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中,對學生進行生命教育是這一學科的一個重要內容,是保證學生健康成長、形成正確人生觀的法寶。只有重視生命教育,才能讓學生遠離各種戕害,學會保護自己,懂得生命的意義和價值,不為社會上的不良現象所誘惑,學會尊重生命、熱愛生命,促進學生終身發展。
關鍵詞: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生命教育
一、 實施生命教育的意義
初中《道德與法治》課,重視生命價值教育,對促進學生健康、綠色的終身發展,具有重要作用。實施生命教育可以使學生生命意識和生存能力提升,學會珍愛生命、尊重生命,樹立正確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促進學生的可持續發展。
二、 初中《道德與法治》課與生命教育的關系
初中《道德與法治》課與生命教育之間具有互相依存互相促進的關系。
(1)實施生命教育的重要載體是《道德與法治》課程,人是這一載體的主體,個體生命的不同呈現方式,集中體現在道德素養上。因此,尊重生命是實施道德教育的主要特性,要使道德教育持久地燃起人性的火花,就必須將兩者有機結合起來,使其互為作用互為促進,彰顯生命教育的魅力。(2)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的目標取向和內容設置跟生命教育是高度契合的。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的內容主要圍繞: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國情教育和法律教育四個方面展開。由此可見,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在目標取向和內容設置上,注重追求使學生的身心和諧統一,促進學生形成終身發展,獲得終身幸福能力的核心素養。(3)秉承生命教育理念,改進德育教育方式,注重對學生施以人性關懷,增強教育實效性,可以改變《道德與法治》課程對生命教育漠視現象,從而豐富了課程內容,使《道德與法治》課回歸愛的生活世界,使生命教育得以升華。
三、 初中《道德與法治》課中進行生命教育的現狀與策略
(一) 在《道德與法治》課中實施生命教育的現狀
學校實施生命教育過程中,現階段還存在著一定的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1)對生命教育理念認識模糊,教師的生命教育理念有待提升;(2)學校、老師、學生對生命教育的重視程度有待加強,教育的內容和方式不能流于形式;(3)生命教育的課程內容不夠全面。例如,教材中缺乏常用知識、生存技能等內容,學生不懂得防洪、防震,防對勒索敲詐、校園暴力、校園欺凌等人身傷害知識,一旦面臨這樣的問題便會手足無措,不能正確處理、不能進行正當防衛來保護自己。
(二) 加強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中的生命教育策略
針對生命教育中存在的問題應采取的對策:
1. 深化學校、教師和社會對生命教育的認識
為增強生命教育意識和實效性,就一定將立德樹人教育、生命教育,提升到全民族教育長遠大計的戰略高度來認識。給予生命教育以人文情懷,形成全社會都重視生命教育的良好態勢,為生命教育課堂的科學有效實施保駕護航。積極引導全社會和廣大學生充分認識生命教育的重要意義,最終形成孩子們終身發展、終身受用的生存能力。
2. 充實和完善生命教育課程內容
(1)充實完善自然生命教育內容
初中《道德與法治》教材中,有關生命教育內容的安排比例相對偏小,對學生自然生命的關注度遠小于對學生精神生命教育的關注度。例如,對于社會生活中出現的誹謗、恐嚇、敲詐、綁架及公共場所踩踏事件等應急處理知識,家庭生活中的用水、用電、用氣、防盜及安全上網等知識涉及甚微。出現偏重精神生命教育,看輕自然生命教育的比例失衡情況,對促進孩子們安全意識和保護意識形成和安全防范能力的提升,是教材內容安排的短板。因此,增加和完善自然生命教育的內容,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2)充實完善生命價值觀教育內容、生命不只是生物體活著,更是活著的意義和價值。初中生正處于人生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教師要時刻給學生輸入生命價值理念,組織學生收集、整理有關生命價值觀的教育素材,積極開展生命教育講座及主題活動,在活動中體驗生命的美好,感悟生命的價值,激勵學生多做有意義的事,多參加有益的活動,從中培養學生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感受生命意義精彩紛呈。
3. 不斷培植和提升教師生命教育素養
(1)把生命教育理念時刻貫穿于教育教學中
生命教育是培養學生掌握生命知識、技能的主渠道,對于生命教育的重要指導者教師來說,教育過程中要把學生當作鮮活的人來看待,要時刻關注學生的生命發展,培養生命意識,樹立科學的生命教學理念,幫助學生克服困難,張揚學生的個性,給予學生更多自主思考和選擇的空間,在互相理解尊重的基礎上,一起感受生命的意義和價值。
(2)加強教師生命教育培訓
作為授課主體教師而言,課堂教學手段、方式及效果,會對生命教育課程的順利進行產生直接的影響。因此,在初中《道德與法制》課中,教師積極開展生命教育專業知識培訓,促進教師對生命教育認知的正確認識,尊重學生個性差異,不體罰學生,不把負面情緒帶進生命教育課堂中,加強師資培訓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4. 實施多樣化教學方法
生命教育的本身是一種復雜抽象的教育過程,只依靠言語是不能生動形象表達出來的,需要結合自身實踐,采取多樣化的教學方法才能取得良好效果。通常采用以下教學方法(見下表):
生命教育的教學方法生命教育教學方法的內涵
欣賞與討論法引領學生觀賞與生命有關的內容并加以探討。
親身體驗法通過帶領學生去親臨與生命有關的現場,去體驗生命的過程。
角色扮演法通過學生飾演不同人物來激發內在的情感,引發對生命的思考。
生命敘事法教師在講課過程中穿插自身的生活經歷,讓學生能形象生動地了解事情的經過,從而產生共鳴,提高講課質量。
學校實施生命教育,就需要不斷借鑒先進經驗,逐步完善、優化教學方法。
在此基礎上,還要對學生進行多元化的科學評價,客觀、全面地評價學生的綜合素養。
四、 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中,對學生進行生命教育是這一學科的一個重要內容,是保證學生健康成長、形成正確人生觀的法寶。初中時代是學生由青少年向青年過度,形成獨立健康人格的關鍵時期,重視實施生命教育,讓學生遠離各種戕害,學會保護自己,懂得生命的意義和價值,不為社會上的不良現象所誘惑,努力實現自身的生命價值,有著深遠的意義。
參考文獻:
[1]熊孝梅.中學生思想道德素質的實證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3.
作者簡介:
王章之,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湖南省保靖縣花橋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