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紅
血管老化催人老
大多數早發的心梗、中風患者,其背后的真正問題是血管早衰。血管在經歷了“沉積—鈣化—狹窄—破裂/閉塞”這樣一個病變過程后,最終的結局就是走向我們所熟悉的心腦血管急性事件。
導致血管早衰的原因是多樣的,既包括遺傳、年齡等難以改變的因素,也包括高血壓、糖尿病、肥胖等代謝障礙;吸煙、缺乏體育鍛煉、環境污染等因素也是導致血管早衰的重要因素。其中吸煙對血管的傷害在這眾多因素中愈顯突出。
40歲以上的人群是血管早衰的高危人群,近年來日漸呈現㈩低齡化趨勢。血管早衰是一個日積月累的過程,一方面要提高防病意識,加強預防,減少危害;另一方面也要注意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小心這些血管“鬧脾氣”
腦血管:經常暈倒頸動脈是動脈粥樣硬化的常見部位,可導致頸動脈狹窄。頸動脈狹窄一般是由動脈粥樣斑塊或大動脈炎引起的?;颊叱38杏X頭暈、黑蒙、肢體出現一過性活動障礙等,嚴重的甚至還會出現偏癱、失語等。疾病早期可能沒有任何癥狀,而且患者一般是在無任何征兆的情況下突然發生腦卒中。
心血管:胸痛胸悶心梗發作就像是一條大蛇纏在脖子上,喘不過氣來;還會出現胸痛,就像有大石頭壓著;有的患者還會出現惡心、嘔吐等情況。對于中青年人來說,熬夜、過度疲勞后一旦出現如持續胸痛、胸悶、冷汗等典型心肌梗死的表現,應立即撥打120,以最快的速度就診。千萬不能覺得自己年輕力壯,自認為休息一下就好了,結果疏忽了身體的警告。
下肢血管:腿疼跛行有的老年人走路沒勁或腿痛,就休息一會兒,感覺好點了再繼續走路;一會兒又沒勁了就再休息會兒。這就是間隙性跛行的典型表現。很多患者把外周血管病引起的腿部癥狀當成是老年慢性病,最終延誤診治良機。在此提醒廣大讀者,出現間隙性跛行、腳痛、腳冷,要小心下肢動脈閉塞。無誘因的胸背部疼痛、劇烈腹痛,也要排查是否有外周血管疾病。
要加倍呵護血管
腦血管:控制好血壓高血壓與腦卒中的發生與季節有著直接的關聯。進入秋冬季節以后,氣溫逐漸下降,早晚溫差增大。人體為了保溫,會將血液集中在身體內部,外周血管處于收縮狀態,血壓也逐漸升高;如果不及時調整藥物,就容易引發心腦血管事件。因此要常測量血壓,尤其要注意晨問血壓管理。生活中要注意作息規律,不熬夜,避免情緒過分激動,等。
心血管:調整作息時間流行病學統計顯示,腦卒中、心肌梗死和心源性猝死多發生在清晨。冬季早晚溫度很低,過早起床容易受涼,更加危險。心腦血管疾病患者、有心腦血管疾病高危因素者,以及年老體弱者,冬季起床不宜太早,起床前宜先在床上閉目休息片刻,然后緩慢坐起,在床邊休息片刻后再下床。白天應在太陽升起后再出門,晚上要盡可能早休息,避免過度疲勞和熬夜。
下肢血管:莫名的腿疼要當心秋冬時節,一些人會出現莫名的手腳發涼、小腿酸痛,走路多了就腿疼難忍。有些人補鈣或者添加衣物、每天泡腳等,都無法緩解癥狀。出現這樣的情況要去醫院檢查是否患有血管疾病。
為你的血管“減減齡”
擁有健康的生活方式為防止“血管早衰”,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合理膳食、限鹽限油、控制體重、放松身心、遠離吸煙和酗酒、規律作息。在管住嘴的同時,也要邁開腿,特別是有些血脂指標更需要運動或者藥物的幫助才能解決。
體檢勿忘查心腦血管健康人群每年一次的體檢中,應該包括血壓、血糖、血脂的水平,并在指標出現異常時及時調整生活方式,必要時需要專業醫生的藥物治療。
綜合評估,系統治療對于血管系統疾病的治療,“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理念并不適用,而是應將傘身重要臟器如心臟、腦和外周血管看作一個整體,綜合評估其供應血管的健康狀況,采取包括改善生活方式、藥物、外科手術或介入等及早干預策略,早期檢測,預防乃至逆轉不良血管事件的發生。
注意保暖,穩定血壓由于氣溫驟降,全身血管會急劇收縮,并發生痙攣,血流不暢導致心臟出現缺血性改變,進而誘發心梗。在寒冬,高危人群要做好預防,保持適宜的室內溫度,有晨練習慣的人建議推遲時間,注意保暖,避免過度寒熱刺激導致血壓明顯波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