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巧麗
供給側改革是在經濟新常態下全面深化改革的一項重要舉措,是中國經濟增長的長期動力。廣大民營企業是中國經濟中最具有創新能力和活力的一個群體,充分調動民營企業的創業創新熱情有利于推動供給側改革的進程和經濟的增長。但是民營企業普遍存在著融資貴的問題,阻礙了民營企業的發展以及民營企業對經濟增長的積極作用。因此,在供給側改革背景下,降低民營企業的融資成本既是民營企業發展的需要,也是國家供給側改革的需要,有必要采取相應措施降低民營企業的融資成本。
在大眾創業的背景下,民營企業成為挖掘我國經濟增長潛力的新的增長點,而高昂的融資成本限制了民營企業的發展,從而阻礙了供給側改革的進程,因此在我們當前的經濟背景下降低民營企業的融資成本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
我國的民營企業占據著我國實體企業的絕大多數,這些民營企業構成了中國最活躍、最積極的創新主體。[1]然而民營企業往往面臨著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不能滿足技術創新需要的資金投入,阻礙了民營企業創新的步伐。民營企業的融資成本的降低有利于刺激民營企業很難滿足其流動性的需求。因此,為了保證生產和擴張的資金需求,光靠內源融資是遠遠不夠的,民營企業還需從外部籌措大量的資金。
雖然我國已經建立了中小板和創業板,但是由于我國股市相關的制度設計并不符合民營企業融資的需要,對民營企業上市融資設置了較高的門檻,只有極少數的民營企業有機會從股票市場融資。我國的債券市場雖然成立已久,但是我國《公司法》和《證券法》對公司發債規定了嚴格的條件,而民營企業往往很難滿足發債的要求,因此我國的債券市場幾乎不對民營企業開放。在資本市場融資受限的情況下,民營企業不得不轉向傳統的金融機構借款,所以現階段我國民營企業仍然擺脫不了對銀行的資金依賴。
銀行體系是民營企業融資的主要渠道,銀行體系的資金配置偏好決定了民營企業金融資源的可得性。由于民營企業很多都處于初創階段,資金實力較弱,經營水平不高,財務狀況往往無法滿足銀行的要求,而且民營企業也缺乏優質的資產充當抵質押物,出于控制風險和提高盈利能力的考慮,銀行更傾向于向規模大、盈利能力好的企業提供貸款。于是在銀行貸款方面,民營企業成為銀行歧視性的對象。銀行的金融貸款分配嚴重地向大型企業傾斜,有些銀行甚至寧愿不放貸也不將信貸提供給民營企業。所以民營企業從銀行獲得的貸款規模有限,而且很難獲得長期貸款。
民營企業融資成本高是一個世界性的難題,為了降低民營企業的融資成本,需要民營企業自身、金融機構、中介機構和政府攜手合作、共同努力。
完善企業內部控制和財務制度?,F階段我國民營企業存在著內部控制不規范和財務制度不健全的問題,對民營企業財務報告的透明度的提高帶來了負面影響,阻礙了民營企業享受更低的融資成本。民營企業應該完善內部控制的建設和相關的財務制度,以此提高對外披露的財務報告的透明度,降低銀行等金融機構貸款的風險,從而降低民營企業的融資成本。
提高信用水平,增強企業的聲譽。民營企業應該重視信用在企業對外融資中的作用,提高信用水平,為民營企業對外融資增添優勢。民營企業需要培養長遠的眼光,不為了減輕一時的債務而拖欠債務和逃廢債務,進而損害公司的聲譽,應該保持良好的信用,與銀行等金融機構長期保持好的銀企關系,為進一步融資和爭取融資成本的降低創造條件。
提高經營能力、降低經營風險。經營管理水平低下和生產技術的落后使民營企業處于較大的經營風險中,制約了其融資成本的降低。在經營管理方面,以家族管理為主的民營企業應該從外部經理人市場引進具有優秀管理才能的經理人,改善公司治理結構,提高公司整體管理水平。
打破國有銀行壟斷,推進銀行體系的市場化改革。國有銀行壟斷是民營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原因之一。打破國有銀行的壟斷,讓民營資金進入金融領域,使得金融市場充分競爭,促進銀行利率的市場化,降低民營企業融資成本。推進銀行體系的市場化改革,使銀行更注重經營績效,引導銀行向民營企業貸款。
相關監管部門應該加強對銀行等金融機構和行政部門中介費用的收取情況的監管,規范銀行等金融機構和行政部門對民營企業中介費用收取的標準。對于具有資質的資產評估機構、會計師事務所等中介機構出具的評估報告和審計報告,登記機構應該據此為民營企業辦理相關登記手續。經過銀企認證的評估報告允許在一個授信期內連續使用。
完善民營企業融資的相關法律法規。加強相關支持民營企業融資的相關法律法規與《商業銀行法》等金融法的銜接和配套,完善創業版、中小版和新三板的法律建設,加快引導民間融資的法律建設,使之形成一個系統性的針對民營企業融資的法律體系。同時,加大執法的力度。
加大財政和稅收上的支持。相比于西方發達國家,如美國、日本、意大利等,我國對處于融資弱勢的民營企業的財稅上的優惠政策更少,而且政策在施行過程中存在著與民營經濟發展脫節的問題,相關政策對緩解民營企業融資貴難以起到實實在在的作用。因此,政府應該減少財稅優惠的前置條件,降低民營企業獲得財稅優惠的門檻,增加財稅優惠政策的覆蓋率。同時,借鑒國外對民營企業財稅政策的成功經驗,切實為民營企業融資成本的降低提供支持。
建立完善民營企業貸款擔保體系。一個完備的擔保體系是推動民營企業獲得外部融資的重要力量,因此有必要建立一個全國性的、規范的民營企業貸款擔保體系。一方面,由政府牽頭,具有擔保資質的,接受監督,市場化運作的擔保機構。另一方面,借鑒國外的經驗,鼓勵民營企業自發成立由成員企業出資、不以盈利為目的、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互助擔保機構,實現自我出資、自我擔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