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婷婷
摘 要:全身反應法是由James Asher提出的,已經被用來教授西班牙語、法語、德語和英語等多種外語,并作為一種行之有效的教學策略被廣泛應用,在世界上享有盛譽。盡管對全身反應法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應用的研究已經有很多,但是對全身反應法在小學英語單詞教學中的應用的研究卻相當缺乏。在了解全身反應法的背景信息和相關理論之后,簡單介紹全身反應法在小學英語單詞教學中的現狀。對此進行探討和研究,提出應加強全身反應法在在職英語教師中的普及和應用,以確保教師更為有效地使用全身反應法,提高教學質量。
關鍵詞:全身反應法;小學英語教學;單詞教學
中國的改革開放政策和日益強大的綜合國力,使得公眾對英語學習的需求達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家長和老師更是希望孩子們能從小掌握一門外語,甚至達到精通的程度。因此,初級教育中也提高了對英語的重視程度,社會上也因此出現了種類繁多的英語培訓機構。所有這些現象都對小學英語教學的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全身反應法作為一種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在很多學校被廣泛應用。但是,全身反應法作為一種外語學習方法,多被用于高年齡段的孩子甚至是成人學習,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研究甚少。全身反應法作為一種值得推廣的學習方法,更應該在小學階段就加強應用,而本文將重點研究全身反應法在小學英語教學單詞教學中的應用。
全身反應法有三個顯著的特征。首先,全身反應法是一種根據人體規律來發揮作用的學習方法,即在教授和學習語言的時候要充分運用肢體語言。讓學生通過肢體語言來表達想法,使課堂氣氛活躍起來,使語言學習顯得生動形象,同時,能夠使學生更好地將中英語言互相轉換,避免呆板枯燥的記憶和運用。全身反應法的第二個顯著特點是它關注聽和做。根據學習語言本身的規律,全身反應法強調首先要培養學生聽的能力,在此基礎上逐步發展說的能力,再發展讀和寫的能力。因此在小學英語單詞教學中,首先要求學生學會聽,在聽的能力達到一定程度之后,學生們就愿意說了,就能說得自然,也不會緊張了。因此,在小學英語教學單詞教學中,可以通過做游戲、講故事、畫圖畫等形式,來將聽和做結合起來進行學習。最后,祈使句也是小學英語單詞教學中的重要形式。Asher曾說,祈使句是教師教學的好幫手。教師可以在教學中結合自己的身體語言向學生發出不同的指令,學生根據指令做出反應,由此來幫助學生加強對語言的理解,加深記憶,并幫助學生學會使用所學的知識。
2001年秋季開始,全國城市和縣城小學逐步開設英語課程,小學階段的英語教學也逐漸成為家長和學校關注的焦點。小學階段開設英語課程的目的不是簡單地傳授英語知識,而是通過生動活潑的課堂教學,激發小學生學習英語的濃厚興趣,培養他們學習英語的積極感情,培養小學生用英語交際的能力。英語作為一種交際工具,只有在交際活動中才能被有效地掌握。交際既是英語教學的主要目的,也是英語教學的主要手段。而要使學生能與他人靈活地進行交際活動,英語詞匯的掌握就成了必不可少的要素。因此,在小學英語教學中,單詞教學是必不可少的一個重要環節,更是一個難點。小學生的特點是年齡小、好動、好玩、好奇,和初高中生不一樣,如果把大量的時間都花在朗讀、識記和背誦單詞上,那么這些單調的、重復性強的操練反而會適得其反,把他們對英語學習的濃厚興趣扼殺掉,讓他們產生一種厭惡和反感的心理。因此,小學英語單詞教學必須要發揮教師的主體創造性,加強詞匯的教學直觀性和生動趣味性,增強詞匯教學的互動性,利用語境,突出詞匯學習的整體性,詞匯教學不僅是老師單方面的灌輸,也是學生在主動地學習和參與。
根據小學課堂教學的特點和小學生自身的特點,全身反應法能夠一下子抓住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學生參加活動,讓他們在身臨其境的實際體驗中學習英語,不僅能幫他們理解英語,更能消除他們初次接觸英語時的緊張感。全身反應法最初提出的依據就是人體大腦的構造,因此這種方法能夠在英語教學中協調學生左右腦的發展。學生通過聽覺來接收信息,經過右腦加工整理,再將這些信息用肢體語言表達出來。全身反應法通過活動來給學生提供生理和心理上的快樂,這一優點正好體現了小學階段學習的宗旨,即幫助學生快樂地學習。
那些在課堂上使用全身反應法的教師,能夠使學生體會到課堂學習的樂趣,提高學習積極性和學習效率。但是,目前小學英語課堂教學的現狀是,仍然有近40%的在職教師沒有聽說過全身反應法,更別提如何將它有效地運用。因此,當務之急是要在教師隊伍中普及全身反應法,組織教師對全身反應法進行運用和創新。教師將全身反應法運用到詞匯教學中,通過游戲般的動作來進行教學,提倡讓學生在玩中學。一位優秀的教師要集思廣益,用心鉆研,努力使枯燥的單詞教學煥發出生命活力。
參考文獻:
[1]杜媛媛.兒童英語教學全身反應法的啟示[D].山西財經大學,2010.
[2]龔曉麗.全身反應法在兒童英語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1.
[3]賈汝賀.用全身動作反應法教英語[J].甘肅教育,2008(9).
編輯 李博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