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現代社會的發展和科學技術的進步,人們的口語表達能力越來越顯示其重要的作用。本文結合《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2003)對中學生口語交際的要求,在語文教學中探討提高學生口語表達能力的方法。
關鍵詞:語文教學;中學生;口語表達訓練
口語就是口頭言語,是在口頭上使用語言。它是人們在社會交際中憑借語音傳遞信息、交流思想和感情的一種言語形式。
一、 訓練學生口語表達能力的意義
1. 符合現代社會的要求
由于經濟的迅猛發展,人們交往的日益頻繁,口語交際能力顯得尤為重要。再者,科學技術的進步,對口語交際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1世紀是社會信息化突飛猛進的時期,人機對話已成為一種新的信息傳遞和交流方式,這就要進一步要求人們說話要做到清楚、準確、簡明、周密、規范。
2. 促進聽、讀、寫能力的提高
聽說讀寫四種語言能力相輔相成。葉圣陶在《說話訓練》中,曾把說話訓練看作是啟迪學生思想與引發學生表達的關鍵。所以對學生口語表達能力的訓練,有利于促進學生其他語文能力的提高。
3. 促進學生思維的發展
“言為心聲”,思維清晰,說話才明確而有條理。話說不好,主要是不大會想,他心中的意思還處于雜亂的狀態,想不清楚,自然說不明白。訓練學生口語表達能力,就要求學生說得準確、簡明、有條理、有針對性,這就能促進學生思維的發展。
二、 課程標準對中學生口語表達能力的要求
《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2003)基本理念中提道:建設高中語文課程,應繼續堅持《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實驗)中提出的基本理念,幫助學生獲得較為全面的語文素養,以適應未來學習、生活和工作的需要。而口語交際正是語文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所以說訓練和培養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仍是中學語文教學的重要任務之一。
三、 訓練學生口語表達能力的方法
(一) 創造寬松的語言環境與和諧的講話氛圍,激發學生講話的積極性
中學生尤其是高中生自我意識增強,當眾講話,總怕講不好丟面子,因而不敢講,所以教師必須以學生為友,熱情引導,讓學生放松心態,大膽自信,無拘無束地開口講話,這是鍛煉敢于講話的關鍵。只有敢說肯說,才能鍛煉說的能力。
(二) 利用課本教材有效地訓練
選入課本的教材,都是文質兼美的優秀篇章,學生通過閱讀、欣賞、運用、模仿,可以從中學到極其豐富的知識和多種表達技巧。
1. 朗讀課文。朗讀是把書面語言,轉化為發音規范的有聲語言的再創作活動。是學生學習語文最基本的方法,對口語表達訓練極為重要。朗讀可分為三個層級:(1)準確的朗讀,(2)流暢的朗讀,(3)有表情地朗讀。
對學生的訓練可采用“遞進”式,如教朱自清《春》,首先要求讀準字音,繼而讀順口,讀流暢,最后要求讀出感情,通過審美想象,用聲音塑造春天的形象,傳達內心的感受。與教材配套的錄音帶可以作為學生的示范材料。教師要指導學生如何讀出感情:首先要理解課文內容、把握感情基調,在此基礎上處理語速、語調、讀音的輕重等。這樣,學生可以自己邊朗讀邊聽錄音范讀,進行不斷訓練。通過反復操練,及時矯正自我,逐漸形成朗讀能力,為口語表達奠定扎實的基礎。
2. 復述課文。學生在復述課文的過程中,訓練了吸收書面語言信息的能力,同時豐富了語言表達,文章構思等知識,進而提高了學生口頭語言運用的能力,所以說復述是口語表達訓練的基本功。
在教學中,對于故事性較強的課文或片段,都可引導學生復述。比如《林教頭風雪山神廟》《鴻門宴》《雷雨》等。當然,復述并不單指簡單的重復。還可以是創造性復述,比如課本劇表演,播報新聞等形式。學過新聞、報告文學單元之后,我布置學生回去認真看中央電視臺的《新聞聯播》,試當一回播音員,挑選一篇自己感興趣的新聞通訊,在班上播報。讓學生把文字的新聞變成口語播報,轉換形式,有效訓練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
3. 評析課文中精彩的片段或富有表現力的語言。當學生閱讀到精彩的片段時,就會對此產生興趣。而興趣正是學生學習的原動力,是學生探索知識的催化劑。教師可抓住這一契機讓他們“一吐為快”。這比平時刻板地對他們進行訓練效果更佳。如教《魯提轄拳打鎮關西》,文中“三拳打死鎮關西”的情節非常精彩。運用一系列的比喻句形象地寫出三拳一拳重似一拳,寫出了魯達的威猛,也寫出了鄭屠的狼狽相,讀之令人拍手稱快。學生暢所欲言,熱情高漲。
4. 討論“研討與練習”中部分拓展延伸題。教材中“研討與練習”的題目除了是該篇課文重點知識的檢測,還設計了拓展延伸題。有些就適合作為訓練學生口頭表達能力的練習。比如,《荊軻刺秦王》“研討與練習”四:對于荊軻其人其事,歷來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有人認為荊軻那種舍生忘死,扶弱濟困,反抗強暴的精神是感人的;有人認為荊軻用行刺手段來達到某種政治目的,這種舉動不足取。結合當時的歷史背景,談談你的看法。課上學生討論激烈,積極闡述自己的觀點,課堂氣氛活躍。這一類題目的探討交流,學生的很
多能力都得到訓練,口語表達能力也將在不斷地訓練中得到提高。
5. 開展“口語交際”專題活動。
人教版必修教材中分別安排了“朗誦”“演講”“討論”“辯論”“訪談”等五個口語交際專題。這里側重闡述演講、辯論。
(1) 舉辦演講比賽。演講是一種交流思想,溝通情感的重要方式,它主要是用有聲語言來轉達演講者的思想感情,收到打動感染聽眾之效,達到宣傳教育的目的??谡Z即有聲語言,它是演講活動最主要的物質表達手段,是信息傳達的主要載體。演講要求吐字清楚、準確,聲音洪亮,語氣、語調、聲音、節奏富于變化,要注意形式美和聲音美,同時在語言表達方面還要求準確性、簡潔性和通俗性。所以舉辦演講比賽能有效地訓練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
學了《就任北京大學校長之演說》(蔡元培)《我有一個夢想》(馬丁·路德·金)之后,我結合“表達交流”中的演講專題,總結演講的相關知識,舉辦一場以《我也有一個夢想》為題的演講比賽。以小組為單位,出示評分細則,采用評委評分。最終評出優秀個人和先進小組。學生熱情高漲,效果良好。
(2) 開辯論會。辯論是一種常見的語言交流形式。辯論的強大攻擊力量主要表現在語言上。一個人要提高辯論能力,就必須提高語言表達的能力。特別是在口頭論辯中,一個辯論者必須及時地、流利地把自己的思想準確無誤地表達出來,如果一句話甚至一個詞說錯了,就勢必給對方以攻擊的把柄,從而使自己陷入困境。因而,一個人的語言表達能力在辯論中顯得至關重要,通過辯論活動的開展,能有效地提高學生口語表達能力。辯題應是同學們所關注的問題,有可辯性,能引起辯論雙方的交鋒。如《面對絕癥病人,該不該實話實說?》《中學生是否應該統一穿校服?》《語文只考作文好不好?》《中學生暑假打工利弊孰大》等等。辯論中要求雙方要互相尊重,用語文明,以理服人。
(三) 利用課堂教學來訓練
1. 充分利用課堂上的“問答”。課堂教學是師生教與學的雙向互動過程。教師應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盡可能地多讓學生開口表達,這包括學生對老師提出問題的回答,也有學生自主學習中提出的問題。在“問”和“答”的過程中,學生口語交際的信心和能力都得到了充分的發展。
2. 注重學生交流討論環節。課堂討論是我們最熟悉,最常見的口語交流活動,幾乎每一節語文課都離不開它。小組內的合作學習不僅要求學生要有合作的精神,同時也要求小組的各個成員都要積極主動地談自己對某一問題的看法,或對別人的觀點提出質疑甚至批駁。這對訓練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無疑是個好辦法。
口語表達能力訓練,貴在認真堅持,只有堅持不懈,持之以恒,一定會使學生講話日趨準確規范、明確流暢、生動得體,從而全面有效地提高中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
參考文獻:
[1]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S].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1.
[2]國家教育委員會師范教育司組編《教師口語》[S].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94.
[3]譚惟翰主審,徐越化主編.中學語文教學法[S].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95.
[4]趙傳棟.論辯原理[J].復旦大學出版社,1997.
作者簡介:
林英,福建省漳州市,福建省東山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