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秀萍
作文教學是語文教學中重要的一個環節,是全面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的主要陣地,也是廣大語文教師教學中的一大難點。新課程標準倡導以學生為出發點,建立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評價體系。因此,小學作文教學中要積極探索并建立有利于學生潛能發揮、個性發展的教學方法。
一、分層教學,滿足各類學生需求
素質教育要求教師要“面向全體”,因為每個班的學生的知識水平、興趣愛好、性格特點等都不可能相同。教學中如果忽視這種差異,采用“一刀切”的要求就難以滿足大多數學生,違背了發展性評價的原則。因此,我們在課堂教學中就要根據不同層次學生的語文知識、能力基礎與智力水平制定出有坡度的學習要求,并把它落實到作文課堂教學之中去。
由于種種原因,許多小學生對作文不感興趣,如果每次作文教師都對他們提出過高的要求,評分過于苛刻,讓學生經常嘗試失敗,長此以往,只會打擊學生的作文勁頭,對提高學生的作文水平是沒什么幫助的。正是考慮到這一點,因此在教學《 ,我想對你說》這篇作文時,我嘗試了新的“分層教學方法”:
在指導學生審題,歸納了寫作方法、寫作重點后,我出示這次作文的三類目標:“(1)能說出自己發自內心的話,表達出真情實感。中心明確,條理清楚,語句通順連貫,字數不少于450。(2)能說出自己發自內心的話,表達出真情實感。有中心,語句通順,字數不少于400。(3)能說出自己發自內心的話,表達出真情實感。”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作文水平自由選擇一種目標作文。這就改變了以往“一刀切”的做法,使優生“吃得飽”——有發揮才能的空間;學困生“吃得了”——不再“望文生畏”。結果證明這樣的分層要求很受學生的歡迎,每位學生都積極認真地作文,保證了全班學生可以在不同的知識層面上獲得成功,從而逐漸改變了學生怕寫作文的現象。
二、改革課型結構,激發學生習作興趣
傳統的作文教學模式往往是“命題—指導—作文—批改—評講”五步。這種教學模式教師主宰整個教學過程,學生圍著教師框框轉,嚴重束縛了學生的創作思維,影響了學生對作文喜好。通過摸索嘗試,可以把舊的五環節改為“放膽試作—指導再作—評講修改—教師批改—總結評講”新的五環節。把習作的主動權還給學生,關注學生的習作過程,讓學生從教師授題、授意、授材、授改的束縛中解放出來,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提高學生的習作興趣和水平。具體操作可以按以下步驟實行:
1.放膽試作
在學完一組課文后,讓學生根據自己的體會和單元訓練要求,自由地寫自己有感受的想寫又喜歡寫的東西。從過高的文學性作文轉移到實用性作文,從教師為中心的師授作文轉到以學生為主的自能作文上來,爭取達到“我口說我心,我手寫我口”的要求。實現了讓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自己擬題選材,審題立意,完成單元基礎訓練的寫作練習。
2.指導再作
“好作文不是寫出來的,而是改出來的。”在初次嘗試的習作后,再復習本單元重點課文的寫作方法,對學生不懂的地方作重點指導,讓學生將自己的初作增刪調整,重新抄正或放棄原文重作,培養學生修改作文的能力。
3.評講修改
根據指導的內容選中上水平的文章進行評議,根據評議的結果,由學生再改作文,可由學生互改、自改或分組討論改。
4.教師批改
經過了學生的自我修改,教師可側重于批,改時可用符號以提高效率。
5.總結評講
根據批改情況,抓住學生作文中帶有共性的問題,有針對性地進行講評,使每個學生都能看到自己的進步,明確努力方向。
作文講評和修改要結合起來進行,一是教師批改要為講評做好準備,教師邊批改邊做好批改記載,寫出情況分析,找準原因;二是應邊評邊改,學生作文中出現的問題要“趁熱打鐵”,隨時糾正,有共性的問題要留給學生一定的時間,集體修改。
三、善用作文評價,點燃學生習作熱情
作文評價是提高學生寫作水平的重要環節,從某種意義上說,它比作文前的指導更重要,對提高學生作文能力更有幫助。激勵性評價往往能夠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做好這一點,要求教師的批改評價重視、理解、尊重學生寫作過程中的個性體驗,努力發現作文的“閃光點”,對學生多加鼓勵,激發其習作的積極性,讓他們體會成功的樂趣,增強他們習作的自信心。激勵性作文評價有以下幾種方式:
1.批語激勵
我們要求學生的作文寫出真情實感,那么評語也應讓學生聽到教師心聲。在批改學生的作文時,批語的撰寫要以鼓勵為主。從欣賞的角度來看,學生的作文不管什么體裁,不管篇幅長短,只要寫了就能找到優點。在鼓勵的基礎上提出希望,學生是樂于接受的。
2.展覽激勵
通過學習園地、手抄報、屏幕展示、編輯“優秀作文選”等方式,經常把學生的作品展示一下,既可以讓學生通過讀別人的作品受益,又可以鞭策學生,更重要的是在于激勵學生的說寫興趣,樹立起習作信心。
3.滿分激勵
教師不要吝嗇分數,對一些比較別優秀的習作,可以寫上鮮紅的“滿分”,讓學生的心理獲得極大的滿足,保持積極的習作熱情。
4.投稿激勵
當學生的習作達到了一定的層次、符合一定的要求,教師要能積極、主動地鼓勵和指導學生投稿。作品可以投寄給學校的紅領巾廣播臺、網站的習作專欄,更優秀的習作則可以推薦給一些學生刊物或參加有關征文競賽。一旦學生的作文被學生刊物錄用或取得獎項,教師要能及時在班級給予表揚、獎勵,并向家長報喜,以進一步調動學生的寫作興趣。
總之,在作文教學中,我們多用發展的眼光去關注孩子、衡量孩子,才能打破傳統的“繭縛”,充分調動學生的習作興趣,不斷提高作文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馬云鵬,劉學智.發展性學生評價的理論與方法[M].長春: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
編輯 段麗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