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西方哲學史在學生哲學學習的過程中,是必不可少的部分知識點。當前我國西方哲學史的教學太過于片面,而教學的模式太過于遵守傳統模式下的教學方式。本文筆者就針對西方哲學史教學中的主要特色,提出課堂教學改革的意見,希望推動我國西方哲學史課堂的趣味化、豐富化建設。
關鍵詞:西方哲學史;課堂教學改革;思考;研究
一、 引言
自改革開放之后,我國國民經濟進入高速發展時期,在其影響之下教育事業進入蓬勃發展階段。如今教育界的發展推動教育事業的不斷前進,進而在當前教學形勢之下,西方哲學史教學也逐漸進入課堂改革的范疇。西方哲學史的教學中,教師過于恪守陳規、一成不變,進而課堂中漸漸失去了西方哲學的特色。因此,在教學中要推動學生在西方哲學課堂中自主學習、積極學習,就要做到:教學中樹立以人為本理念、加強學生的參與性、充分利用現代網絡科技以及多媒體豐富課堂等,以此來推動西方哲學教學課堂改革的進程。
二、 教學中樹立以人為本的理念
在進行西方哲學史講授時,教師在課堂上可能會常常遇到學生不能理解的情況,這時教師就要正視以下幾點實情:第一,西方哲學史從其性質來說,是屬于人文學科的主要基礎之一,對于剛剛進入大學的哲學系學生來說,這門學科具有高度的思辨行、抽象性、思想性;第二,根據近年來教育部門對大學哲學專業的調查發現,大部分學生是通過調劑進入哲學系,這些學生對于哲學的情景以及學科特征都缺乏細致的了解,進而在課堂之上展現的學習興致并不高昂。
以上兩點當前我國大學哲學系教學的現狀,就要求哲學教師要在教學中對學生剖析哲學中的人文精神,以及哲學是一個國家的靈魂等哲學理念,除此之外,還需要哲學教師根據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向學生耐心且仔細地分析當前社會中哲學的涉及范圍。哲學教師不僅要在教學中樹立以人文本的理念,在備課中還要樹立以人為本的理念。哲學系教師在進行備課時,要堅持以人為本的理念,將學生作為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并讓學生根據課堂中的了解更加深入地了解西方哲學史,喜歡上西方哲學史,進而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
三、 教學中加強學生的參與性
教書育人作為教師職責中的主要要求,大學生哲學教師在進行西方哲學史教學時,要堅持教書育人的理念。在進行具體的授課前,哲學教師要對:怎樣打開學生的視野、運用怎樣的教學方式引導學生進入課堂學習、怎樣可以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等問題。根據筆者今年的教學經驗中來看,在西方哲學史教學過程中,教師才是整堂課程的具體策劃者,進而在授課時教師就會成為課堂的主體,按照傳統教學中的那樣來進行“填鴨式”教學。根據現代的教學理念來看,課堂中的主體不應該是教師,教師只是知識的傳授者。
根據現階段我國西方哲學史授課的情況來看,在課堂中教師也不能一味地輔助學生學習,而在課堂上少講少分析。進而出現階段大學哲學教師要結合西方哲學史中的具體文章內容,做到精細。例如:教師可以根據西方哲學史中哲學理論或者是西方名人名言的分析,來引導學生進入西方哲學世界,進而對不同西方學哲學流派進行學習。與此同時,教師在進行精細化授課時,還要讓學生參與進來,讓學生在具體學習中領略到學習的樂趣以及對哲學思想的理解。教師在教學中不僅要推動學生的學習,還要促進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學會質疑,進而達到哲學系學習的基本基礎思想理念。
四、 充分利用現代網絡資源以及多媒體豐富課堂
隨著信息時代的進程,當前社會發展中廣泛增加了對信息技術、網絡技術以及電子技術的應用程度以及范圍。進而在信息社會不斷發展的前提下,教育界對西方哲學史教學目標呈現出更高的要求。當前西方哲學史中教師在進行授課前,要結合計算機網絡上的相關知識內容來詳細分析教材,在此基礎上還要對課堂有關的信息以及知識點進行查找,以豐富課堂中的內容,再與網絡語言相結合來分析枯槁的哲學語言,能讓學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學習的積極性,以及對知識的認同感。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關注更多的時政新聞,將時政新聞與哲學中的理論相結合,進而在課堂上教師就能做到游刃有余。比如:教師在對西方哲學理論思想進行講授時,可以借用“女子跳樓,保安用生命來接住”這種社會性質的事件,來將其中的哲學理論與社會思想相結合對時間進行分析,并在一定程度上建設學生的英雄主義思想,以及職業道德思想,讓抽象化的哲學理論變得通俗化,更容易讓學生理解與接受。
除此之外,為讓學生感受到西方哲學史中具有的豐富意義與內涵,以及激發同學對于學習西方哲學史的積極性與自主性,教師也可以應用多媒體,結合網絡上對哲學含義的小視頻來進行分析,進而想讓學生更加直觀地了解哲學理論。同時,教師還可以組織同學劃分為不同小組進行自學,進而結合PPT的形式將自己小組對哲學理論性的分析,制作成一組PPT,進而在課堂中結合PPT對哲學理論進行有效地分析與學習,由此來推動學生之間的討論,進一步豐富課堂,讓學生體會到學習的樂趣。
五、 結束語
綜上所述,課堂教學屬于另一種藝術,在應用中這門藝術致力于推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這也是大多數教師一生所追求的教學境界。所以,在這樣的教學環境中,西方哲學史教師只需加強對課堂教學方式的轉變,營造出濃厚的學習氛圍,相信假以時日西方哲學史教學課堂能在廣大哲學教師的指導下,適應現代教學的要求以及需求,進而培養出一批批哲學人才。
參考文獻:
[1]余慧珍.對西方哲學史課程教學改革的探索[J].教育探索,2011(6):56-57.
[2]肖德生.關于《西方哲學史》課堂教學改革的見解[N].廣西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s2):16.
[3]余慧珍.西方哲學史課程教學改革的探索和實踐[N].陜西國防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1(1):22-25.
作者簡介:
胡菊香,湖南省懷化市,懷化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