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曉芬
(廣州市南方會計師事務所有限公司,廣東 廣州 510000)
面臨緊縮性貨幣政策,企業銀行借款方面即將面對強大的威脅。貨幣政策是指中央銀行的經濟政策,它通過調整貨幣供應量和利率等中介指標來達到一定的經濟目標,主要工具是調整存款準備金、再貼現率和公開市場業務,用來影響宏觀經濟活動[1]。貨幣政策擁有擴張性貨幣政策、緊縮性貨幣政策和中性貨幣政策共三種政策。緊縮的貨幣政策是指增加存款準備金率,在公開市場上的銷售債券,從而導致貨幣供應量減少,投資規模減少,國民收入降低,過度的需求增長和通貨膨脹得到有效抑制。近兩年來,貨幣政策取向由“穩定”轉向“適度從緊”然后轉向“從緊”。企業銀行借款能力的弱化和借款規模的縮小必然導致借款利率增高,從而使企業受到無法忽略的影響。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后,中國人民銀行出臺了一系列的緊縮措施:一是在2007將基準利率提高六次,加大壓制借款需求并積極鼓動居民存款;二是多次提高存款準備金率到16%,并創造一個新的統一的中央銀行存款準備金率;三是加強窗口指導,嚴格控制每年的新增借款數量,在總數、投資等幾個方向增強對企業銀行借款業務的引導;四是加快開放市場的運作,通過發行多期央行票據等方法來對沖市場的流動性。
從近幾年國家對貨幣政策采取的措施可以看出,貨幣政策經歷了從量變到質變的漸進變化,是一個漸進的調整過程。中央銀行在觀察到宏觀經濟勢頭過漲后就發行了大量國債、票據,頒布了具有懲罰性的定向票據。這些都是顯而易見的緊縮貨幣政策[2]。2010年5月,國務院總理溫家寶明確了要求嚴格執行借款條件,保持壓力,控制中長期借款增長,特別是高能耗的借款、高排放企業和產能過剩行業,并增加“三農”服務。從緊貨幣政策的實施,是通過嚴格控制企業銀行借款,強化貨幣政策傳遞,達到提高流動性和控制貨幣供應量的目的。緊縮性貨幣政策的核心是緊縮的借款政策。
中央銀行提出提高利率代表企業必須支付不少的利息才可以得到相同量的資產。假設半年期借款利率提高2%,國家企業將增加約1275億元的財政負擔,加大了企業的借款負擔。在很大程度上,借款成本的增加大大削弱了企業的競爭力,給企業的生存和發展帶來了影響。可借資金的減少,各類借款業務的成本也增加了。例如,企業的貼現率從2.4%提高到3.2%以上,高貼現成本也大大增加了票據融資成本。
2012年中央銀行11次上調存款準備金率,凍結資金總額達到3萬億元。原來商業銀行中可以用來給企業借款的流動資金,現在不得不在向中央銀行存放,銀行的可流動資金大大減少。為了發展,企業將不可避免地向銀行借款。由于銀行可以向企業提供的資金總量減小,為了減少風險,銀行必須對每一筆借款申請進行嚴格審計,選擇高聲譽企業合作,所以企業獲得銀行借款的門檻提高。
中國人民銀行增加對企業銀行的信貸政策指導,傳達了宏觀調控的想法,提醒商業銀行重視資產負債問題和借款的過度增長可能產生的風險。由于影響,商業銀行借款的大部分對象是基礎設施和房地產行業。對于那些長期處于劣勢、無法與大企業競爭的企業來說,獲得銀行借款更為困難。
有人提出信息的不同步是金融的最根本特點。在銀行與企業的關系中,銀行的借款主要依賴于“硬信息”,企業很容易通過對方的財務報表來傳遞。由于信息的不同步,所以出現了反向選擇與道德危險。結果,銀行出現了“慎借”、“惜借”甚至“無借款”等現象,從而導致一些優質的企業資金需求不滿,金融資源扭曲和浪費。在貨幣緊縮和結構調整的背景下,銀行在挑選借款企業時,對企業財務狀況等方面的“硬信息”進行更為審慎和嚴厲的評估。
在當今時代,面對從緊的貨幣政策環境,各個企業銀行借款形勢非常嚴峻。下列是企業銀行借款的現狀。
一是借款信用擔保體系不完善。目前,在從緊的貨幣政策下,借款擔保公司作為銀行機構的補充和延伸,將極大地緩沖銀行之間的僵局。借款擔保公司或擔保基金在采取政府、相關大型企業、中小企業和社會個人等借款方式來改變這種現狀。
二是中小金融機構發展不完善。在區域金融服務的基礎上,中小金融機構具有天然的優勢和合理性,但仍具有信息不對稱和交易成本高的問題。因此,私人銀行和其他金融機構在慢慢降低門檻,最大化的使用當地社會資本建立和完善系統適應中小企業借款銀行的特點,正在開發適合中小企業特點的小額借款公司等新型金融機構。
三是私人金融市場不規范。目前,各個企業由于向銀行借款難而大量向民間借款,這樣雖然可以緩解企業借款困難,但是高利率和非標準運作導致經營風險較大;與此同時,民間金融對正規金融體系產生了沖擊,正規金融市場和非正規金融市場的連鎖效應逐漸增強,導致私人金融市場不規范。
我國的國有企業借款方式比較少,借款需付出更多資金,借款構造不好。在企業銀行借款時銀行要求企業保留補償余額,或者為保護資金安全,限制企業現金流,從而造成企業資金占用,減少資金使用。以下是解決國有企業借款困難的幾種方法。
一是改變國有企業現有政策,加速推動產權改變。目前在各種企業制度中主要將有限責任制作為根本,利用健全的企業法人制度,明確產權、明確的權利和責任、企業與行政的分離、科學的企業管理制度。目前國有企業制度產權透明表明企業有著固定的投資者與資金。在國有企業的發展中,大量的銀行資金的存在拖欠。國有企業制度改革后,企業要更看重資產,將其發展使之可以作為抵押,增強國有企業的市場競爭力,增加管理水平,盡量還清銀行債務,保障銀行的利益。
二是要增加銀行對國有企業的控制力。國有企業改革后,使用銀行借款已經成為國有企業重要的借款方式。所以,有必要增加銀行對國有企業的控制力。首先要加強對借款企業的審查。除了對抵押品進行仔細的檢查外,還應審查和分析企業的“硬信息”。其次借款做好資產保全后的責任,積極履行債權人的責任和責任,監督企業借款資金用于防范業務風險的無效和挪用資金。最重要是,銀行應該創建一種信用單,進行不同的待遇。銀行對借款公司進行定期信用評估,對于那些違約記錄公司再借款請求的人,銀行應該更嚴格的審計或不接受,對良好的信用企業繼續提供支持。
從根本上解決我國上市公司的銀行借款問題,從系統需要優化股權結構,拓寬借款渠道,資本市場的協調發展定義公司產權的同時,改善公司管理,增強公司的主動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加大公司的資源利用率,把公司的借款方式和社會資金相融合,這是必要的方式來解決我國上市公司的借款問題。
第一積極發展債券市場。今天,當中國股市停滯不前時,上市公司必須積極利用債券市場拓寬借款渠道。債券市場的發展潛力巨大。政府應該在保證資金安全的情況下,激勵合格的上市企業利用發放債券來籌備資金,債券借款在不斷的進行變化,使債券的市場種類慢慢增多,促進資本市場的協調發展。規劃公司中一個完整的債券交易、信息泄露、信息評定等規章制度,創建和完善資金抵押業務。信用擔保和其他債務服務保障機制。
第二完善公司治理結構。目前把創建企業制度的目標放在第一位,使公司治理結構變得更完美,準確說明管理者的責任,行政類管理人員采用經理負責制度。同時,加強數量的監督公司管理層和監事會,監事會作為一個獨立的機構,還應該加強監督。企業應該更好的改變人才管理方面的制度,逐步建立規范的公司治理結構。提升建設的各個領導階層和所有員工的知識層面,全面定制員工培訓計劃,并認真做好員工的后續教學工作,提升員工隊伍的整體素質。
面對不斷緊縮的貨幣政策,利用各式各樣的貨幣政策傳輸渠道,企業銀行借款難度增加。目前為了改變這一問題,可以創建企業銀行借款新制度,重新創建市場上借款的信譽[3]。使企業銀行借款制度變得更完美,加強企業本身的財產制度。急需政府在政策方面上的鼓勵和社會各界的關心。企業不但需要立足當前,有眼光的尋找多元化借款渠道,創新借款模式,更要長期堅持,增加自身積累,增強治理,爭取建立長期借款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