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盛良
摘 要:教師是課堂教學的組織者,是素質教育的實施者。教為主導,學為主體,教學是師生間的雙邊活動。教師的主導作用有利于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有利于引導學生積極思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更好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教師的主導作用發揮得越充分,學生的主體地位就越鞏固,學習方式也會更加多元、科學,體育課堂更高效。
關鍵詞:主動學;興趣學;創意學;科學學
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要求師生將傳統學習方式向“自主學習”“探究學習”“合作學習”方式轉變。教師是課堂教學的組織者,是素質教育的實施者。教師的主導作用有利于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有利于引導學生積極思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果。學生的主體作用表現在上課時能在教師及時有效的引導下積極參與和自主活動,最大限度地發揮他們的主觀能動性。一般來說,教師的主導作用發揮得越充分,學生的主體地位就越鞏固,學習方式也會更加多元、科學。現就如何在體育課中精巧引導,促進學生高效學習談一些做法。
一、巧樹學生自信,引導學生“主動學”
當學生有了自信,才會在學習活動中主動參與,并常常會超水平發揮個人能力,因此,教師不要單純地按照教材及傳統教學法進行一成不變的枯燥教學讓學生失去學習信心。而應該在教學內容的選擇時根據學生的身心特點進行選擇或優化;在課堂教學中方法的選擇時也需充分考慮學生的認知水平;教學環節的設計也要充分考慮學生思維能力的高低,讓他們在體育游戲、體育競賽、特長項目等活動中獲得成功,從而提高他們的自信,讓學生主動學,為學習能力的提高打下良好的基礎。
例如,在進行廣播操《七彩陽光》的教學中,教師先讓學生練習簡單的肢體方位操,找到自信。然后將廣播操中難點動作拆分練習,增強學生自信。到一定階段后,讓學生根據自己領悟到的經驗和方法,進行簡單的自主練習或小組合作練習,進一步提升自信。
二、巧創自助練習,激發學生“樂意學”
給予學生自主權便是給予學生更多的學習空間和平臺。教師需要改變很多習以為常的想法,不能將教師設計的單一練習內容讓所有學生進行千篇一律的反復練習。而應在教學中尊重學生的自主權,讓學生選擇符合自己個性的練習方式,這可以使教學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讓學生擁有自主選擇的機會與權利,讓學生就像在品嘗自助餐一樣,吃自己想要的東西,那樣學生在吃的時候才會更加開心、快樂。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對學生加以引導,并對學生的選擇和思考給予肯定,在教師的肯定中學生會有成功的喜悅,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如此的良性循環,便會形成良好的課堂氛圍,更加體現出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課堂,更加激起學生對體育課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更加樂意去學。
比如,在課堂準備活動中,我不再局限四列橫隊進行規定動作的徒手操,而是根據教學內容將學生分成多個小組,由組長帶領,組內自行組織做準備活動,自主討論準備活動隊形、方式和動作。在這個過程中教師還可以加入準備活動不太充分、組織不太好的小組進行引導。這樣既能達到熱身的目的,又留給了學生更多主動選擇和思考的空間,讓學生更加樂意學習。
三、巧設層次學習,培養學生“創意學”
由于學生的認知水平、身體素質、技術技能的差異,因此,學生掌握動作的情況存在差異。老師在安排各種練習和評價時不能一個“標準”,應該根據教學內容設置不同層次的練習項目,讓每個學生能找到適合自己的練習項目,并在練習中創意發揮,以獲得成功的體驗。在分層次練習時要以小組學習的方式展開,便于課堂安全管理、場地的高效使用和學生間的相互學習提高。學生分層練習的小組劃分可以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身體素質、本堂課技術掌握等情況來分組,由老師適當引導學生練習,這樣的教學改變了以往枯燥的全班吃“大鍋飯”,學生在自己選擇的難度和方式中才能創意學習。
例如,我在設計跳高教學時,根據學生實際水平,采用不同的練習方式,設計多個不同高度的練習場地,讓學生自己或小組通過實踐去解決問題。
四、巧引多元方式,促進學生“科學學”
現代體育教學若仍單純地進行教師教—學生模仿—教師糾錯—學生再練習這種傳統教學方式,盡管可以提高身體素質、學生也能被動地掌握動作技術。但學生的學習興趣、個性特長、創新能力、探究精神、合作意識等都得不到好的發展。因此,在提供給學生學習平臺的同時,需給學生更多自主發揮、積極探索、交流合作的條件,以此來激發學生自主學習、探究學習、合作學習的積極性。
比如,在前滾翻的學習中,教師把學生分為四個小組,分別組織到相應的討論區,讓學生先按自己的理解認識去嘗試模仿動作,并進行自主學習。在練習中發現自己存在的問題,比如“滾”不動、“滾”不直、“起”不來等,然后根據自己存在的問題探究改進方法,再練習。這時,學生的掌握就會存在差異,教師適時引導學生的小組合作學習,讓“兵”教“兵”,學生間相互學習、相互指導、共同探究、共同提高。學習形式的多元化也讓學生學習更有趣,讓課堂呈現的效果更高效。
總之,教師在課堂中要充分發揮主導作用,引導學生主動學、樂意學、創意學、科學學,以促進學生在課堂中高效學習,促進學生健康、全面發展。
編輯 溫雪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