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娟
摘 要:隨著國家教育水平,教育理念的不斷提高,社會對英語能力的培養越來越重視。而初中英語正是英語基礎培養的關鍵時期。隨著新課程改革的進行,初中英語教學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過對初中英語現狀的分析來具體闡述新課改下初中英語教學的有效策略。
關鍵詞:新課改;初中英語;策略
眾所周知,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英語已經成為一個人的基本技能,所以應從小注重對英語的學習。初中英語作為學生學習英語的關鍵時期,對教師的教學能力和教學方法有著很高的要求,這是不容忽視的。而目前初中英語教學還存在著很多問題,教師過于注重對學生解題技巧和解題方法的訓練,讓學生記住許多語法。但學生在遇到實際情況時又不知怎么辦,所學知識不能與實際相結合。然而課程改革是學習方式和教學方式的轉變,改變課程過于注重知識傳授的傾向,強調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使獲得知識與技能的過程成為學會學習和形成正確價值觀的過程。就是傳統學習方式的“被動性、依賴性、統一性、虛擬性、認同性”向現代學習方式的“主動性、獨立性、獨特性、體驗性與問題性”轉變過程,所以要求初中英語教學去探尋新思路、新方法。
一、激發學生對英語的熱情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被動地接受知識,不如他們主動學習知識理解得透徹。而要想讓學生主動學習英語,就要讓他們對英語感興趣。教師應在學生學習英語初期重視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熱情,通過一些課堂活動讓學生知道學習英語的意義和樂趣所在,培養學生興趣,為以后學生學習英語提供長久的動力。
二、注重培養學生的單詞基礎
一門語言的靈魂就是詞匯,英語同樣如此。沒有詞匯積累去學習英語,就像空中樓閣,對學生是無益的。教師可以利用不同的方法加強學生對詞匯的記憶,例如,實物教學、體態教學、語境教學。對于一些名詞詞匯,教學過程中可以通過將相應單詞的對應實物向學生展示來引起學生的注意和興趣,加深學生對單詞的理解。而對于動詞詞匯來說就要運用體態教學,教師在教學過程通過一些肢體語言以及面部表情對相應動詞進行更深入的表達,并且要在講授單詞的時候多舉一些例子。沒有語境的單詞記憶起來是非常困難的,讓學生自己造句,不僅能夠帶動課堂氣氛,也可以讓學生活學活用所學的單詞,這種方式下記憶的單詞是不容易被遺忘的。當然只顧加強單詞記憶是不夠的,還要及時復習,鞏固之前學過的舊單詞。遺忘是學習單詞最大的敵人,根據艾賓浩斯的遺忘規律,先快后慢,先多后少的原則,教師在幫助學生復習單詞時,應做到及時復習,不能拖拖拉拉,趁熱打鐵才是提高復習效果最好的方式。并且要定時復習,多次復習,運用多重方法,幫助學生鞏固復習,增加課堂樂趣,提升復習質量。通過這種方式將學生的暫時性記憶轉變為長久性記憶,為學生將來進一步學習英語打下良好的單詞基礎。
三、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
一節課的時間是固定的,如何充分利用課堂時間,在有限的時間內如何讓學生吸收更多的知識,這些問題一直是教學研究中一直探索的問題。然而學生能夠吸收多少知識,關鍵不在于老師,而在于學生自己,創造高效課堂,就要把課堂時間留給學生。讓學生組成合作學習小組,充分交流,通過小組內的互相討論,交換意見,使學生能夠充分吸收所學的知識。而老師則要做到引導和把握課堂進度的任務,根據教學任務合理安排討論時間,使課堂效率進一步提升。在合作學習過程中學生通過交流不但可以鞏固知識,還可以鍛煉口語,加強他們說的能力,只有把單詞和句子說出來才能記得牢、記得好。
四、重視課下練習
一節課的時間是有限的,在課堂上做到預習、學習和復習是很難的,所以教師應該注意在課下督促學生拿出一部分時間來學習英語,但并不是留作業這么簡單。老師應該運用豐富的課下活動來讓學生主動學習英語,例如用英語記錄生活,讓學習小組課下花時間用英語相互交流,又或者讓學生自己編排英語情景劇等。通過這些有趣的課外活動使學生對英語有了更加感性的認識,讓英語不再成為一門難學的課程,而是讓學生能夠真正做到靈活地運用英語。
另外,教師對學生進行課下輔導的時候,應該注重因材施教,不同學習程度的學生應該運用不同的輔導手段。對于程度好的學生,應幫助他們查缺補漏,即找到學習中遺漏的部分,全面地學習。而對于程度差的學生,老師應給予他們更多的鼓勵,根據他們的自身原因找到適合他們的學習方法,及時督促他們學習,讓英語不再成為他們煩惱的學科。
英語是一門語言,也是交流的工具。英語知識是學生未來發展的重要基礎。過去的英語教學走了很多彎路,也給我們留下了許多經驗。在新課程改革的推動下,我們應緊跟時代的步伐,作為一名初中英語老師,應該結合自身多年教學經驗,與其他英語老師一起,積極地探索初中英語教學的新方法、新策略,把學生放在首位,切實提升初中英語教學的整體水平。
參考文獻:
[1]萬光榮.靈活運用記憶方法有效擴大英語詞匯[J].中學生英語(高中版),2002(7).
[2]李學書.中學英語創編型作業的設計[J].教學月刊(中學版),2009(2).
[3]高冠柱,趙英,趙世全.新課程背景下作業設計探討[J].當代教育科學,2008(6).
編輯 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