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薰好 王凱麗 王奇
1.華北理工大學經濟學院; 2.華北理工大學信息工程學院
傳統美德是中華傳統文化的精髓,現如今,部分高校重專業素質培養而輕道德素質培養。為了給大學生減負,學校盡量減少傳統美德教育課程,或者開設一些針對性不強的課程,讓學生多一些時間去學好專業課。這樣導致學生踏入社會后傳統美德喪失的現象屢見不鮮,所以,國家重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有一部分原因在于國人的普遍素質偏低,傳統美德喪失。在這個物欲橫流的時代一切向“錢”看,唯利是圖?,F在的大學生也不例外,缺乏社會公德意識,缺乏責任心,從而導致了一系列負面事件的發生:老人跌倒不敢扶,小孩被碾不敢救,在宿舍飲用水投毒事件。另一方面,由于現在傳統教育模式的存在,老師講,學生聽,使學生的參與度不高,無法真正發揮傳統文化的作用。
民族意識是中華民族的一個重要內涵??墒俏覀儚男W入學開始就迫于應試教育的壓力,著重于對課本知識的教授,而忽略了傳統文化教育。在學生進入大學后,自由選擇成了學生學習的基礎,但是大部分高校都忽視了傳統教育,并且隨著互聯網的發展,傳播迅速的特點顯著,以此給了西方文化的可趁之機。由于大學生缺乏理性的文化判斷能力,盲目追隨西方文化,極大削弱了民族意識。
所謂三觀,即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大學生的三觀還處于形成階段,大學生思政教育時大學生三觀形成的重要方式,但是也很容易受到其他三觀不正的事物的影響。思政教育工作的重要目的就是強化學生正確的三觀。因此,在思政教育中融入中國傳統文化,有利于樹立學生正確的三觀。
綜合素質是指一個人的知識水平,道德修養,以及各種能力等方面的綜合素養。傳統文化注重人的精神世界,將傳統文化與思政教育結合起來,傳統文化首先帶動學生提升自己的道德修養,中庸之道講修身、講寬容、講至誠。當學生用一顆寬容真誠的心去交流,去學習,那么,學習水平,知識水平以及各方面的能力自然是水到渠成。
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加強與世界各國在政治經濟文化上的交流,在先進的科技文化傳入我國的同時,一些西方文化的腐朽因素也沖擊著學生的思想,,使得各高校的思政教育面對前所未有的危機。其次,盡管我們生活在和平年代,但在曾經的亂世年代我們所受的屈辱應深刻銘記。面對釣魚島事件、南海侵擾等,我們應時刻保持警醒。在高校思政教育中融入中國傳統文化有利于引導學生正確認識國家發展與民族復興的關系,有利于培養當代大學生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促進時代精神教育與民族精神教育的結合。
高校應當在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標和計劃中融入一些傳統文化的內容。首先,在思政教育課堂上,修訂思政教育課本,在其中整合一些傳統文化的內容,改變老師講,學生聽的傳統教育模式。老師們應當結合多媒體,創新教育手段,使得課堂多元化,讓學生成為課程的主導,逐漸由傳統教育模式演變成學生講,老師聽的教育模式。還可采取實踐性較強的教學方式,設置調研專題,將調研任務分配給各學習小組,從而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培養學生思考探究能力。其次,輔導員們作為日常思政教育工作者,應當多組織一些傳統文化的活動,共同學習。面對國外的電影,除了引進之外,還要求輔導員們能夠充分發掘我國的傳統文化,一些傳統文化的元素包括美國的花木蘭,功夫熊貓等。都是我國的傳統元素。以此發揚我國上下五千年的文化特質。
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教師是大學生成長的方向標和指路牌,所以,教師必須要具備堅定的政治方向,在思想上給予學生正確的思想引導,推進思想政治教育。知識淵博的優秀老師通常會贏得學生的尊重和認同,所以,對中國傳統文化都知之甚少的教師,要持續完善其文學素養,理解傳統文化的深刻內涵,讓多層次的傳統知識持續地培養全面的教師人才。教師不僅僅要完善自己的專業知識,專業素養,更要立德樹人,展現自己的影響力,以此來促進學生對傳統文化興趣,豐富思政教育內容,增強思政教育的實效性。
文化是在交流與互動中彰顯其魅力的,大學生思政教育不應該固守成規,應該在應用中體現傳統文化的生命力和凝聚力。學生們各抒己見,表達愛國情懷,遠比課本教條主義更實在。開展傳統文化活動,可創設出優良的校園文化氛圍,比如,知識競賽,社團活動,團日活動等,有利于陶冶情操、啟迪思維、塑造人格。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應充分應用傳統文化系列活動對學生思政教育的作用,但是上述活動的主題一定要緊密圍繞中國傳統文化,通過各種形式的活動增強學生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認同。與此同時,各高校應當在重要的傳統節日時進行專題教育活動和實踐活動,增強傳統文化的感染力和號召力。學生們通過社會實踐增強對傳統文化的感悟,不斷升華自我情感和境界,充分體現高校思政教育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