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琴
福建理工學校 福建省福州市 350002
隨著汽車的結構變得越來越復雜,汽車制造技術含量也越來越高,汽車運用與維修行業對工作人員的要求也變得越來越嚴格。因此,中職院校要轉變傳統的教學模式,以提高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為教學目標,加強實踐教學,為社會的發展培養復合型人才。
目前我國多數中職院校汽車運用與維修專業的教師在進行教學時,因受實訓設備及實訓場地的限制,一般采用的都是傳統的書本理論教學模式。然而汽車運用與維修專業的核心和最終目標是讓學生能夠根據學到的論知識來判斷汽車故障原因并對其進行維修,因此,目前的教學模式和教學內容與汽車運用與維修專業的教學目標是不符合的。同時,學生也不能明確地知道用人單位對求職人員的具體要求,進而也就不能根據崗位要求來提高自身的綜合素養,這樣最終就會導致學生在畢業以后的就業競爭中處于劣勢,求職之路困難重重。
汽車維修專業的教學內容特點為環環相扣,每一部分的內容都有著緊密的聯系。同一個汽車部件總成(如發動機、變速器等等)的教學內容——構造、工作原理、維修工藝、常見故障排除——教學時間跨度比較大,學生在這一知識認知的過程中不能形成完整的知識體系,在學習維修工藝及故障排除時對工作原理及構造可能早已忘記,直接導致學生在學習維修排故內容時難以深入,專業學習難度加大。而且大多情況下同一個部件總成的內容由不同教師講授,容易在教學上自成體系,互不干涉,導致相互脫節,特別是在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等方面難以形成有機結合,教材之間的內在聯系得不到協調,教學內容不能合理統籌。而且以學科為中心的傳統教學法,容易產生重理論輕實踐的傾向,同時也不利于造就一支既能講授專業理論,又能指導學生實習的復合型專業教師隊伍。而對于學生來說,在這樣的教學方式下,學生不能將理論知識融會貫通形成完整的知識體系,實踐操作能力也就不可能得到有效地提高。 相反,這樣的教學方式還會加大學生進行專業知識學習的難度,使學生失去學習汽車運用與維修專業課程的興趣,造成學生學習積極性下降,達不到教師預期的教學目標。
中職院校汽車運用與維修專業涉及到的知識點有著很強的專業性,任課教師既要有扎實的專業技術理論知識,又要有熟練的實踐操作技能。而目前中職院校汽車運用與維修專業教師大多是高學歷人才,有扎實的理論但欠缺符合企業需求的實踐操作技能。甚至有的中職院校是其他專業教師跨專業教學,盡管他們自主學習汽車運用與維修專業知識,但實踐操作技能只有花大量的時間動手實踐,才能滿足教學需求。因此,教師的綜合能力不高,阻礙了中職汽車運用與維修實踐教學的發展。
學生只有得到盡可能多的實踐操作機會,才能將基礎理論與實踐操作進行有機結合,以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由于汽車技術更新換代快,汽車運用與維修專業的教學設備也應時代要求及時更新,但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導致大多數中職院校不能及時引進足夠的汽車新教學設備,以滿足汽車新技術教學需求。例如,新能源汽車是一種發展趨勢,很多中等職業院校都有開設該課程,但引入的新能源汽車教學設備的中職院校不多,有能力引入新能源汽車的中職院校,引入新能源汽車設備不足。實訓設備陳舊不足,導致不能滿足實踐操作教學的需要,學生動手實踐的機會很少甚至沒有,學生的基礎理論知識不能得到很好的應用,這就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汽車運用與維修專業的教學質量。
中職院校教學的最終目標就是使學生實現就業,因此,為了使學生在以后激烈的就業競爭處于優勢地位,中職院校首先要找準汽車運用與維修專業的定位——培養技能型人才。教師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要注重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要減少學生學習實踐操作經驗與實際工作的差距,中職院校還要加強校企合作,企業與學校共同制定人才培養方案,提供教師參加企業生產鍛煉和技術研發的機會,提供學生進行職業綜合訓練的崗位。如筆者學校與萬商汽車服務有限公司、東南汽車有限公司等企業合作,學校為企業推薦優秀畢業生,企業為學校提供實習崗位,使學生真正地實現汽修能力的提高,同時也提高了就業率。
在中職院校汽車運用與維修專業傳統的教學模式中,同一個汽車部件總成的教學內容——構造、工作原理、維修工藝、常見故障排除——教學時間跨度比較大,學習不連續、容易遺忘達不到預期的教學目的。針對傳統汽車專業課程體系教學存在的弊端,可以借鑒于德國的“模塊式一體化”的教學方法。以小班教學的方法進行,每個組的人數為8~12個人,而且在理論學習后隨即有針對性進行實際操作訓練。
這種方法利用了單一的技能訓練時間長的特點,學生有較多機會將專業理論知識與實際反復對照、理解,可以使學生在大腦中較快地形成總件結構的印象、學習富有新鮮感,激活了興趣和積極性,汽車專業教學也將變得更為流暢。此外,“模塊式一體化”教學增加了教師與學生的接觸機會,教師能比較直觀地了解學生掌握專業知識和操作能力的程度,用不同方法加以指導,以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需求。采用模塊式一體化教學模式,便于學生即時掌握所學的知識,且授課的內容緊密結合汽車維修市場的最新技術,令學生真正學有所得。
結合教學內容,建立完整專業知識體系,以北京市汽車維修工程學校為例,該校的汽車運用與維修專業課模塊教學將所有專業課重新歸類,共分為10個模塊,采用不同代號。其中A1為發動機機械模塊,內容包括:發動機的基本構造原理、組成與功用、常用的檢測方法、發動機大修工藝的基本內容;A2為自動變速器與驅動橋模塊,內容包括:自動變速器的種類、使用、結構原理、故障診斷方法及檢測設備的使用;A3為手動變速器與驅動橋模塊,內容包括:離合器、變速器、傳動系統、驅動橋的組成、原理、功用,故障診斷方法、手動變速器與驅動橋的修理調整工藝;A4為轉向與懸架系統模塊,內容包括:轉向系統的功用、組成與調整,懸架系統的組成、功用與拆裝工藝;A5為制動系統模塊,內容包括:各種制動系統的組成、功用及工作原理、檢查與調整方法;A6為汽車電子電器模塊,內容包括:電工電子的基礎知識、汽車電器設備的組成、構造、汽車電路的連接與故障檢查、萬用表的使用等等。在整個教學中,提高實操課的課時比例,使理論課與實操課的課時比例初步達到1:1,并最終向3:7靠近。通過這樣的劃分可以加強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的訓練,使中職學校的畢業生畢業后即能頂崗工作,滿足用人單位的需求。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充當著引導者的角色,在技能型人才培養的過程中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自身擁有較強的專業素養是教師進行汽車運用與維修專業教學的重要前提。針對部分教師專業知識達不到教學標準的問題,中職院校應加強對教師的培訓力度,提高教師的業務能力。學校可以激勵專業教師到企業學習;派送專業教師到專業培訓部門培訓;讓有經驗的老教師帶年輕教師;聘請汽車運用與維修專業的優秀教師來學校為其他教師進行培訓講座;派遣教師去其他院校進行交流學習,吸取其他學校的教學優點……促進專業教師技能水平的提高。教師自身也要積極提高自身的專業素養,主動開展相關的自學工作,加強對專業基礎知識的掌握程度,提高自身的實踐操作能力。
中職院校可加強與企業合作,從企業引進設備、與汽車報廢單位合作,引進一些可以重復使用的汽車零部件等,減少實訓基地建設的資金投入,建設完善的實踐教學設備,為提高汽車運用與維修專業的教學質量以及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創造良好的客觀條件。
結合中職院校汽車運用與維修專業教學存在的問題,筆者認為可通過加強校企合作,制定教學目標;從企業引進設備,建設完善實踐教學設備;教師到企業實踐,提高教師綜合能力;采用模塊式一體化教學模式,建立完整的專業知識體系,提高實踐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