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大力 中國人民銀行華亭縣支行
引言:自2007年財政部支付電子化舉措實施以來,其在各省市的試點成效顯著,借助電子化系統提高了資金管理成效,使預算單位與代理銀行相關人員的工作量與工作壓力得到了顯著降低,提高了支付運行效能、降低代理綜合成本,也促使代理服務水平得到了顯著提升,為財政國庫的未來發展指引了明確的方向。
在國庫集中支付電子化管理改革逐步推進的過程中,部分地方基層單位針對改革的任務與目標產生了一定的曲解,盲目強調電子化管理,忽視了集中支付的重要前提地位。部分預算單位為維護其資金使用權限不愿參與到電子化改革中,部分代理銀行的賬戶體系缺乏完備建設,還有部分單位并未將電子化管理進行充分利用,導視電子化改革的具體推進存在一定的滯后性。
從代理銀行層面出發,在針對其代理業務進行電子化改造的過程中,對于銀行現有的業務體系造成了一定的影響,致使銀行在改造中面臨著較高的成本負擔,加之上級管理部門的監管不到位,進一步導致代理銀行的業務改造難以保證有效落實。
針對國庫集中支付實施電子化管理,對于其中的安全性提出了較為嚴格的要求,然而在實際應用的過程中各級機構之間存在管理分散、職能松散的問題,相應技術手段缺乏完備實施條件,導致其中的潛在安全風險難以預估、把控[1]。
首先,應當牢固堅持現有國庫集中支付系統的權威性與標準性,將相應的資金安全保障原則予以貫徹落實,深刻意識到電子化管理只是在管理模式與管理手段上實現創新,避免出現本末倒置或原則扭曲等問題,確保電子化管理能夠真正為國庫集中支付提供服務。其次,應當積極主動的審視、認清電子化改革推行的目的與優勢,意識到其對于資金管理與資金轉移保障所發揮的重要價值,以此為基準推進電子化管理改革的有效實施,為政府工作效率的提升與服務職能的發揮貢獻積極助益。最后,還應當基于現有國庫集中支付系統的基礎上實施二次改造,將嵌入式思想作為指導方針,利用控件引入、柜面軟件改造等方式進行系統改造,以降低運行成本、提高運行效率,進一步實現三方系統的緊密銜接。
首先,要求地方財政部門充分發揮其職能效用,針對電子支付系統及各業務環節進行安全性評估測試,確保能夠及時發現風險問題并采取有效措施予以應對解決,強化電子支付系統的應用保障。其次,應當強化現有業務流程的改善與調整,從源頭上消除安全風險隱患,要求地方財政部門發揮帶頭作用,積極引領各方參與者在統一工作體系中實現業務流程的規范化建設,在規避效率問題的基礎上實現信息公開透明,進一步消除安全風險隱患。最后,還應當由人民銀行推進相關電子軟件的集成化開發,由地方銀行將其與實際業務情況有機結合,以此為依據提出相應的業務需求補充意見,從而進一步實現電子化管理系統的有效優化。
鑒于國庫集中支付的電子化管理隸屬于一項體系龐雜的系統工程,因此應當針對其進行統籌規劃,依照不同層級、不同側重點進行精細化區分,以核心任務為中心實現電子化管理的細化建設。一方面,應當針對現有的業務流程進行系統改造,引導預算單位與代理銀行進行協調配合,由人民銀行負責相應業務系統的統一設置與審計,強化設備與技術支撐。另一方面,應當實現支付電子化系統的深層次推進,健全相關技術保障,實現現有管理模式的有機創新,將業務流程與單據進行精簡化設計,進而逐步實現針對個人的直接支付。
電子化管理的實施在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時,也帶來了一定的安全問題。一方面,要求代理銀行加強對于《商業銀行代理國庫業務的管理辦法》的深度研讀,確保能夠明確區分一般存款與財政資金的區別,并要求人民銀行加強對于代理銀行資金流向與支付業務的集中監管,進一步強化資金管理水平[2]。另一方面,要求財政部及相關國庫工作人員應當強化應急保障制度體系的健全建設,預先制定針對國庫突發事件的應急處理方案,確保能夠在系統發生故障時尋求到有效解決措施,最大限度降低經濟損失。此外,還要求強化相關工作人員的職業技能訓練,確保其掌握現代化的業務處理技巧與手段,進一步提高業務處理效率與質量,為資金安全提供有力保障。
結論:總而言之,國庫集中支付的電子化管理改革不僅有效提高了國家財政系統的職能效用,還推動了監控手段、服務方式與管理水平的有效變革,使得現有的國庫集中支付流程得到簡化,為資金安全與管理效率的提高奠定了穩固的基礎,從而進一步促使財政資金支付效率得到顯著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