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德容
摘 要:隨著社會的發展和科學技術的進步,時代呼喚具有高度文化素養和科學素養的人才?;A教育改革,也對人才培養的目標、培養的模式和培養的質量提出了新的要求,農村學校的教育必須重新考慮和調整人才培養的模式。
關鍵詞:科技教育;培養目標;培訓制度
我校地處農村地區,生源主要是當地農民和少量的外來務工人員的子女。學生家長教育層次不高,學校辦學經費也有限,所以真正落實素質教育面臨著這樣那樣的困難。盡管如此,但我校教師還是團結一致,在新課程標準理念的指導下,重視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提出了“和諧+創新”的辦學理念,確定了“以科技教育為突破口,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創建科技教育特色學?!钡膴^斗方向,并詳細制定了科技教育發展規劃,努力使學校教育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和健康成長服務。
一、建設科技教師隊伍
學校實施科技教育,教師是關鍵。為建設一支高素質的科技教師隊伍,學校成立了科學教研組,制定了科學教師的培養目標和培訓制度,提出了促進教師成長的兩種模式:一是學校創造機會組織科學教師外出培訓和學習,讓老師拓寬視野;二是在抓好專業教師隊伍建設的同時,學校堅持抓好非專業教師的校本研修。以此幫助教師樹立起科學理念,將科技教育中的“自主、探究、合作、實踐”精神滲透到其他學科教育中使全校教師達成共識,形成了科技教育的強大力量,產生了學校科技教育的整體效益。
學校還制定了科技教育成果獎勵的有關條例,鼓勵教師在科技教育方面做出貢獻。學校不僅把教師的工作業績列為評選先進、評定職稱、晉級的考核范圍,對在各級各類重大競賽中指導學生獲得優異成績的老師給予獎勵。這樣,在全校教師隊伍中形成了重視科技教育的良好風尚。
二、營造科技教育環境
科學只有轉變為技術,才能產生巨大的生產力。讓學生真正感受科學神奇力量的課堂,便是我們學校的科技教育基地。我校根據不同的科學領域,開辟了“白酒釀造基地”“龍眼種植基地”等。學生從參觀學習到親手操作,增強了對科技的感性認識,培養了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進一步感受到了科學的魅力。
學校重視科技教育環境的營造,讓學生在濃郁的科技教育氛圍里耳濡目染,從而達到潛移默化的教育效果。走廊、教室、宣傳欄、文化墻是學??萍夹@文化環境的主陣地。精心鑲裝的科學家畫像、格言隨處可見,高雅、神圣的形象,教育性強的激勵語言,深深地吸引了性格不同、愛好不同的學生。
三、全方位實施科技教育
(一)優化科技教育課
科技教育活動是我校對學生傳授科技基礎知識、培養科技意識的主渠道。我校每周專門抽出一個下午的活動時間作為科技綜合實踐課時間,分別由學校、年級組和各中隊開展各種科技活動;同時,為了保證每周兩課時的科學課教學質量,教科處有意識地加大了對科學課的檢查和指導。
(二)根據農村環境,精心策劃科技活動
根據農村環境特點,精心制訂科技教育活動實施方案,策劃科技活動。例如:我校鄰近幾家白酒釀造廠,許多學生的家長也在這些白酒廠工作。但學生并不了解白酒的整個生產流程,更不清楚白酒是怎樣由高粱、稻谷等釀造而成。因此,我們設計組織了主題為“酒是怎樣釀造出來的”的科技綜合活動,主要內容:一是利用假期,布置社會調查“白酒的生產流程”,讓學生跟隨自己的家長通過看、訪、記、查等方法了解白酒的生產過程;二是和鄰近酒廠協調,組織學生到酒廠參觀白酒的生產過程。
我鎮還是一個龍眼種植基地,學校附近也有幾片龍眼林。我們通過和龍眼種植基地負責人協調,組織學生帶上勞動工具,到龍眼種植園開展了題為“學習龍眼的管理技術”的科技活動:一是請龍眼種植基地的管理員講解龍眼的管理方法;二是在講解員的指導下,學生為龍眼苗松土、澆水、施肥等;三是寫勞動記錄和感受。
這些適合農村學生的科技實踐活動的開展,通過實踐與具體的探究,促進了學生勇于質疑、積極探索的行為習慣的養成,使學生獲得了知識、技能、態度、情感、價值觀等方面的發展,主動性和創造性得到了充分發揮,科學素養得到了很好的培養,有力地推動了素質教育。
(三)落實新課標,學科教學和科技教育共同發展
科技教育要從整體出發,樹立“一盤棋”思想。我們堅持在“積累與應用”“學習與探求”同步發展的基礎上,按照“課內學方法,課外求發展”的思路落實新課標,延伸課堂教學。各學科教師積極主動地從自己任教學科中挖掘科技教育素材,各科教學發揮綜合優勢,使科技教育無處不在、無時不有。
在學生的科學素養的培養方面,由于我們起步較晚,雖然在這個領域我校做了一些嘗試,也取得了一些成績,但是與其他學校相比,我們還存在著很大的差距。因此,我校將繼續努力貫徹“科教興國”的偉大戰略思想,進一步理解新課標理念,大力推進課程改革,落實素質教育的各項要求,把學校科技教育工作開展得更有成效,努力為學生的和諧發展創造美好的未來!
參考文獻:
[1]吳育強.培養良好的科學素養,促進學生的發展[J].無線互聯科技,2014(5).
[2]程喆.提高中學生科學素養的實踐探索[J].學科教育,2002(3).
[3]馮翠典.科學素養結構發展的國內外綜述[J].教育科學研究,2013(6).
編輯 李博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