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韌
北京十八中黨委立足學校實際,勇于實踐,不斷創新,構建了較為完整、系統的“雙培養”機制,即“五個機制”:黨政協同配合機制、培養對象選拔機制、目標激勵機制、長效培養機制、考核評價機制。五個機制建設把人才培養、提升黨員隊伍素質、發揮黨員先鋒模范作用和教師專業成長進行有機結合,彰顯了黨組織的影響力、戰斗力和凝聚力,優化了黨員隊伍結構,助推了教師隊伍內涵發展。
黨政協同配合機制
“雙培養”工作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黨組織工作重在思想政治引領、師德建設和協調組織溝通。教師專業化培訓需要教育、教學、教研部門組織實施,黨政協同配合機制是做好“雙培養”工作的重要前提和保證。在學校黨委的統一領導和部署下,各支部擬定“雙培養”工作計劃、路線圖和時間表,與學校教學處、教研組、教育處、教科研室召開聯席會議,提出相應要求,各盡其責。教育處、教學處每年把“雙培養”工作列為部門重點工作,作為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有力抓手。同時,學校行政部門把“雙培養”工作作為重要項目,提供一定的資金支持。這樣,全校上下營造了黨政密切配合、同心同向、同頻共振的良好氛圍,保證“雙培養”工作順利進行。
培養對象選拔機制
我們堅持師德為首、遵循教師專業發展規律、階梯發展和總量控制的原則,建立選拔機制,確定“雙培養”對象占專職教師總數的20%以內。
選拔對象分別為:教齡在3-5年,教學較為突出且有潛力的青年教師;教齡在6-10年,具備較高的教育教學水平,是校骨干同時也是區骨干的后備人選。這兩個階段的教師作為“雙培養”的主要遴選對象,是金字塔的基底,數量較多。教齡10年以上,具備中學一級職稱,學科教學成績優異,在區內有一定知名度的黨員教師,確定為市骨干、教學、科研和管理干部培養對象;把政治上有意愿的非黨員骨干教師確定為黨員發展對象。
選拔采取自薦和組織推薦相結合的方式。黨組織會同教學處、教育處對“雙培養”對象進行篩選,為確定人選建立“雙培養”檔案。
目標激勵機制
“雙培養”工作本身就是強調以德立身,以德立學。當骨干說明業務精湛,是專業價值和水平的體現。入黨不僅是政治光榮,而且對自己師德師能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兩者相得益彰。因此,當一名黨員骨干是自我價值實現的重要體現,理應成為是一名普通教師的目標追求。同時,學校按上級政策制定了一系列制度,讓黨員骨干教師有獲得感,對黨員骨干教師給平臺、給待遇、給獎勵。
長效培養機制
1.把非黨員骨干教師培養成黨員
組織關懷引導,激發非黨員骨干教師加入黨組織的愿望。各黨支部書記和黨小組長從關心非黨員骨干教師的思想、工作、生活入手, 經常與他們溝通感情,并力所能及地為他們排憂解難。把學校“人才庫”變成入黨積極分子的“蓄水池”。
邀請非黨員骨干教師參加主題黨日活動,為他們購買黨建書籍,提高他們對黨的基本理論和基礎知識的了解和認識。
搭建專業成長展示、提升平臺。聘請黨性強、業務精、有威望的黨員專家做非黨員骨干教師的聯系人,用他們的政治素養、人格魅力和專業水平影響和帶動非黨員骨干教師,也使其感受到黨員的先鋒模范帶頭作用。
堅持黨員發展標準,始終把政治標準放在首位,確保政治合格。對條件成熟或趨于成熟的骨干教師進行重點培養,引導他們以黨員標準嚴格要求自己,成熟一個發展一個。
2.把黨員教師培養成教育教學骨干和管理干部
開辦黨員骨干教師研修班,組成研訓共同體。由黨員特級教師、教學副校長張林靖擔任班主任,根據調研需求擬定任務清單,每月2次,每個成員做一次講座。組建“黨員骨干培養團隊”,為培養對象進行專業上的一對一指導。搭建專業提升平臺,如為他們爭取更多的參加市、區各類研修和比賽的機會。開展“優秀黨員示范崗”、黨員教師獻課、骨干教師獻課等活動,提高黨員教師的專業水平。
考核評價機制
有效的評價有利于增強培養對象的自我成長意識、自主發展的動力和積極向上的精神。我們擬定了《北京市第十八中學教育集團黨員骨干教師培養評價意見》,評價內容包括理想信念、宗旨意識、紀律建設、作風建設和工作業績五個方面,含政治意識、學習情況、活動參與情況、出勤率、師德、工作崗位和工作量、建言獻策、先鋒模范作用、工作業績、群眾滿意度等18個指標。評價方式除問卷、訪談、座談外,還有學生評價、同行評價。學校黨委每學期末評價一次。多元評價旨在對培訓方式、內容、過程和效果進行再認識,包括對培養對象培訓前后的思想政治素質、專業態度、專業精神和專業能力的再認識,并以此為基礎為后續的“雙培養”工作提供建議和幫助。
“雙培養”五個機制建設為保持黨員先進性,發揮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提供了有力抓手和舞臺,拓展了基層黨建的領域和空間,讓黨組織迸發出勃勃生機和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