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文
安徽醫科大學附屬省立醫院內分泌科葉山東教授、安徽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內分泌科章秋教授等的研究成果“皮膚糖基化終產物無創檢測篩查2型糖尿病的臨床應用”最近在《中國糖尿病雜志》上發表。該研究顯示,皮膚糖基化終產物與糖尿病發病風險密切。糖基化終產物熒光光譜檢測敏感性為88.5%.特異性為89.9%.有望成為一種新的無創糖尿病早期檢測技術。
此次研究共納入208名2型糖尿病患者和119名健康體檢者,使用糖基化終產物檢測儀對受試者上臂皮膚組織中的糖基化終產物進行無創檢測,采用受試者工作特征曲線評價其敏感性和特異性。結果顯示,小于30歲、30歲-50歲和大于50歲的3組糖尿病患者皮膚糖基化終產物均高于健康受試者。
研究人員介紹說,糖基化終產物通過直接或間接作用導致多種病理反應,成為胰島素抵抗、糖尿病及其并發癥的重要致病因素。因此,人體皮膚中糖基化終產物濃度的異常升高是提示糖尿病及其并發癥的預警信號。針對糖基化終產物檢測,國外既有的檢測技術起步于20世紀90年代,但目前仍需要有創的活體采樣,且時間長.1-2天出結果。該團隊研發的通過熒光光譜技術檢測人體皮膚中的糖基化終產物只需裸露前臂測量、無須抽血、約1分鐘即可完成糖尿病早期檢測。
據悉,該研究成果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已發表學術論文34篇,獲專利和軟件著作權16項,并與北京大學第一醫院、空軍軍醫大學西京醫院、上海市第六人民醫院、山東省立醫院等20多家糖尿病高水平研究單位建立學術合作關系。累計建立超過10萬例的樣本數據庫。2016年,糖尿病無創檢測儀已獲得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批準,目前已在近200家醫院裝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