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潔
內蒙古電子信息職業技術學院 內蒙古呼和浩特市 010011
隨著當代經濟社會的高速發展以及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汽車電子技術方面高素質人才的需求量越來越大。越來越多的企業看到了汽車電子技術的前景,與高職院校展開了專業人才培訓的課程[1]。高職院校與企業方面的校企結合特色培養模式近年來廣受好評,不僅為企業提供了專業性技術人才,同時也使人們對高職院校的看法有了改觀。同時,“工學結合”的方式也讓更多高素質人才能夠得到充分利用。在國家教育、技術改革的大背景之下,越來越多的當代大學生投身于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建設中來,響應國家“大國工匠”的號召,校企合作特色培養模式為當代大學生提供了更多的方法和途徑。
第一、可能在你選擇這一專業時你并不知道它是什么,甚至你在懷疑自己學這個是否有用,那你可能不知道,從一汽開始汽車工業經歷了七十多年的發展,經歷了從無到有的發展歷程。我國的汽車工業一步步發展到當前情況下的第一汽車制造大國。汽車電子技術專業的就業主要方向就是汽車制造、維修以及電子控制部件的研發設計制造部門,負責汽車電子的檢測、維修以及技術服務。而隨著現代經濟生活以及人們生活水平的改進,汽車日益網絡化以及電子化,可以說是現代汽車的一個典型特點。在這一部,現代社會對于該領域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長,從而促進了汽車電子技術行業的發展。與此同時,當代汽車電子技術不僅僅是單純電子技術,可以說集合了網絡、汽車以及信息等,從而改進汽車性能,實現了汽車行業的整體進步。
第二、據交管局相關數據的顯示,截至到2017年底,機動車保有量已經超過3億輛,汽車超過2億輛,與此同時窩溝的機動車駕駛人超過3.6億人,汽車駕駛人的數量超過3億人。隨著時間的發 展、我國汽車保有量數字的增加以及專業人才的缺乏,都直接間接的刺激汽車電子技術的不斷發展進步。隨著我國消費者對汽車性能要求的改進,汽車逐漸從機械化過渡到電子化,世界范圍內的汽車電子產業都面臨著自身發展的挑戰以及機遇。
第三、當前情況下,環境污染以及資源短缺是世界共同面對的難題,開發清潔能源、發展新動力、改革汽車行業發展現狀等在成為各個企業的重點研究方向的同時,也得到了政府的推動和支持。截止到目前為止,我國的汽車電子技術在已有車輛當中占據的比重越來越高,已經接近30%這一世界范圍內的主流比例,并且在中豪華轎車當中占據的比重超過50%。分析未來汽車行業發展趨勢,可以發現其對汽車維修人才的需求集中體現在汽車電子技術方面。在此過程當中,新能源汽車對于電子技術有著更為明顯的依賴,需要相當數量具備相關知識的技術人才。所以說,汽車電子技術與當代社會發展需求是一種相輔相成,共同發展的關系。
第一、校企結合,是當今學校與企業合作的一種模式,即校企合作。當今社會競爭的激烈程度是前所未有的,無論是升學還是就業都是難上加難,校企結合順勢而生。有些人可能會認為我國當今的校企合作模式還不夠成熟穩定,那他們可能還不知道校企雙方共同培養人才,成本一般較高,作用是很大的。校企合作更加注重實踐、注重培養高質量高素質的專業人才、注重學校與企業資源的優化結合,從而培養出素質高、專業性高、業務能力好的復合型人才。校企合作這一特色培養模式能夠做到了培養社會所需要的人才,確保培養的人才同市場接軌,同時確保培養的人才做到實踐與理論相結合,可以說為教育行業的改革發展帶來了一片嶄新的領域[2]。
第二、在校企合作為教育行業的發展帶來春天的同時,由于某些家長對于高職院校的偏見,導致高職院校招生難、生源差的問題日益嚴重,從而導致高職院校畢業生專業性 差、素質低、就業難的問題日益嚴重。高職院校是國家為培養技術人才而設立的普通高等職業院校,職業教育是一個國家產業發展的人才培養支柱,世界各國都在探索研究職業教育的發展道路[3]。德國世界著名品牌西門子電器就與多家職業高校開展了校企合作模式,為自己培養專業人才。因此,某些思想落后的家長應改變對高職院校的看法。與此同時,企業得不到高素質專業人才的供應,發展速度也受到了影響。而校企合作培養模式的應運而生不僅使企業受益,也讓高職院校有了優質的生源,是一種共贏。近年來,隨著我國新能源汽車的興起以及技術改革浪潮的興起,教學改革也沿改革縱向線和改革橫向線進行總體設計。而改革研究以及實踐成果表明,汽車電子技術專業教學改革可取得多方共贏的結果。
第三、校企合作這種模式的根本目的就在于通過學校與企業的合作,實現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共同發展。校企結合分有多種模式,合作模式的靈活多樣性,促進了校企雙方共同發展,使校企雙方的協調更容易滿意。并且隨著近年來畢業生人數的不斷擴大,企業對人才素質要求的不斷提高,高職院校生的專業素質的高低直接影響了其就業的能力。校企結合的特色培養模式很好的迎合并且解決了當代大學生專業素質低、就業難等多重問題,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高職院校學生的就業壓力。
第一、當代大學的教育模式偏于“松上加松”,特別是某些高職院校,導致現在的大學生在專業學習上越來越“得過且過”,從而導致學生在專業方面并不怎么專業。而當代網絡信息技術與經濟的高速發展使得企業對于人才的需求越來越大、對員工素質要求越來越高,導致了企業人才短缺。校企結合特色培養模式的出現則很好的解決了這一系列問題。一方面,校企結合是學校與企業的合作,企業為了給自家企業培養專業人才,會相對嚴苛的在專業方面要求學生,對學生也對企業負責。另一方面,學校因為要與企業合作,所以要拿出相對較好的師資以及相對較高的標準來要求學生,讓學生有更加明確的目標和方向。同時,校企結合保證就業的模式會讓學生在就業方面更有信心和底氣,減少大學生 的就業壓力,從而更加專心的致力于專業知識的學習與研究,成為真正的高素質專業人才。所以說,當代大學生更加適合校企結合特色培養模式。
第二、所謂“術業有專攻”,高職院校建立的目的就是為了培養高素質技能型專業人才。近年來,我國的高等職業教育蓬勃發展,已經占據了我國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高職教育為我國特色現代化建設培養了大量的高素質專業人才,豐富了我國高等教育體系結構。而當今的高職院校學生在學習上主要以表面型為主,成就型次之,深層型學習動機極少[4] 。我國企業正處于由資源型向節能型、技術型的轉變,對高素質專業人才的需求越來越大,我國高職院校的學生恰逢這一新時代,因此他們更加應該把握這一機會,通過校企合作特色培養模式,提高自身專業素養和價值,響應我國新時代對于“大國工匠”的號召。
習近平總書記在對當代高校生的評語中曾說到: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擔當,國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今天高校學生的人生黃金期,同“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實現完全吻合。親自參與這個偉大歷史進程,實現幾代中國人的夙愿,實乃人生之大幸。當代學生建功立業的舞臺空前廣闊,夢想成真的前景無限光明。我國當代高校生應積極響應并履行習近平總書記的諄諄教導,努力提高自身價值和素質,投身于新時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建設中去。
第三、綜上所述,校企合作培養模式是當今社會常見的學校與企業合作的教學模式,更加有利于高職院校學生的專業培養。高職汽車電子技術專業校企結合特色培養模式是有利于當代高職生提高自身價值素質、有利于當代企業技術轉型發展、有利于推動當代社會發展的模式。這一模式創新了學校的辦學模式,更加方便有利的為企業提供了高素質專業人才,使得當代大學生有了更加明確而長遠的目標,也有效緩解了高職生的就業壓力,使得社會更加快速的以及均衡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