初級會計實務》是一門“理實一體”的課程,根據實際會計工作流程,以會計工作任務驅動進行教學設計,對原來以會計六要素為主線的內容按企業常見經濟業務的會計核算進行了重構,并按知識點和技能點進行拆分,以學習者為中心,應用多種信息技術和方法,錄制講授時間一般為5—10分鐘左右的微課,充分體現在線開放課程“碎片化資源、結構化課程、系統化設計”等特點。課程團隊提出建設思路初稿后,經多次討論和不斷修改,組織課程相關專家論證,最終形成本課程建設的整體思路。本課程也是助理會計師的必考課程之一,同時按照“課證融通”理念,測試題融入助理會計師的考點,對相關學習資源進行系統規劃設計,讓不同類型的學習者通過課程多種形式的、豐富的教學資源的在線開放學習,既可以參加助理會計師考試,也能基本勝任中小企業的會計、出納等崗位工作。
課程團隊成員結合多年的會計教學和實踐經驗,通過對會計崗位的調研和分析,根據會計實務課程主要側重于會計核算的特點,以職業能力為導向,對課程教學內容進行了重新整合,優化設計為11個模塊,主要包括貨幣資金業務核算、往來業務核算、存貨業務核算、收入業務核算、職工薪酬業務核算、稅費業務核算、籌資業務核算、投資業務核算、長期資產業務核算、利潤形成及分配業務核算和財務報告,基本涵蓋了中小企業常見的經濟業務核算類型。同時將原來系統性課程內容根據實際會計工作任務需求拆分為55個知識點和技能點,每個知識點和技能點都獨立設計為一個學習任務(工作任務),根據會計工作過程,任務驅動,分別錄制5—10分鐘左右的微課,通過會計仿真實訓錄屏輔助理解會計實務操作。每個微課學習完都設置相關的隨堂測試題,及時檢測學習效果。每個模塊后面都設置了單元測試題,整個課程學完還要進行課程考試。在課程考核的設計上,打破了傳統的以紙質考試為主的考核方式,充分考慮在線開放學習的特點,所有測試都以無紙化在線考試為主,同時考慮微課的點擊觀看率、在線互動交流情況,課程討論區的有效回帖數量和質量等綜合考核。具體建設項目包括:課程介紹、課程負責人和主講教師、教學標準、教學日歷、微課(講授視頻)、課程討論區、教學課件、會計仿真實訓操作錄屏、隨堂測試題、單元作業、單元測試題、課程考試題、課程題庫、參考資料、會計法律法規、會計違法案例、會計實訓教程和課程電子版參考教材等課程資源庫的相關資料,表現形式豐富,互動交流方便。
建成后的《初級會計實務》在線開放課程資源基本能滿足學習者在線學習的要求,能夠支持線上學習或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在線開放課程除了面向學生開放,學習者也可能是已經工作的人員,課程有定期提醒學習功能,幫助學習者在規定時間內完成課程的在線學習和考核,獲得學分或課程合格證書。學習者進入課程選擇一個模塊任意點開下面的一個知識點或技能點,視頻動畫效果好、圖片豐富多樣、微課講解生動,同時呈現微課,PPT,仿真實訓、隨堂測試等供選擇學習使用,學習者可以在線學習和通過課程平臺相互交流討論,由課程平臺自動完成視頻觀看次數、學習進度、參與討論次數、測試分數等學習過程和學習效果統計。課程學習內容就是實際會計工作,在學會基本的會計核算后,可以觀看學習任務配套的會計仿真實訓操作錄屏,熟悉實際會計工作中填制的會計憑證、會計賬簿和編制的會計報表等真實會計資料。學習者可以準備相關資料同步進行會計實務操作,遇到問題可以反復觀看微課或仿真實訓操作,在“做中學、學中做”理解相關知識和操作技能,培養會計職業素質。課程試題庫中有上千道考證試題供學習者選擇使用,基本涵蓋了課程的所有考點內容,學習者認真在線學完課程后,可以參加助理會計師考試。整個學習過程中,除了充分利用課程基本資源外,還可以隨時查閱輔助資源,如會計的相關法律法規、會計綜合實訓項目、會計違法案例等。學習者通過在線學習、交流、考核,掌握企業經濟業務的核算內容及核算方法,具備對中小企業常見經濟業務進行賬務處理并編制會計報表的能力,培養嚴謹細致的會計工作作風,具有誠實守信、客觀公正、堅持準則、不做假賬的會計職業素質,達到課程學習的目標。
在線開放課程建設應避免只注重項目的申報而忽視課程建設的質量與應用,要堅持應用驅動,根據學校、專業和課程的特點,針對高職學生和社會學習者的個性化學習需求建設,達到“建以致用”的目的。在線開放課程改變了傳統的教學模式、教學方法、考核評價方式等,推動了課堂教學改革,教與學發生了根本性轉變,教師不再局限于課堂講授,將課程內容碎片化,課前錄制好微課并上傳課程平臺,采用現代信息技術,通過多種教學手段和方法使得知識點的講授變得生動、有趣,便于理解,結合微課、動畫、視頻、仿真實訓、文本、圖片、PPT等豐富的課程在線學習資源,增強了教學內容的吸引力,激發學習者的學習興趣。
《初級會計實務》在線開放課程建成后先在校內平臺進行試用,主要面向校內學生,采用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翻轉課堂,拓展教學時空。學生課前通過在線開放課程自主學習,課堂上教師主要根據學生自主學習情況有針對性地講授課程重點,突破課程難點,學生課后利用在線開放課程進行課堂知識的查漏補缺,復習鞏固。通過課前、課后的在線學習有效延伸課堂教學,解決課堂學習時間有限的問題,分層提高學習效果和課程教學質量。在線開放課程在校內經過兩輪的充分應用后,不斷發現和改進問題,然后再將在線開放課程放在公共服務平臺上,如中國大學MOOC平臺、學堂在線平臺、好大學在線平臺,網易公開課平臺、網易云課堂平臺、智慧職教云平臺等,實現優質教學資源共享。課程資源上傳平臺庫后,學習者就可以自主在線學習,可以在一定范圍內(如聯盟學校之間)進行推廣應用,也可以直接面向全國在校學生和社會學習者開放,學習者自主安排學習,不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滿足個性化學習需要。課程平臺自動記錄學習者的學習軌跡和學習情況,及時反饋學習效果,突出學習的過程性考核。對課程綜合考核達到60分及以上的學習者頒發合格證書,對達到85分以上的學習者頒發優秀學員證書,推行學分互認和跨校證書認證,推動在線開放課程的建設和應用。
參考文獻:
[1]教育部關于加強高等學校在線開放課程建設應用與管理的意見,教高〔2015〕3號.
[2]王友富.“3號文件”看我國在線開放課程發展趨勢[J].中國大學教學,201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