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莉 楊華 車莉
(1.自貢市第四人民醫院普外一科, 四川 自貢643000; 2. 南充市中心醫院普外科, 四川 南充 637000)
快速外科康復理念(fast track surgery.FTS)是應用多種臨床措施減少及降低手術患者應激反應,保護患者器官功能,優化術后情況,提高治療效果。結腸癌是一種發生在結腸部位的惡性腫瘤,早期結腸癌可通過手術切除治療[1]。結腸癌手術療效較好,但術后并發癥及不良事件較多。因此,臨床急需尋找有效措施提高結腸癌手術療效,預防及減少并發癥及不良事件。有報道證實[2],結腸癌圍手術期內應用FTS能夠顯著改善患者術后免疫功能,加快手術恢復,減少住院時間,預防并減少圍術期內不良事件。本文選取自貢市第四人民醫院普外一科及南充市中心醫院普外科收治接受手術治療的結腸癌患者,對其應用FTS并探究其影響,現報告如下。
1.1一般資料回顧性分析自貢市第四人民醫院普外一科及南充市中心醫院普外科2015年1月~2016年12月接受手術治療的38例結腸癌患者臨床資料,根據圍術期處理方法的不同分為對照組18例及觀察組20例,對照組患者接受常規圍術期處理,觀察組接受FTS處理。對照組中男14例,女4例,年齡45~68歲,平均年齡(55.59±4.59)歲;觀察組中男15例,女5例,年齡45~68歲,平均年齡(55.53±4.51)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無明顯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見表1。診斷標準:病理檢查確診為結腸癌患者。納入標準:①有全身麻醉指征的患者。②心功能較好的患者。③已接受開放性手術的患者。排出標準:①免疫相關疾病的患者。②各種惡性腫瘤晚期的患者。③妊娠期、哺乳期的患者。④凝血機制異常的患者。⑤胃食管返流的患者。

表1 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Table 1 General information of the two groups
1.2方法對照組患者接受傳統圍術期處理方法,如術前進行腸道準備,叮囑患者術前10h嚴格禁食,術中麻醉后置入腸胃減壓管,觀察術后通氣情況等。觀察組患者行FTS處理:①患者術前無需禁食,無需進行常規腸道準備,術前2h口服5%葡萄糖溶液300 ml。②無需放置腸胃減壓管,術中注意保暖,盡早拔管,無需考慮腸胃通氣,進流食1~2d后過渡到普食。兩組患者均接受以下干預:術前24h口服慶大霉素150ml(生產企業:廣東三才石岐制藥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號: H44023277),避免機械性灌腸,接受管內全麻,術中控制血糖,術后提倡及早下床運動。FTS終止標準:患者面色正常,活動自如,腸道功能恢復,可接受固體食物,對常規鎮痛藥物滿意的患者。隨訪時間2個月,并密切觀察兩組患者。③術后12h進水,24h后口服腸內營養粉。但術后4~6d嚴格禁食,術后供給營養液。④術中做好保暖工作,擺放患者時動作要輕柔;積極配合醫生,做好手術輔助工作。
1.3評價指標臨床癥狀:觀察并統計手術當天及術后兩組患者口渴、饑餓、手術時間、住院時間、首次排氣時間、排便時間、首次接受半流質時間;炎癥反應指標、免疫球蛋白及細胞免疫功能:術前1d (T0)、術后第1d(T1)、3d(T2)收集患者(空腹)5ml血液,離心處理,應用酶聯免疫法(上海酶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及免疫散射比濁法(比迪生物制藥有限公司)分別檢測IL-6、CRP;使用免疫混懸計檢法(上海酶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測定疫球蛋白IgA、IgM、IgG;使用流式細胞儀(CytoFLEX)測定CD3、CD4、CD8、CD4/CD8比值。
1.4統計學分析調查結果由經培訓的專業工作人員篩選、收集并整理,數據由雙人雙機獨立錄入Epidata3.1軟件處理,數據分析采用SPSS17.00軟件,計數資料以百分比(%)表示,單因素分析采用2檢驗,計量資料以表示,兩兩比較用t檢驗,以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兩組患者手術前后臨床表現相關指標比較觀察組口渴、饑餓發生率及住院時間、首次排氣時間、首次排便時間、首次接受半流質時間均優于對照組(P<0.05);兩組患者手術時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2兩組患者手術前后炎癥指標比較T0、T1、T2時點觀察組患者CRP、IL-6表達水平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2 兩組患者手術前后臨床表現相關指標比較Table 2 Comparison of clinical symptom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operation

表3 兩組患者手術前后炎癥指標比較Table 3 Comparison of inflammation index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operation
2.3兩組患者手術前后免疫球蛋白水平比較T0時點兩組患者IgA、IgM、IgG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T1、T2時點IgA、IgM、IgG水平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4。
2.4兩組患者手術前后細胞免疫功能檢測結果比較兩組患者T0時點CD3、CD4、CD8、CD4/CD8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T1、T2時點CD3、CD4、CD8、CD4/CD8均優于對照組(P<0.05),見表5。

表4 兩組患者手術前后免疫蛋白球水平比較Table 4 Comparison of immunoglobulin level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operation

表5 兩組患者手術前后細胞免疫功能比較Table 5 Comparison of cellular immune function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operation
結腸癌術后創傷及圍術期處理方式可致使結腸癌患者出現不同程度的應激反應,從而引發術后免疫抑制,嚴重影響患者預后[3-4]。有報道認為[5],對結腸癌患者實行FTS處理,可顯著減少結腸手術對患者心理的影響,從而降低身體創傷應激,幫助患者快速恢復出院。目前FTS由術前不接受腸胃處理,使用糖類水溶藥物代替營養劑等措施[6],優化患者術前身體營養情況,從而保障患者術后機體營養水平,加快身體機能恢復。莊競[7]研究證實,接受FTS的手術患者,其腸道功能恢復較早,細胞免疫功能較優。
觀察本文關于兩組患者手術前后臨床表現相關指標比較結果可知,接受FTS的觀察組患者術前口渴、饑餓發生率分為10.00%和25.00%,顯著低于對照組的72.22%和83.33%,這與FTS在術前對患者的處理方式有關。傳統圍術期處理方式要求患者術前嚴格禁食,控制飲水,時間長達6~12h,機體對水分及營養的需求嚴重受阻,臨床護理雖然給予靜脈點滴營養液,以保持患者體力[8],但無法徹底改善患者機體饑渴問題。FTS與傳統處理方法不同,無需患者控制飲水,無需進行胃腸清理,術前給予患者口服葡萄糖溶液補充水分及糖分[10-13],可顯著降低術前及術中患者口渴、饑餓問題。從兩組患者術后臨床相關指標可知,觀察組患者住院時間、首次排氣時間、首次排便時間、首次接受半流質時間較優,提示FTS在縮短患者住院時間的基礎上,還能提高術后腸胃蠕動能力[14]。另有研究認為 ,手術創傷是影響患者術后免疫功能的重要原因,大部分結腸癌手術選擇開放性手術,手術創口較大,腹部組織暴露時間較長,致使機體免疫細胞受損,炎癥反應激烈,是術后并發癥及不良事件的重要原因[15-18]。丁珊妮等[19]認為,術前增強患者機體免疫功能,保證營養供給,是較少術后感染及保護免疫功能的有效途徑。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術前及術后CRP、IL-6指標較佳;表明FTS術前給以患者營養支持,不做腸胃處理,能夠顯著改善患者機體營養狀態,減少術后應激,從而減少炎性因子,降低體內炎癥的發生[20]。觀察本文兩組患者手術前后免疫球蛋白水平及細胞免疫功能結果可知,術后觀察組患者免疫球蛋白及細胞免疫功能指標下降幅度較小,且短時間內恢復速度較好。縱覽本研究結果,我們可知結腸癌手術圍術期內行FTS優點較多,不僅能快速恢復腸胃功能,減少住院時間,降低住院花費,還能降低應激反應,下調炎癥因子表達,有利于身體細胞免疫功能的快速恢復。
FTS能有效保護結腸癌手術患者的免疫功能,是優化術后胃腸功能的有效措施。同時FTS理念對結腸癌手術患者細胞免疫功能具有積極地保護作用,能夠顯著減少手術創傷及圍術期其他處理措施對患者免疫功能的影響,不失為一種可行的圍術期護理理論,可推薦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