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益國
【摘 要】 合作意識與團隊精神已成為人們和發展的重要品質,作為以促進學生發展為己任的當代教師,不僅課堂上要給學生提供更多的互相交流、共同切磋的機會,還應積極促進學生合作意識與合作技能的培養和遷移,使他們在生活這個大課堂中,體驗到互相幫助、共享成功的快樂。
【關鍵詞】 小學數學;合作學習
新課程課改革以來,課堂教學中經常出現這樣的現象:個別學生侃侃而談,其他學生無所事事。合作學習成了優生“一言堂”,而“學困生”只是分享,并沒有實現真正的發展。如何才能建立民主、平等的合作學習關系呢?
一、科學安排,合理組建合作小組
我嘗試由學生自主成立學習小組。根據學生的特長、興趣、愛好、智力狀況、學習成績等,學生選擇自主合作伙伴。在合作學習實施過程中,我會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定期進行調整。
“可以和自己喜歡的同學一起學習是一件多么快樂的事情呀。”不少學生懷著極大的熱情選擇自己的合作伙伴,成員之間互相了解,彼此間的信任和尊重極大程度地得到提高。
二、注重時機,有效選擇合作問題
數學中的知識,不是任意知識點都可以進行合作或是有必要合作的。合作學習的知識必須有一定的難度,有一定的思考性和開放性,在學習過程中僅憑個人的能力完成有困難,必須通過集體的智慧才能解決的問題。
因此,我在課堂中注重選擇小組合作學習的時機,比如實驗操作時、在辨析易混淆的概念時、在學生思考出現困難或意見不統一時等等,我都放手讓學生盡情討論,使小組合作學習發揮它的作用。
在合作之前,幫助學生明確合作學習的目的與任務,使學生明確應當解決哪些問題。同時也注意通過一定的語言或情境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師生互動,努力創造和諧氛圍
每一次合作學習,先精心設計情境,使教學目標始終包含學生的學習目標,并切實使學習任務具有合作性,讓學生明確地感受到“我需要與別人合作”。如教學長方形、正方形的初步認識時,要求用你的學具或身邊事物去發現它們各有什么特征。
在學生反饋過程中,教師要很注意學生匯報成果的順序。要盡量鼓勵學習接受能力較弱的學生先發表意見,再讓其他的同學做補充,最后讓學習接受能力強的學生歸納總結。這樣才能使優等生得以施展,中等生得到鍛煉,后進生也得到了幫助,切實提高廣大學生的學習技能。
課標明確指出:“教師不僅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更應是一名合作者、促進者。”為此,我更多地讓學生體驗到:老師一直在參與他們的學習過程,與他們共同分擔問題、分享成功。
四、多元評價,促進學生樂于合作
小組匯報時,教師評價不僅要關注合作的結果,更應關注合作的過程。在小組合作學習時,我常深入每個合作小組,進行現場的觀察和指導,哪個小組分工合理,哪個小組善于合作,哪個小組速度快、效率高,在總結交流時給予積極、公正的評價,肯定集體的智慧和力量。
合作意識與團隊精神已成為人們和發展的重要品質,作為以促進學生發展為己任的當代教師,不僅課堂上要給學生提供更多的互相交流、共同切磋的機會,而且,應積極促進學生合作意識與合作技能的培養和遷移,使他們在生活這個大課堂中,更多地體驗互相幫助、共享成功的快樂。
【參考文獻】
[1] 和小軍. 小學數學教學設計與教學[M]. 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16.
[2] 洪萬能. 談小學數學的小組合作學習[J]. 教育,20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