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慧茹
摘 要:作為中考乃至高考都“雷打不動”的主要學科之一,英語這門學科在我國青少年基礎教育當中一直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尤其是在初中教育當中,作為真正開始系統學習英語這門學科的階段,在新課程理念不斷深入與發展的今天,如何帶給學生更科學、更有效的教學就成為每一個老師都在探索的問題。
關鍵詞:新課程理念;初中英語;英語教學
一、教學觀念的改變是根本
受應試教育大環境的影響,在初中英語教學當中,依然有部分老師的教學目的太過“功利”,在他們看來成功的教學就是確保學生能夠在考試中取得優異的成績,從而保證學生的升學率,因此在日常教學當中我們時常看到老師依然是以“教”為主,但忽略了教學中的“學”卻導致了許多學生對英語知識“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許多學生都僅僅是掌握了書面知識,做不到將相關英語知識融會貫通到日常生活中去,而這對于語言類學科的初中英語教學來說,無疑是失敗的。
所以在初中英語教學當中,老師首先要做到的就是教學觀念上的改變,明確意識初中英語教學的目的是什么,將傳統教學中以“教”為主的教學變更為以學生的“學”為主,從根本上確保學生所學到的知識是真實、有效的,是真正能夠運用到生活中去,讓學生能夠真正從初中英語的學習中受益,讓學生感受到學習所帶給他們的成長。或許相較之單純以“教”為主的教學來說,將重心放在教學的“學”上會使教學難度更高,在日常教學中更是會經常出現一些意料之外的事情,但也正是這些意料之外的事情才使得教學被稱之為一門藝術。
二、錯誤的教學方式是遏制學生學習興趣養成的根本
作為語言類學科,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總是自然而然地認為,死記硬背是學習英語知識最有效的方法,甚至部分英語老師也不能免俗地認為事實就是如此。但事實上,以死記硬背的方式去學習初中英語知識恰恰導致了許多學生排斥初中英語這門學科,一方面在日常教學中為了讓學生習慣以死記硬背的方式面對初中英語知識,老師在課堂教學活動中也總是以相似的方式進行教學,而這無疑使本就枯燥的語言類學科變得更無趣,使喜歡熱鬧,對新鮮、有趣的事物更感興趣的學生很難提起對初中英語這門學科的學習興趣。另一方面,不少老師依然在以“嚴師出高徒”的方式面對學生,更是進一步給學生帶去了不小的心理壓力和學習壓力,而這也導致了學生對初中英語這門學科的排斥甚至厭惡,學習興趣的培養更是無從說起。
因此,在初中英語教學當中,老師應當嘗試從學生的角度去看待初中英語這門學科,通過借助更趣化、更優化、更簡化的教學方式去讓學生能夠更直觀、更輕松地對知識進行理解,繼而在培養學生學習英語時的信心的同時,也逐漸培養起學生對初中英語這門學科的學習興趣。例如在課堂教學活動中,老師可以通過借助多媒體教學工具,通過制作有趣的PPT課件的形式,將知識以圖像、視頻等形式呈現出來,從而讓學生能夠在更輕松的氛圍中去接觸知識,也讓學生能夠更輕松地對知識進行理解與記憶,簡化教學使學生學習初中英語知識時的難度降低,從而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從而有效提高初中英語教學效率。
三、生本教學就要關注到每一個學生
在傳統初中英語教學當中,老師在對待學生時大多是“公平”的,不會刻意地為某個學生“開小灶”,也不會在某個學生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后給予其更多的鼓勵與稱贊。這對于那些性格開朗與理解能力較強的學生來說自然沒有什么問題,但是作為初中生這一敏感的年紀,老師必須意識到所教授的學生不可能每一個都具備極強的理解能力和足夠堅強的心,部分學生總會因為老師的教學難度對于他們來說過難而導致他們逐漸跟不上老師的教學進度,最終對初中英語知識產生排斥乃至恐懼的心理,也有一部分學生總會因為得不到關注而覺得學習對他們“無益”,從而選擇用別的方式去獲取他人的關注。
所以在新課程理念不斷深入與發展的今天,老師必須考慮到生本教學的根本,考慮到每一個學生都是獨一無二的存在,意識到在教學當中不能用同一套模板去對待所有的學生。對于理解能力較差的學生來說,老師應當為其制訂更符合他們的教學節奏,讓這部分學生也能夠在相對輕松的狀態下去接觸、了解、學習初中英語知識,從而確保學生自信的建立,確保學生能夠喜歡上初中英語知識的學習,繼而讓他們能夠更深入地投入到教學活動和學習活動中去,使他們有著更大的進步;而對于心思較為敏感,渴望被別人關注的學生來說,老師應當及時給予他們反饋,讓學生知道自己的成長時刻被老師所關注著,讓他們感受到教學中除了知識的掌握外,也能夠獲得其他的“益處”,從而愿意投入到初中英語知識的學習中去。為每一個學生制訂相應的教學方式,真正確保每一個學生都能夠得到相應的進步。
隨著新課程理念的不斷深入,老師應當意識到在初中英語教學當中,學生作為教學主體的關鍵性,讓教學真正圍繞學生進行,從而真正為學生帶去更科學、更有效的初中英語教學。
參考文獻:
[1]廖雪萍.新課程理念下初中英語教學的幾點建議[J].教育現代化,2017(19).
[2]何瑞.芻議新課程理念下“以人為本”的初中英語教學[J].中外交流,2017(28).
編輯 謝尾合